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纳米工艺节点会给设计带来哪些挑战?

工艺/制造

72人已加入

描述

  实现14纳米芯片生产可能会比原先想象的更困难,出席国际物理系统研讨会(ISPD)的专家指出。ISPD是全球下一代半导体设计师荟萃的年会。

  半导体缩微过去通常可实现更小、更快的芯片,因为时钟速度和电源电压分别直接与器件尺寸成反比。

  不幸的是,由于原子尺度问题带来的电路和物理设计限制(比如由超薄栅氧化物导致的晶体管漏电流),在过去的几代工艺技术,时钟速度和电源电压的变化很小。人们采取了许多治标不治本的措施,如更厚的高k电介质。但这些举措只是拖延了对根本问题的解决,直到面对14纳米节点已无计可施,IBM的杰出工程师 James Warnock在其《14纳米技术节点面临的电路和物理设计挑战》一文中表示。

  “14纳米节点给设计师带来了许多挑战,因为前几代已经推迟了通过缩微解决问题的这一尝试,” Warnock说,“结果是近似(Nearish),最终将取决于经济因素,但在14纳米,单独依靠缩微,没办法再获得更高性能。”

  Warnock 称,缩微的最大问题是晶体管漏电流的一直增加,在以前节点,设计师使用较陡的亚阈值斜坡来缓解这一问题,最近的手段是采用高k电介质。在光刻技术中,通过双重图形(Double Patterning)弥补缺乏商用远紫外线光刻技术(EUV)的缺憾。但在14纳米,上述权宜之计都没用,Warnock说。

  

  图:多栅极3DFinFET将在实现14纳米工艺技术节点中扮演重要角色,IBM的研究科学家James Warnock称。资料来源:IBM

  “为解决漏电流问题,多栅极3DFinFET已经出现在22纳米(英特尔),而其它芯片制造商也在迅速采用,”Warnock说,“FinFET器件与生俱来地具有更陡峭的阈值斜坡和更优良的随机掺杂波动(RDF)指标,但它也引入新的变异源 ——例如鳍(Fin)的宽度和高度变异。”

  FinFET的3D宽高比还包括诸如线边缘粗糙化和寄生电容等其它问题,并且还引入了全新问题。例如,FinFET器件只能有整数个的3D鳍,给设计师带来他们以前没遇到过的选择挑战,如要使用多少个鳍?

  鳍海(The sea-of-fins)是种方案,它是在晶体管的整个表面上插布几十个鳍,并采用蚀刻步骤将其中许多鳍除去。然而,需要能反映新约束的新设计工具,以帮助工程师在多栅结构中,决策如何选择鳍的数量及其排布的间距。

  3D 需要多重图形(Multi-patterning)是平版印刷受到的新限制,为此,也需要新工具以支持兼容标准库的FinFET架构的协同设计。较高的 RC延迟也给自动布线器在识别和优化不会缩微到14nm的线平面和过孔时带来显著压力。随着电流密度在 “热”线上的增加,新工具还需要缓解电迁移问题,以确保在14nm,芯片的寿命不会受到不利影响。

  在先进节点的可制造性设计专会做报告的其他科学家有:东芝科学家茂树野岛详细介绍了光学多重图形问题;日本东京大学的科学家Rimon Ikeno介绍了先进工艺节点的电子束使用技巧;国立***大学的科学家林崇伟(Chung-Wei Lin)提出一种结构化的布线体系结构,它采用字符投影叠加来约束过孔布局和线迹交叠,以减少先进节点所需的布局样式。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

×
20
完善资料,
赚取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