实力平均的4G时代,高通专利吸金模式不再凑效?

通信新闻

20人已加入

描述

  中国的4G时代真的到来了。在2013 移动世界大会的主题演讲上,中国移动明确表示旗下的TD-LTE 网络将在今年覆盖全国100 多个城市和10 亿人口。LG、HTC、华为和中兴都积极发布TD-LTE智能手机以支持中国移动这一次野心勃勃的扩张。

  向着4G进发,中国智能手机厂商正努力把握这个摆脱3G困局的契机。表面上看,中国智能手机市场是一块巨型蛋糕:研究公司Canalys预测,2013年,中国智能手机出货量将达到2.4亿部,是美国的两倍,占全球总出货量的1/3。中国超过60%的智能手机销量来自本土品牌。实际上,数字上的荣耀没法掩盖利润微薄甚至亏损的残酷事实,中国本土的近800个智能手机品牌都苦苦挣扎在盈利与亏损的边缘。

  何以至此?3G时代,中国智能手机厂商面临着专利扼制、价格战伤人伤己、品牌认知度不高等问题:专利费、专利壁垒让中国智能手机厂商不堪重负,压缩成本的直接后果是用户体验大打折扣,从而品牌塑造效果不佳。

  

  超级获利者

  以中国为代表的智能手机市场兴起,谁是受益者?苹果、三星自不用说,高通这个原本站在后台、并不直接面对消费者的厂商逐渐因为其在3G专利方面的绝对主导权而进入大众视野。而目前,智能手机大多采用3G通信制式,3G功能是智能手机的标配。

  在CDMA市场成熟后,高通利落地砍掉了手机、基站等业务,仅留下处理器和IP授权这两个实力最强的部分,聚精会神地赚钱,并且坚持不降低CDMA专利费用。

  高通手中所握的是大量CDMA标准基础专利(SEP),这相当于它开辟了一条新的道路,而这条路对很多人来说,是连接智能手机和3G这两个市场的必经之道。高通就是入口处的收费员,雁过必拔毛。

  压在中国智能手机厂商身上高昂的专利授权费是逃不掉的,无论是对与高通或联发科(MTK)直接合作的实力派智能手机厂商而言,还是对采用手机design house 3G PCBA(板卡)的中小智能手机厂商而言,唯一的区别是怎么交、交多少而已。

  记者联系了HTC、华为、中兴、海信、OPPO等数家整机厂商,试图了解专利费的情况,但这些厂商都讳莫如深。高通自己也对个中细节避而不谈,只是笼统地表示“高通公司的专利授权模式,确保了我们在研发上持续的巨大投入”。

  对于有实力与高通、联发科直接联系的整机厂商而言,他们交纳的专利费名目繁多。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资深手机行业内部人士向记者介绍道,整机厂商购买联发科等获得高通IP授权的芯片厂商所提供的产品时,背负的专利费主要由入门费、平台费和销售分成三个部分组成,其中:入门费用约为50万美元;平台费对应到每个具体的平台,每个平台都需要交纳;销售分成则按整机厂商最终产品价格的6%~6.5%收取(如果该产品出口,这个比例会比内销高)。如果整机厂商选择与高通合作,购买其芯片,就不存在明确的专利费说法了,但其实这些都包含在比联发科昂贵得多的芯片价格中。中国一线手机厂商大多既向高通提货,也与联发科保持合作,保证产品线的丰富度。

  作为中小智能手机厂商,他们更倾向于购买手机design house的PCBA产品后进行终端集成。深圳Mobile Club发起人兼CEO吴凌云向记者介绍,以目前多数国内中小智能手机厂商采用的3G 处理器MTK6577为例,采用该平台的智能手机成本可以控制在500元左右(三大模块中,主板根据配置的不同成本在300元到350元之间,显示屏的成本约为100元,摄像头的成本不超过70元)。这样一台智能手机的批发价约为580元~600元,而摊到该手机的3G专利授权费为3~5美元(约20~33元),即专利授权费占到毛利润的20%~40%。

