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DA和FPGA厂商布局IP市场,半导体产业链影响几何?

IP核设计

4人已加入

描述

  Cadence于近日宣布以3.8亿美元现金收购IP公司Tensilica(泰思立达),引起业界关注【详见本站报道:Cadence + Tensilica,强强联合能否缔造IP领域新机遇?】。约1个月前,Cadence签订收购印度 Cosmic Circuits公司获得USB、MIPI等高速接口的IP;收购Tensilica则将高速DSP内核IP收入囊中。而去年年底EDA另一巨头新思科技 (Synopsys)以2200万美元现金收购MIPS Technologies模拟业务部,获得系列模拟产品知识产权。EDA厂商加速布局IP市场意在何为?此外,FPGA供应商Altera与赛灵思 (Xilinx)也不断通过收购累积了不少自有IP,特别是在通信领域。再联想到MIPS最终花落Imagination的一波三折,IP市场变幻如此密集,各路集团轮番上阵,不仅将引发IP市场格局的变迁,更将对半导体产业链产生深远影响。

  

  布局IP意在差异化

  EDA和IP的商业模式有很大的相似性,EDA与IP相配合可以给客户带来更高的价值,因此EDA厂商投入IP市场是合理的战略性布局。

  IP市场是一个成长中的绿洲,根据Semico Research估计,该市场平均年度成长率约19%;相对而言半导体市场的成长速度反而趋缓。以往IP供应商以独立的身份运作,现在不是被其他IP厂商收入囊中,就是被EDA厂商或FPGA厂商“收纳”,预示着IP环节在半导体产业链中的角色也将重新定位。

  Cadence全球运营高级副总裁黄小立在接受《中国电子报》记者专访时表示,通过收购,泰思立达的IP可与Cadence的其他IP和工具互补,在高速数据处理领域为IC设计公司提供更强大、更便捷的解决方案。泰思立达可通过Cadence的技术渠道和雄厚资金,进一步拓展全球业务。近年来,中国市场上手机、平板电脑热卖,该项收购对Cadence亚太区营收将产生积极影响。

  Cadence在积极布局IP市场。前几年Cadence收购了Denali Software公司,获取了DDR方面的IP。同时,Cadence在内部不断开发高速数字接口,包括PCI、以太网等。收购Cosmic Circuits和泰思立达使Cadence在高速存储器、接口和数字处理器领域的IP更加全面。黄小立表示:“虽然IP营收没有EDA工具营收大,但其增速很快,将会对公司以后的营收产生正面影响。”

  从商业模式上看,EDA和IP的商业模式很相似,而且有着共同客户,EDA与IP相配合可以给客户带来更高的价值,因此EDA厂商在IP市场投入,属于战略性布局。国内EDA工具商华大九天营销副总经理杨晓东表示,华大九天在IP方面已经有一定的积累。目前IP的种类非常多,华大九天投入了大量资源,希望逐步成为领先的模拟及混合信号IP和高速接口提供商。EDA厂商进入IP市场并不是没有风险。在IP市场,EDA厂商Mentor Graphics曾经涉足,但铩羽而归,因为要保证IP与设计工具的中立性是两难选择。

  IP市场变革丛生

  IP产业要走向较稳定的阶段,必然出现整合,中小型IP供应商要准备好收购与被收购,合并已成为IP供应商拓展规模、立足市场的重要战略。

  随着SoC设计日趋复杂,设计工具和IP核的权重不断上升,芯片厂商越来越需要依靠一套整合性工具以及可配置的核心。这势必引发一连串的连锁反应。

  从几大IP市场来看,处理器中x86和ARM优势雄厚,尤其是ARM在移动互联时代称雄;在GPU领域,imagination、英伟达、 ARM各有拥趸;专用处理器领域CEVA、泰思立达表现出色。此外,就是USB、DDR3等高速接口IP以及FOUNDRY IP,这些领域的供应商是诸侯争霸。

