嵌入式新闻
日前,据不具名嵌入式技术消息人士透露,SAMSUNG半导体正在考虑是否退出MCU市场。
其实,我们的确没有看到三星为其MCU产品做过什么像相的宣传。 SAMSUNG生产ARM内核芯片的超高性价比是无人能敌的,现在的ARM9内核芯片有S3C2440、CORTEX-A8内核芯片S5PV210等。正因为这点, 其芯片也得到很多工程师的喜欢,例如S3C2440性价比极高,一般消费电子产品中应用较多。
微控制器产品利润下滑是主因
三星为何考虑出售其微控制器业务呢?@陈王奋起挥黄钺 认为:“这个消息靠谱,早就听说他们一直在寻求买主。”对于内在原因,他表示:“最主要的原因是业务不赚钱,通用MCU的门槛降低,变成了红海市场,看不到赚取高利润的前景。”
的确,企业最关心的就是利润,如果业务的利润预期不能满意公司的战略,那么退出该业务也是必然的选择。
前几日,富士通宣布将MCU业务出售给Spansion公司就是最为典型的事件,试想出售总金额还没有超过2亿美元,这个规模的业务能给富士通带来多大的利润?
ARM带来的同质化是内因
至于微控制器产品利润的下滑的内因,有博友一针见血地指出,完全是因为ARM打破了以往较为封闭的生态圈,通过建立大的生态系统使得微控制器市场壁垒得以打破,微控制器产品的价格大幅下调。@KINAMKIM 表示:“MCU 白菜价了,难道AP不是吗? 看着吧 20/16时代,就是AP大洗牌的时代”。
再看富士通的例子,这十多年它和其他MCU厂家一样,先是用自己的32位核,后来自己的32位核与ARM7的核同时存在。当以ST为代表的同行开始采用ARMM3的MCU之后,富士通也跟随推出了基于ARMM3的产品,虽然保持了自己的独特技术特点,但它错过了ARMM系列发展的最佳时机,市场早已被ST和NXP等占领。因此,随着MCU市场竞争不断加剧,富士通认为已难以继续独自维持需求剧烈变动且设备投资成本昂贵的MCU业务,只好出手断臂。
本土厂商切入市场是诱因
随着技术的积累和壁垒的打破,中国本土厂商开始有能力切入到微控器市场,因此这也在一定程度上拉低了微控器产品的价格,迫使跨国半导体厂商的所动作。
@ESMC_Johnson 也表达了同样的观点,他认为“”通用市场都在跟ARM打工,这一块迟早是中国和***的,守住最后的专用市场吧。
确实半导体体技术与市场有这样的一个趋势,一旦中国***和大陆开始有企业切入到某产品领域,那么就会发挥成本低的优势向原有的市场主导者提出挑战。
因此,三星准备出售微控制器的传闻并非空穴来风的结论,相当靠谱。
32位MCU市场竞争激烈 产品平均售价大缩水
市场研究机构ICInsights的最新报告指出,因规模化与多样化而在过去数年维持稳定成长的微控制器(MCU)市场开始变得越来越复杂,2012年出货量虽成长16%,但营收却衰退3%,产品平均销售价格(ASP)缩水幅度达17%;该机构指出,MCU产品价格下跌的主因是32位元产品的激烈竞争。
ICInsights统计显示,2012年MCU出货量创下173亿颗的新高纪录,但出货金额却衰退至152亿美元;该机构预期MCU市场营收将在2013年恢复2%成长,金额来到155亿美元,同时出货量成长10%、达到191亿颗,但同时MCU产品ASP将进一步缩水8%。估计在 2012年至2017年之间,MCU市场营收的平均年复合成长率(CAGR)为4.8%,同期间出货量的CAGR则为10.1%。
根据ICInsights的观察,在分为4/8位元、16位元与32位元的MCU市场上,32位元产品供应商显然占据越来越多优势;估计在2013年,16位元MCU出货量将成长9%,达到79亿颗规模,4/8位元MCU出货量则成长6%、达到67亿颗规模,而32位元MCU出货量则可成长20%、达到45亿颗。
在接下来五年,32位元产品预期将在出货量与营收方面,逐渐在整体MCU市场占据更大的比例;到2017年,32位元产品营收在整体MCU市场占据比例可达55%,同时16位元与4/8位元MCU产品的营收市占率分别为22%与23%。以出货量来看,32位元产品在整体MCU市场的占有率,2017年可达38%,16位元与4/8位元则分别为34%与28%。
ICInsights表示,有越来越多MCU供应商推出采用ARM核心的32位元RISC架构产品;ARM在8年前积极进军MCU市场,并藉由提供IP与类似手机与平板设备应用的RISC应用处理器核心设计技术,迅速在该领域建立起领导地位。
欲知悉更多关于业界关于微控制器(MCU)发展情况,参与电子发烧友网策划的“STM32会淘汰其他单片机吗?”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