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斯拉改装座舱雷达,毫米波雷达更香?

描述

日前,专注跟踪特斯拉动态的黑客“绿神”green,在社交平台爆料,他通过逆编译破解了特斯拉的软件更新数据,指出特斯拉将移除座位占用传感器,转而使用舱内摄像头或舱内雷达来实现其原有功能,并表示使用雷达的可能性更大。
 

 

据外网消息,特斯拉计划在其即将发布的 2024.14.3 软件更新中,采用座舱雷达技术来取代座椅传感器,用以检测驾驶员是否位于驾驶位。

 

 

 

此前,特斯拉一直使用座椅占用传感器来识别哪些座位上有乘客,该传感器同样适用于驾驶员座椅,以确保驾驶员在开启 Autopilot 或 FSD 驾驶辅助系统时坐在驾驶位上。

 

 

 

但北美有车主此前用作弊装置,欺骗车辆系统,让车子开动时误认为有人在主驾,实现“无人驾驶”。

 

 

 

而随着此次雷达上车,在修复这一bug的同时,也能优化另一个问题:即因座椅传感器过于灵敏,稍微晃动便会被误检为无人,导致车子减速停车。

 

 

 

而因座椅传感器存在故障,所导致的“车辆在低速行驶时检测到任何身体移动都会自动停车”情况,则需返厂维修,在某些情况下修理费用高达 3500 美元(当前约 25375 元人民币)。

 

 

 

座舱雷达的两大技术之争

 

座舱雷达主要应用于车内活体检测、乘驾人员状态监测以及入侵检测。比如车内遗忘儿童或宠物,有座舱雷达检测到,就能通过系统发出警报。

 

与此同时,座舱雷达还可以和DMS(驾驶员监控系统)结合,在视觉维度之外,提供生命体征信息,更全面地分析驾驶员的状态,特别是在未来实现L3级自动驾驶时。

 

 

 

目前,座舱雷达主要存在着毫米波和UWB两大主流技术。

 

新规出台后,24GHz毫米波雷达已被废止在新车中使用,77GHz和79GHz,供车外专用,座舱雷达频段需规避该频段,否则会造成无线信道冲撞。基于此,60GHz的毫米波雷达成为主流方案。

 

而在当前逐渐走俏,并加速起量的车载UWB雷达则主要应用6-8GHz频段,在全球主要地区都属于合规频段,相比而言,产品定位空间更灵活。

 

从成本上来看,正处降价热潮的UWB雷达比起60GHz的毫米波雷达更具有价格优势,但在穿透力和分辨率方面,毫米波雷达仍是更优选择。

 

 

 

结语

 

一直以来,特斯拉都更为青睐以车内摄像头来提升驾驶安全性,并利用这项技术在驾驶员使用半自动驾驶辅助系统时进行责任认定。但这也并不意味着其放弃了对其他补充方案的积极探索。

 

实际上,早在2021年,特斯拉就获得了美国联邦通信委员会 (FCC) 的批准,可以使用毫米波雷达传感器进行儿童安全保护和防盗功能的开发。

 

 

 

当年 4 月,特斯拉获得了“豁免许可”,可以在车辆中使用 57-64 GHz 频段。提交给 FCC 的文件中显示,特斯拉计划将这一频段用于“儿童探测、车内入侵和外部探测”。据了解,该雷达由4个发射器和3个接收天线组成,信号可穿透柔软的材料。

 

另外,作为行业引领者的特斯拉此次基于座舱雷达重启毫米波雷达上车,能否引发新一轮的行业方案优化,带给毫米波雷达更多发展空间,值得继续关注。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

×
20
完善资料,
赚取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