  不得不提联发科与高通之间达成的协议:联发科不向高通交纳IP授权费用,而要向高通报告芯片出货数字。高通根据联发科报告的出货数字,核查代理商、客户(包括整机厂商和手机design house)的出货数字,然后根据核实的数字收取专利费。高通对于所有售出芯片的数目和去向了如指掌。

  还有一种可能就是厂商使用“应用处理器、调制解调模块采用不同厂商组合”的方式。前述内部人士介绍,有的国内手机厂商所采用的应用处理器来自三星,调制解调器模块来自英特尔,看起来它不需要向高通低头,但实际上调制解调器模块里包含了英特尔与高通交叉授权的结果,高通仍因其专利获利。

  据前述内部人士透露,目前,主要智能手机芯片提供商的出货量为:联发科1700万片/月(包含WCDMA及Edge版本),高通1200万片/月,不需要向高通交纳专利费的展讯和英特尔分别为700万片/月(非WCDMA制式,Edge版本及TD版本)、80万片/月。这一对比解释了为何2012年高通的专利授权费收入高达60亿美元。

  大市场里的挣扎

  按照产量和销量,中国是智能手机行业最受人瞩目的地区。这样的大市场按理说存在着令人兴奋的大机会,可对中国智能手机厂商而言,现实并不尽如人意。

  根据Canalys的统计数据,智能手机品牌按在中国的销量排序是三星、联想、酷派、华为、中兴。而iiMedia调查的结果是,2012年一季度,在中国市场售出的智能手机中,43.3%的智能手机价格在1500元以下,3000元以上的高端机占销售总量的15.5%。

  中国本土智能手机厂商在国内占据60%强市场份额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低价。中国厂商的策略一直是以低价迅速获得市场份额,但在其占据主导地位的中低端市场,消费者对价格极其敏感,厂商必须绞尽脑汁控制成本,才能守住已有地盘。

  屋漏偏逢连夜雨。几乎所有需要严格压缩成本的中国智能手机厂商都采用安卓系统,“安卓系统对硬件的要求高于iOS,这也是导致中国手机厂商长期盈利能力减弱的一个因素”。因此,市场调研机构赛诺所发布的报告称,国产品牌赚取中国智能手机市场1%的利润,三星和苹果拿走了99%,不足为奇。

  中国智能手机厂商坚信,市场份额上去了,单个产品研发费用、销售费用、生产成本会因为获得产业链中的话语权而降低。规模较大的智能手机厂商则想进一步通过应用商店和增值服务获利,但短期内要达到苹果的水平绝非易事。

  因此,价格战愈演愈烈。某手机品牌从业人士透露,多数大型智能手机厂商的毛利率在10%~15%之间,仅能覆盖公司的日常运营成本。吴凌云向记者感叹道,去年市场上已有价格为199元的智能手机出现,虽然这是极端情况,但相比功能手机,智能手机价格自由落体式的下跌更为迅速。

  看似无限美好和繁荣的市场,中国智能手机厂商们仍在等待一个好结果。

  高通优势将弱化

  “虽颇有怨言也只能咬牙承受。”前述内部人士这样形容中国智能手机厂商对高通专利费的反应。

  另一方面,中国智能手机厂商的专利议价能力普遍不高。“据了解,苹果、三星等厂商向高通所交纳的专利费比国内厂商要便宜得多,但这是合法合理的。”吴凌云和上述内部人士都承认这一点。记者采访的一位国内知识产权专家也表示,专利拥有者拥有对所有专利如何使用的权利,高通在这一点上无可指责。

  在专利费的沉重负担下,有些手机厂商打起了“擦边球”,例如“以低配机型申报,这样整机价格低,按比例所缴的专利费少”。前述内部人士所透露的这种做法让人深深感受到厂商巨大的成本压力和无奈,以及高通这样的专利大户对中国智能手机产业的扼制。

