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设备迈向超高清技术 GPU风潮席卷CPU

处理器/DSP

889人已加入

描述

  绘图处理器(GPU)在下世代应用处理器设计的重要性大增。随着行动装置迈向大屏幕、2.5K超高解析度,GPU在应用处理器中所扮演的角色已日益突显,因此包括高通(Qualcomm)、联发科及安谋国际(ARM)等大厂近来均积极朝四核心、八核心方向迈进,以提升GPU效能,同时也致力推动异质系统架构(HSA)标準,以激发更多GPU应用潜力。

  ARM多媒体处理部事业开发经理蔡武男提到,消费者对行动装置影像效能的要求愈来愈严格,因而也带动许多GPU Benchmark跑分程式出炉,藉以评定优劣。

  ARM多媒体处理部事业开发经理蔡武男表示,GPU每一核心中内含大量运算单元,此架构天生就是用来执行大量画素平行处理,所以在行动装置、PC甚至电视纷纷吹起高解析度设计风潮后,其重要性已逐渐与CPU平起平坐,且近期已跃居应用处理器中占位面积最大的区块,因而成为芯片商增进产品性能的布局重点。

  目前GPU技术演进大致分成两个方向,首先是提升核心数量并导入更多影像演算法,另外则是与CPU协同运作,藉其平行处理优势分担部分CPU运算任务,并减轻系统延迟问题。蔡武男指出,自去年底以来,市面上已陆续出现搭载四核心GPU的高阶行动装置,如Google Nexus 10平板装置等;随着行动装置显示规格、影像应用功能持续升级,导入八核心GPU的声浪也开始涌现,因此ARM已积极朝八核GPU方案布局。

  无独有偶,辉达(NVIDIA)今年亦计划将Tegra 4处理器内的GPU核心运算单元推升至七十二个,以满足行动装置导入高动态范围(HDR)成像、WebGL三维(3D)画面呈现等新功能需求;显而易见,GPU核心扩充的脚步比起CPU有过之而无不及。

  蔡武男进一步分析,GPU的平行处理架构在绘图、画素处理方面的表现大幅优于CPU,加上GPU占位面积不断扩大,芯片商遂希望将更多工作由CPU转移至 GPU上,以提高应用处理器SoC的利用价值,因此,透过异质运算机制,让GPU与CPU协同运作的崭新概念近期在业界已日益受到重视。

  现阶段高通、超微(AMD)、联发科、Imagination和ARM等大厂已组成HSA基金会,主要目标就是实现GPU、CPU甚至是数字信号处理器 (DSP)之间的分工模式,让各种运算任务以最短、最省电的方式完成。蔡武男指出,GPU、CPU协同运作将是HSA第一阶段的目标,未来将逐步释出相关规范与参考设计,拉拢更多IC设计业者加入;在异质运算架构具备雏形后,下一步则将延伸至电源管理芯片(PMIC)、快取记忆体(Cache)连接架构等系统层级设计规划,扩大HSA标准的涵盖层面。

  由于GPU功能升级需求殷切,且应用版图不断扩张,近2年ARM的GPU硅智财(IP)--Mali的市场渗透率也跟着三级跳,从2011年的五千万颗出货量,大幅跃升至2012年1亿五千万颗出货。蔡武男透露,2012年ARM已在GPU用量最大的行动装置市场抢下20%的市占率,预估今年的市占表现将明显超出去年。



相关导读

CPU+GPU新格局:MIPS收购对本土企业是福是祸?

 

  经过IMG与Ceva激烈的竞购后,MIPS收购案终于尘埃落定,CPU芯片供应商ImaginationTechnologies(IMG) 日前宣布,以1亿美元成功收购MIPS的所有经营业务,还包括160名工程师和82项核心专利。同时,IMG还获得 AlliedSecurityTrust(AST)所收购的498项专利的无限制永久免费使用权。

  MIPS是精简指令集和64位处理器核心的开拓者,其64位多核是世界上第一个商用64位CPU,处理器授权产品涉及蓝光播放器、数字电视机、游戏机如PS2等硬件设备中。

  MIPS580项专利划分

   MG购入的82项专利是MIPS架构的核心部分,设计MIPS兼容的CPU需要;另外498项是通用的CPU设计相关专利,以3.5亿美金卖给其中 ARM将出资1.675亿美元。AST成员包括 Intel,IBM,Cisco,Sun,Verizon,HP,Ericsson,ARM,Google,HP,Motorola等21家企业。

  并且,由于所有专利的授权和许可权利都保留了,MIPS以前的授权客户如君正、龙芯等将不受任何影响。

  IMGCPU+GPU新格局

   IMGCEOHosseinYassaie表示,收购MIPS有助于IMG进一步朝MIPS架构前进,加强CPU核心技术以提高竞争力,同时保住来自目 前与未来MIPS核心授权者的权利金。一旦IMG与MIPS的交易完成,MIPS的权利金就会转至IMG手中,并非AST。针对那些打算取得MIPS技术 授权的客户,Yassaie则表示他们的联系窗口将会是MIPS,而非ARM所率领的投资联盟;该联盟所收购的498项MIPS专利只是提供其成员一般性 的专利保护,并不能让他们取得MIPS架构的特定组成部分。

  完成收购以后的IMG将有实力与ARM抗衡。目前ARM致力于推广其整合 CPU与GPU的解决方案,而CPU+GPU成为未来处理器发展趋势已逐渐明朗,有很大的发展空间。IMG在GPU领域具有绝对领先优势,融合 MIPSCPU核心技术后形成强强联手的CPU+GPU局面,与ARMMALI分庭抗礼。

  MIPS收购对本土企业是福是祸?