  近几年IP市场变幻莫测,出现了imagination收购MIPS,Cadence收购泰思立达等一系列事件,合并成为IP供应商拓展规模、立足市场的重要战略。随着行业内的整合不断发生,未来IP产业可能会进入一个相对稳定的阶段。“过去小公司卖几个IP、服务一两个客户就能生存,但是现在半导体客户大都是全球性的、需求广泛的公司,小IP公司是没办法为全球大客户服务的。”黄小立指出。杨晓东也指出,由于IP业务投入较高,小型EDA公司不太可能同时兼作EDA和IP,小型EDA工具商的生存空间将会越来越小。

  在这几种角逐势力中,我们也不能忽视第三支力量——FPGA厂商。在过去几年中,赛灵思投资10亿美元先后收购了Omiino、 Modelware、Sarance和Modesat公司,从而获得了OTN IP解决方案、流量管理和包处理IP解决方案、以太网和Interlaken IP解决方案、微波和E频段回程IP解决方案,打造跨越通信基础架构的IP库。赛灵思公司亚太区销售与市场副总裁杨飞表示,这些收购的IP,加上内部开发的IP,使赛灵思能够为客户提供一整套综合而全面的SmartCORE IP,客户可通过快速组装赛灵思高度灵活的All Programmable器件、3D IC、SoC与SmartCORE IP的这一独特组合,添加自己的更智能、自适应的算法与功能的“秘制配方”,实现产品差异化。

  “面向通信网络应用提供SmartCORE IP只是赛灵思的第一步,很快我们会在4月份推出面向工业的SmarterVision系统解决方案,为机器视觉应用提供各种IP支持。”杨飞表示。这表明在工业以及其他领域,IP市场也将面临新一轮的整合。

  工艺演进需深层次合作

  20nm以及16nm/14nm FinFET、3D IC等先进工艺的成功需要进行大量的研发,需要整个半导体设计生态系统的深层次合作。

  20nm以及16nm/14nm FinFET、3D IC等,先进技术不断出现,从系统设计验证、芯片实现到三维封装,设计越来越复杂。这些技术工艺的成功实现需要大量的研发和整个半导体设计生态系统的深层次合作,Foundries、IP、EDA三方必须组成“铁三角”的合作关系。

  几个月前,Cadence曾跟ARM、IBM一起发布了一个Test Chip。Cadence是EDA供应商中比较早发布14nm ARM核的。“以前设计公司都做工具和IP,后来工具独立化了,再后来模块化IP也趋于独立。这是优化方案、节省时间的合理演进。Foundries厂商通过使用EDA工具去‘练兵’,能更好地改进工艺。EDA工具商也一样,需要不断推进工具的完善。”黄小立表示。

  杨晓东也表示,EDA工具要保持竞争力,紧跟先进工艺发展趋势是非常有必要的。华大九天和国内外的Foundry厂高端用户积极建立合作伙伴关系,开发出有特色的工具,例如降低先进工艺下的漏电功耗、快速时序收敛、寄生参数提取等,并在一些主流设计公司得到成功应用。

  此外,IC设计公司跟随工艺节点“正点”前进的步伐有可能放缓。过去是每个节点设计公司都要跟进,现在可能是每个节点不少公司要停留一下,这取决于该公司现在处于什么位置以及其竞争对手处于什么样的位置。国际上目前28nm是主流,中国IC设计公司开发和布局28nm的厂商已不止10家,但设计、流片、量产成功的只有三四家。未来是向20nm走,还是向16nm走,值得考量。黄小立表示:“从节点来看,相比28nm,20nm芯片虽然在集成度、面积上有优势,但漏电流问题解决不理想,功耗降低不多,还需要双层掩膜,成本增加不少;而16nm比20nm芯片漏电流问题解决得很好,并保持了集成度和面积上的优势。业界共识是20nm优势不大,相信下一步走向16nm只是时间问题。未来中国设计公司有几家会在28nm停留,有两三家会闯入 16nm,因为其竞争能力已达到国际水平。”