  “4G的到来能改变这种局面。”这是许多业内人士坚信的一点。“2013年是4G年,全球LTE智能手机出货量在第一季度将首次超过2.5亿台。”Strategy Analytics总监尼尔·莫森认为设备厂商将大幅受益。

  4G时代,LTE专利分散度高,谁也不能一家独大。这必然催生多家芯片提供商势均力敌的竞争局面。资深行业专家孙昌旭表示,联发科、英特尔都将成长为高通的有力对手,它们各自的优势明显。作为一家本土企业,联发科对中国市场的敏感度高,把握好,反应速度快,技术支持灵活及时,项目能够很快量产,短期即可让厂商受益。英特尔则依靠强大的技术储备,在性能和功耗上的进步比业界预期的要快,有望在2014~2015年获得成功。

  此外,中国厂商在LTE标准上的话语权大大增加,以华为为例,据华为官网显示,华为目前拥有13.5%的LTE核心专利,向3GPP提交超过800篇的LTE提案,在LTE领域的专利数量位列全球第三位。这将大大增强中国厂商在4G时代的专利博弈筹码。

  伴随着中国4G进程的加速,中国智能手机厂商所坚守的大蛋糕尽在眼前,而所希望摆脱的专利费枷锁有望打破。

  高通的专利“霸主”之路

  1985年7月,美国圣地亚哥,7位“梦想家”聚集在一起,共商构建“高质量通信”的“大计”,创建了高质量通信(下称高通,“QUALity COMMunications”)。那时,他们还只是为无线通讯业提供一些项目研究、开发服务,同时进行有限的产品制造,开发出一种商业化产品,资金短缺,连工资都发不出。

  但多年以后,高通风靡全球,成为电信业最大的“腕儿”——正如高通公司首席执行官保罗·雅各布所说,“大多数主流手机企业都与高通建立了合作!”

  保罗·雅各布十足的底气,源于高通世界闻名的“专利墙”——高通将自己的每一件专利都刻在一个牌匾上,内容包括专利的简单陈述、结构图、授予专利的机构和时间等,然后挂在墙上。据报道,高通目前拥有的专利已达数万件,并且数量还在不断增加。

  利用这堵“专利墙”,高通打造出了一个独特的商业模式:创新-专利-专利许可-研发资金-再创新。利用这一商业模式,高通创造了一个无线通讯业难以复制的“专利神话”。但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和世界通信业竞争的加剧,高通的“专利神话”越来越受到质疑,是正当的专利授权还是不正当的竞争,成为争议的焦点所在。

  这到底是一个怎样的“神话”?高通何以能缔造出这样的“神话”?面对业界的质疑,高通有何看法?其最新的发展状况又如何?近日,中国知识产权报记者专访了高通执行副总裁兼高通技术授权集团总裁德里克·阿伯立(Derek Aberle),揭开了高通的“神秘面纱”。

  创新打造的“神话”

  1985年成立之初,高通的业务主要是为无线通讯业提供一些项目研究、开发服务,美国国防部是其重要客户。那时,其潜心研究的码分多址(CDMA)技术还主要是军用。一个偶然的机会,高通的几位创始人在探讨将CDMA技术用于卫星通信系统的可能性时忽生灵感:如果能把这种技术由军用转为民用,无疑将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但当时,这一创新性想法被很多人视为不可能,甚至有人指责他们违背物理原理。而高通公司没有放弃——“我们相信,CDMA将是把无线通信的魅力发挥到极致的最好技术。” 德里克·阿伯立介绍说,为了证明CDMA是可行的并且优于其他一些技术,高通当年甚至不得不自己开发并运营基础设施业务和手机业务。最困难的时候,他们甚至连员工的工资都发不出。

