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黄金频段”会是700MHz频段?

描述

今年,西班牙三大运营商Movistar、沃达丰及MasOrange三大运营商达成共享700MHz频段的协议,旨在扩大农村及偏远地区的5G网络覆盖。这一举措在全球范围内引起了广泛关注。现如今,频谱资源无疑是无线网络发展的核心资产,为什么运营商要共享700MHz频段呢?

 

700MHz频段为什么被称为「黄金频段」?

在无线通信领域中,700MHz频段常常被称为「黄金频段」。这个称谓主要源于700MHz频段的多项优势,包括传播损耗低、覆盖面广、穿透力强以及组网成本低等。这些特性使得700MHz成为非常理想的频率资源,特别是在部署移动通信网络如5G时,能够以较少的基站数量实现大面积的信号覆盖,从而大幅降低建设与维护成本。因此,700MHz成为了运营商在5G建设中的必争之地。

 

 

700MHz频段是指大约在698MHz~806MHz/862MHz之间的无线频率范围。这个频段的特点包括:

① 信号传播损耗低:相比高频段,700MHz的电磁波能更有效地穿透建筑物和障碍物,减少信号衰减,从而提供更远的传播距离。

② 覆盖广:由于损耗低,使用700MHz频段建设的基站可以覆盖更大的地理区域,减少基站的数量需求。

③ 穿透力强:能够深入室内环境,改善因建筑物结构导致的信号弱区,提升室内覆盖质量。

④ 传输效率高:低频段的特性使得数据传输更为稳定可靠,尤其是在移动或高速场景下。

⑤ 组网成本低:广覆盖的优势减少了基站部署的数量,降低了基础设施建设、运维和电力消耗的成本。

 

在我国,700MHz频段原来用于广播电视业务,但部分频谱资源已被重新规划用于移动通信系统。中国广电拥有最优质的700MHz频段资源,在获得了5G牌照后,计划利用这一频段建设5G网络。这不仅有助于加速5G网络的普及,还能够促进农村和边远地区的网络覆盖,缩小数字鸿沟。

 

目前,国内5G通信使用的有700MHz、2.6GHz、3.5GHz、4.9GHz四个频段。电磁波的频率越低、波长越长,绕射能力越强,所以传播距离越远。其中700MHz频段覆盖范围最广,远超其他频段,因此在同等条件下的建网组网成本更低,即建设更少的5G基站就可覆盖全国范围。

 

700MHz从覆盖角度来说是「黄金频段」,但却存在容量短板。700MHz的可用带宽比2.6GHz、3.5GHz等频段小得多。但5G为了追求超高速率,信道带宽是越大越好。若是覆盖和容量都能兼顾,岂不更好?

 

全球范围内,许多国家都在积极部署或考虑利用700MHz频段来增强其5G网络的覆盖能力和服务质量。而共建共享700MHz频段是提升5G网络覆盖的关键一步,利用700MHz频段共享接入网,可以有效避免资源浪费。不仅是西班牙,中国和美国的运营商也在积极探索共享700MHz频段的可能性。早在2020年,中国移动就与中国广电签署了全面“5G共享共建”战略合作协议,实现资源共享和网络共建。广电共享700M为移动完善网络覆盖,同时可享受移动在2.6GHz的容量优势,双方各取所需,相得益彰。

 

 

600MHz频段会不会成为新的「黄金频段」?

低频段5G是全球5G建设的关键。600MHz频段作为无线通信领域的一个重要频谱资源,也被视为5G网络部署的关键资源之一。美国联邦通信委员会(FCC)已提议并推进将600MHz频段用于5G网络建设,以实现更广泛的覆盖和更好的建筑物穿透能力。T-Mobile等运营商已经在使用600MHz频段进行5G网络部署,显示出这一频段在5G时代的重要地位。

 

2022年,3GPP标准化组织已经批准了关于600MHz 5G的工作项目,说明该频段在全球范围内的5G应用获得正式支持。特别是APT 600MHz频段(由亚太电信组织命名)的采用,意味着在亚洲太平洋区域,该频段可能成为推动5G服务普及的关键因素。在一些国家和地区,600MHz过去主要用于广播服务,如今这部分资源正逐步向移动通信领域转移。在我国,600MHz的持有者还是中国广电。

700MHz频段

APT 600MHz频段

尽管600MHz频段在覆盖上有优势,但同样面临容量限制和潜在的干扰问题,如与其他无线服务、设备的共存问题。这要求采用先进的技术,如Massive MIMO、动态频谱共享(DSS)等,来优化频谱利用率和管理干扰。
 

 

600MHz有望成为推动全球5G网络覆盖、提升服务质量和促进数字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亿佰特无线通信模块

700MHz频段

亿佰特无线模块产品涵盖LoRa、Wi-Fi、蓝牙、ZigBee、4G/5G/NB/GPRS、LoRaWAN、CAN等多种通信制式,多种工作频段可选,自主研发,提供全方位技术支持。模块已广泛应用于服务机器人、工控医疗、智能家居、安防报警、环境监测、新能源等领域。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

×
20
完善资料,
赚取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