  国内设计公司应回归基本功

  芯片设计公司还是得回归到扎实的芯片设计、精准的市场定位及考虑用户需求的方案开发这几项基本功上。

  独立IP供应商结合知识产权买卖公司进行大规模IP收购的运作模式,可能是对中国企业进军国际最具威胁的做法,届时可能除了乖乖交保护费之外别无它法。珠海炬力市场副总王柏智指出:“在规格演进趋缓、IP渐趋同质化、产品生命周期越来越短的情况下,以往IC设计企业习惯的经营模式将难以为继。由于芯片的投资(IP/Mask)变得很高,一旦出现连续2颗芯片投资无法回收,公司可能就会陷入困境。”

  在这种趋势下,芯片设计公司必须做好扎实的芯片设计、精准的市场定位及考虑用户需求等几项工作。王柏智表示,即使买了同样的IP,用相同的工艺,具有扎实的芯片设计基本功的企业就能开发出性能更好、功耗更低、整体成本更具竞争力的芯片。IP本身没有最好,只有适不适合。市面上IP的排列组合这么多,有了精准的市场定位,才能用到“最适合”的目标市场。

  “而除了让企业自行开发或外购IP外,中国官方或半官方机构也可以考虑由官方注资,并结合企业资金,有计划地收购具竞争力的IP,并以较低的成本授权中国企业使用,提高中国企业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王柏智表示。

  专家观点

  华大九天营销副总经理杨晓东本土IP供应商未来还有很大机会

  受到硅工艺技术的发展限制,EDA市场规模很长一段时间成长缓慢。但随着“超摩尔定律”的影响越来越大,单芯片系统应用增多,市场反应速度不断加快,IP市场最近几年增长很快,对EDA厂商来讲是个很有吸引力的业务增长点。

  IP的孕育需要有较长的芯片设计经验积淀及良好生态环境的促进。国内在IP方面起步较晚,目前有一定规模的IP供应商更是凤毛麟角。

  有些IP的市场推广,例如处理器,不仅是个硬件设计问题,更需要基于处理器的操作系统和应用开发平台。这些都是必须的生态系统。

  在模拟及混合信号IP这个细分市场上,由于IP种类非常多,很难标准化,因此即便是大的IP供应商也很难做到垄断,而且国内的工程技术人员已经具备开发具有竞争力IP产品的能力。

  另外,比起EDA工具,设计公司在使用IP时更需要本地厂商的技术支持。因此,只要能够提供有相当水平的IP产品,加上优秀的设计服务、技术支持,本土IP供应商未来还是有很大机会的。

  珠海炬力市场副总王柏智企业需创新和重视IP

  IP布局是中国企业未来进军国际市场,进行国际竞争的必备武器。这也是无法逃避的课题。建议相关企业应当沿着主流市场趋势,但更着重实际应用面及implementation方式,申请一些较小但兼具实用性及创意的IP。首当其冲的是RF IP和一些模拟IP。另外通信IP方面也是很有潜力的领域。当初苹果在触摸屏的基础上,申请滑动解锁应用的专利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声控领域也是如此,随着Siri逐渐受到市场追捧,如何在自己产品相关应用上建立一些较小的IP来卡位,也是可以仔细研究的策略。

  在中国半导体设计业蓬勃发展的今天,很多IC设计公司却把大把大把的金钱送给国外IP厂商,这是不正常的。在IP领域中国的企业应该早做布局。

  至于切入方式,除了自行开发以外,外购也是一个较好的选项,特别对于一些已经具备较强资金实力的厂商。不管自行开发还是外购,关键是要在企业内部建立起鼓励创新IP、重视IP的文化,应有专门技术团队及知识产权团队作为后盾,持续关注自己所面对市场的主流规格、技术发展趋势。企业就算无法参与规格制定,还是应该加入相关的国际规格、认证协会,取得正确的第一手资讯。然后在此基础上,通过自身技术积累,发挥创意,找出跟自己产品相关的应用。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

×
20
完善资料,
赚取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