  几年之后,高通推出了自己的CDMA商用产品,但产品走向市场的历程却异常艰难,他们带着产品到处演示,却仍少有人问津。经过不懈努力,1993年,CDMA技术被美国电信行业协会接受,成为移动通信的行业标准。1995年,第一个CDMA商用网在香港投入运营。此后,韩国和美国的CDMA网络也相继开通,并最终带动了CDMA在全球的发展和应用,CDMA也成为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3G)无线服务的基础和标准。

  在这个过程中,高通通过持续研发,不断创新,获得了大量与CDMA相关的专利。而高通,最终也卖掉了其基础设施业务和手机业务,专注于技术创新和专利授权许可。通过广泛的专利授权许可,高通获取了大量资金;将这些资金的一部分投入后续研发,进行技术创新,再获得专利。正是利用这一商业模式,高通缔造了无线通信业难以复制的“神话”。

  “目前,我们已向全球180多家公司提供了专利授权许可,这几乎涵盖了我们全部的专利。”德里克·阿伯立对中国知识产权报记者介绍,高通掌握的专利技术包括CDMA系统和产品、CDMA系统和产品的3G扩展、3G网络产品的高速数据扩展、长期演进技术(LTE)等以正交频分多址(OFDMA)为基础的第四代移动通信(4G)系统、产品和标准。

  “高通开发了这些领域的许多底层技术,任何计划开发、销售3G或4G产品的公司都可以从我们这里获得授权许可。”德里克·阿伯立告诉中国知识产权报记者,目前,高通已就CDMA技术与180多家公司、就宽带码分多址(WCDMA)技术和时分同步码分多址(TD-SCDMA)技术与110多家公司、就4G产品(不包含以CDMA为基础的标准)与9家公司签署了专利授权许可协议。2009财年,高通的营业收入为104.2亿美元,其中专利授权许可收入约占其总收入的35%。

  尴尬的“神话”

  通过梳理高通的发展历程不难发现,“创新-专利-专利许可-研发资金-再创新”构成了高通独特的商业模式,缔造了高通“神话”。但随着无线通讯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对高通“神话”提出了质疑,是正当的专利授权许可还是不正当竞争,成为双方争议的焦点,高通“神话”面临着尴尬的境地。

  在无线通讯领域,无论是过去的2G,还是现在的3G,或是即将到来的4G,高通都掌握了大量的核心专利。业界的说法是:任何想进入这些领域的企业,都必须向高通缴纳一定数量的专利许可费。这些费用包括标准授权费、技术使用费、升级支持芯片的软件授权费等,这些费用加起来,常常是天文数字。例如,2008年10月,诺基亚就曾一次性支付给高通17亿欧元(当时约合23亿美元),达成15年的专利授权许可协议;2009年11月,三星支付13亿美元,与高通签订了为期15年的专利许可协议。

  高额的专利许可费,引起了业界“不正当竞争”的指控,高通也因此官司不断。2005年,博通、爱立信、日本电气(NEC)、诺基亚、松下移动通信和德州仪器6家公司,以高通在3G基本专利方面存在不正当竞争行为为由,向欧盟委员会提起了诉讼。此后,与高通相关的诉讼案件不断出现。日本反垄断机构、韩国公平贸易委员会、欧洲委员会都曾因专利授权费等相关问题对高通展开过调查。即便是在美国,高通也不断面临反垄断诉讼。但对于业界的指控,高通则另有说法。

  “高通在进行专利授权许可时,使用的是固定费率、可预测的专利费结构。从上世纪90年代初以来,高通CDMA产品的专利组合不断扩大,但CDMA专利费的标准却没有提高。实际上,合作伙伴支付给高通的CDMA用户终端的单位平均专利费已持续下降,而这些终端中所含的高通专利技术的数量和价值则已大幅增长。”德里克·阿伯立在接受中国知识产权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在他看来,高通用专利保护自己的发明,这让高通有勇气继续在研发上大量投资,而这也正是推动行业前进的动力。如果创新成果得不到可靠的保护,未来很多公司就不会愿意为开发新技术冒大风险、投资高费用。更何况,高通的授权许可方式是开放而包容的,它让合作伙伴避免了重复和昂贵的研发投资。任何公司不论大小,都可以接触和使用高通的知识产权以及芯片、软件解决方案。