  MIPS被拆分收购,对于国内IC公司会有什么样的影响,是打击还是机会?

  龙芯中科总裁胡伟武:两家世界排名前五的IP企业抱团发展,技术上对于MIPS架构的持续发展有好处。另外,此次收购保持了MIPS公司原有的授权模式,商务上对龙芯至少没有不利影响。龙芯中科曾经担心MIPS被芯片公司收购,现在看来这个担心可以消除了。

   君正集成电路公司的一位人士认为:MIPS被Imagination收购或许是件好事,Imagination在GPUIP领域市场占有率最大,随着 GPU对移动处理器芯片的重要性越来越高,凭借Imagination在移动领域的影响力,可以促进MIPS移动生态系统的发展。



GPU暗战CPU十年 APU主导未来芯片市场?

  GPU是图形处理器,CPU是中央处理器;一个负责图形图像,一个负责核心数据;一个是配角,一个是主角。估计有读者会说,作者你疯了啊,两者 风马牛不相及,凭什么进行暗战呢?这不是关公战秦琼吗?但细想之下,其实不然。看似不搭界的两者之间,其实蕴含着无比巨大的蓝海。

  CPU遭遇瓶颈

  2002年,在接受《连线》杂志采访时,GPU巨头英伟达的副总裁Mike Hara说:“在以后10年,我们会成长得比英特尔还要大。”结果,这句话让长期合作伙伴英特尔翻了脸,因为做CPU的英特尔心里明白:GPU一旦强大起来,自己会很有压力。

  理由很简单,CPU有个秘密一直没有被广泛共享,目前CPU的性能主要通过提高主频或者改进架构来实现,每一代大概只能提升20%至30%。也就是说,除非有重大的技术革命,CPU很难做到真正的升级换代。

  这也正是英特尔所惧怕的,做CPU起家的英特尔,如果无法突破自己的瓶颈,那就必须扼住潜在对手的脖子,可为什么一定要拿英伟达开刀呢?

  GPU要转正

   理由同样简单,因为GPU可以突破CPU的瓶颈,使计算能力呈几十倍的提高。做到这一点的关键倒是令人很意外,设计初期GPU采取“并联”的模式,而 CPU采用“串联”方式,就如同电器的并联和串联一样,各有各的用处,可到了关键时刻,就非要用某一种模式来突围了。此刻,历史的机遇摆在了GPU面前, 虽然图形处理器一直作为副手存在,但它目前的设计程度已经达到在完成本职工作的前提下,还能兼职帮CPU玩一把运算,并让能耗更低、运算更快。

  说白了,GPU想要转正了。就因为看到了这个趋势,10年前英伟达和英特尔红了脸。而10年后的今天,弯道超车的可能性已经有了。

  AMD:APU两手抓 两手都要硬

  事实上,英特尔和英伟达共同的对手AMD玩了一把对手都玩不转的牌。凭借全球唯一拥有CPU和GPU研发、生产的能力,AMD硬是把CPU和GPU合二为一,搞出了独一无二的APU。英伟达与英特尔暗战十年,结果谁都没成为赢家。

   AMD聪明之处就是不纠结于谁当一把手,而是把两者合在一起。为此,AMD在外界极大的压力下给自己进行了瘦身,将自己从产供销一条龙,转变成以研发为 主的企业,并在多年前就利用自己横跨两类芯片的独特产业优势,用“融聚”这一理念锻造APU,把性能提升的最佳组合直接打个包,实现1+1>2,再 把价格1+1<2。一下子,GPU暗战CPU十年的历史就被终结了,而GPU当道的美好开端也依托APU这个奇特但实用的产品开启了。

   产品好不好,还要看有没有上下游企业愿意配合,硬件厂商和软件企业对APU的支持度也是史无前例的,包括宏碁、华硕、戴尔、富士通、惠普、联想、微星、 三星、索尼、东芝等在内的主要OEM厂商,均已推出了基于APU的多款PC产品。另外,还有包括IE9、Office2010、 AdobeFlashPlayer10.1、暴风影音播放器,以及众多的视频和图片编辑软件在内的50多种领先应用程序支持APU加速。APU成功了,而 成功的关键就在于抓住了CPU和GPU的脉门,打通了芯片交通线。

  英特尔、英伟达这对冤家,斗法十年,被AMD摘了桃子,想来也懊恼至 极。不过它们也在努力,英伟达在想办法提升GPU强大的平行数据并行处理能力,英特尔则计划在多核处理器中添加图形处理单元,都意图打通融合之路。显然, 未来的芯片大战将因无门槛、无隔阂而变得更激烈,当然最终也会使消费者受益。芯片之战也由此进入了全新境界。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评论(0)
发评论
wono01 2013-05-21
0 回复 举报
NVIDIA不是英伟达吗?确定没翻译错? 收起回复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

×
20
完善资料,
赚取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