  在这里,我们不难发现对立双方话语表述的差异——业界的说法是,任何想进入这些领域的企业,都必须向高通缴纳一定数量的专利许可费。而高通的说法是,任何公司不论大小,都可以接触和使用高通的知识产权以及芯片、软件解决方案。一个“必须”,一个“可以”,透露出双方争议的根源。

  “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德里克·阿伯立的说法,业界很多企业可能未必认可,但不管怎样,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使“交战”双方都不敢驻足——“公”与“婆”,在时代的裹挟下,在合作与对抗的尴尬处境中,都在奋力前行,“正当授权”还是“市场垄断”的最终评判,可能仍待时日。

  创新续写“神话”

  所有官司的解决,加速了高通技术创新的步伐——3G市场的闸门打开的时间不长,4G无线市场已“硝烟弥漫”,作为世界知名的无线半导体厂商,高通更是早在几年前就开始了以OFDMA为基础的4G系统、产品和标准的专利部署。

  “高通在多年前就认识到,未来的高速无线数据通信可以使用OFDMA和相关技术来提高无线数据的速率。正是因此,长期以来,高通一直致力于OFDMA相关技术的研究,并参与制定了以OFDMA为基础的无线宽带系统和标准。”德里克·阿伯立告诉中国知识产权报记者。

  在中国市场,高通也在不断加快创新的步伐。除了在上海成立研发中心外,高通与中国高校和科研机构的合作也在不断拓展和深入,仅2010年,双方就合作开展了22个研发项目,其中包括前瞻性基础技术研究以及当前具有良好应用前景的多媒体项目研究。德里克·阿伯立表示,中国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高通将继续和中国的合作伙伴一起努力,共同推动3G产业的发展。目前,高通已经与60多家中国公司签署了CDMA授权协议。2009年以来,签署该授权协议的中国公司已超过了31家。

  “在全球范围内广泛进行专利授权许可,为我们持续大规模的研发投入提供了资金支持,使我们能够持续创新。”德里克·阿伯立介绍,目前,高通每年把大约20%的收入投入到技术研发中,以催生新的发明。2009财年,高通的研发投入超过20亿美元;2010财年,其研发投入占总营业收入的23%,超过25亿美元;2011财年,研发投入占比将不低于整个财年总收入的20%。自1985年以来,高通累计投入研发的资金已近140亿美元。

  在加强4G技术研发的同时,高通还通过收购拥有4G相关核心专利的企业,来增强自身的专利实力。2005年,高通通过并购弗拉林科技公司(Flarion Technologies)——业界公认的OFDMA相关技术和商业系统的领军企业,加强了其在OFDMA方面的技术实力。另外,高通还从诺基亚和三星等其他公司收购了与OFDMA相关的专利。

  “收购增强了高通的专利实力,我们将继续在有新想法、新技术并奉行可持续发展模式的公司中寻找投资机会。”德里克·阿伯立表示。

  据报道,早在2007年,高通已拥有1000多件正交频分复用技术(OFDM)、OFDMA和多入多出(MIMO)技术的核心专利,这些专利技术构成了4G技术的基石,任何想进入该领域的企业都很难绕过这些专利。

  德里克·阿伯立表示,目前,高通已公开了预期的4G LTE标准授权许可的条款和条件,并与业内3家领先的无线终端供应商诺基亚、三星和LG谈判并签署了4G授权协议。前不久,美国最大的本地和长途电话公司——美国电话电报公司(AT&T公司)又宣布,将从高通购买价值19.3亿美元的无线频谱,以提高其即将推出的高速数据网络的能力。

  创新,缔造了高通“神话”。如今,高通正在用创新续写着这一“神话”。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

×
20
完善资料,
赚取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