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LED产业投资旺盛,何时成为市场主流?

光电显示

1078人已加入

描述

  OLED是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splay的简称,中文名为有机发光显示,是继CRT(Cathode-ray tube,阴极射线管)、LCD(Liquid Crystal Display,液晶显示)之后的新一代显示技术。OLED是以无机半导体发光二极管为设计原型,以有机材料为发光材料,以电流驱动控制发光亮度的,具有超薄层状结构和柔性可弯曲的特点。

  有机发光显示器件具有以下独特特点:

  (1)器件结构为全固态机构,无真空,液体物质,抗震性好,可以适应巨大的加速度,振动等恶劣环境;

  (2)厚度很薄,厚度可以小于1mm,为液晶的1/3;

  (3)主动发光,相比于被动发光的液晶显示,几乎没有视角限制,视角一般可达到170度;

  (4)响应时间短,属于微秒级的;

  (5)所需材料很少,制作上工序较简单,成本大幅降低;

  (6)能耗非常低,低电压直流驱动,10V以下,用电池就能点亮。高亮度,可达300明流以上;

  一、全球主要国家和地区加快布局,OLED产业投资旺盛

  1、日本:产业整合,合力发展OLED

  2011年8月31日,日本东芝、日立和索尼三家企业合并中小型液晶面板业务,这次合并得到了日本政府的积极支持,政府和民间共同出资的基金——产业革新机构将出资2000亿日元,拥有新公司70%的股权。2011年12月,索尼以9.4亿美元的价格将液晶显示器面板合资企业的50%股份出售给三星。 2012年3月,鸿海收购夏普约11%的股份,并拟投资约8亿美金获取夏普十代线46.5%的股权。

  其实,一系列产业整合事件背后更多凸显的是日本在LCD产业领域的集体衰退,2011年夏普、松下、索尼、东芝等日本LCD企业集体出现巨额亏损,导致企业债务上升,经营困难,市场竞争力下滑。在这种背景的产业整合,更多是降低成本、抱团取暖的举动。

  2、韩国:规模领先,产业化速度加快

  目前,韩国在OLED产业化方面走在了全球的前列,三星和LGD的OLED面板产能占据了全球90%以上的份额。2011年5月31日,三星SMD在韩国投资21亿美元建设的5.5代OLED面板生产线已提前两个月进入量产;2012年,第二条5.5代线和第一条8代线投入建设,预计2013年将实现量产。同样,LGD在OLED领域的投入也持续加快,2010年LG投资2500亿韩元扩增OLED生产线产能,将其一条4.5代OLED面板生产线产能提升了50%;2011年,LG启动了8代OLED生产线规划,预计也将2013年实现量产。韩国在OLED领域的不断投资,体现了国家在发展OLED产业方面的决心。

  3、中国***:进程较慢,正加紧布局

  面对日、韩针对OLED产业的积极投资,***OLED产业化进程要稍慢一些。但一些液晶面板厂商如友达、奇美电等企业,利用自身在液晶技术领域的优势,也都在加紧对OLED的布局。

显示技术
图:***OLED企业动态

  4、中国:进入OLED产业投资旺盛期

  目前国内量产的OLED产品均以PMOLED面板及模组为主,在AMOLED领域,目前国内尚未形成有效的产能,但投资比较旺盛,预计未来2-3年会迎来量产化的高峰。

  二、受制于产能、技术和成本等因素,OLED成为主流仍需时日

  1、产能释放速度较慢,2012年全球OLED面板市场增速出现下滑

  2012年,全球OLED面板出货量同比增长8.5%,达到了19500.0万片;销售额达到55.6亿美元,同比增长25.0%。增长率的下滑的原因一方面是由于2011年OLED产能的快速增加提高了去年规模基数,另一方面是由于2012年虽然三星SMD、LGD开始实行扩产或新建计划,但没有形成规模的释放。但从市场终端应用市场来看,OLED面板仍然是一个供不应求的状态。

  2、大尺寸OLED面板技术尚未成熟,导致目前产品主要局限在小尺寸领域

  目前,AMOLED面板主要采用LTPS和Oxide两种技术,其中小尺寸的OLED面板主要采用LTPS技术,可以实现高分辨率。目前,LTPS技术已经比较成熟,全球已经量产的生产线也基本集中在5.5代线以下,以切割小尺寸OLED面板为主。但是在未来的大尺寸OLED面板产品上,再采用LTPS技术存在一定的难度,一定要用氧化物TFT或其他可以采用在低温下、大面积沉积薄膜技术而制造的TFT。但从目前来看,在技术上由于良率迟迟无法提升,三星与LGD已先后宣告,将55寸OLED电视的量产时间延后,而原定于今年启动的AMOLED八代线生产计划,亦将暂缓执行。因此,大尺寸OLED面板技术的不成熟,也影响了OLED面板的大范围应用。

  3、OLED面板成本仍然较高,也成为市场发展的阻力之一

  由于一些量产技术的壁垒仍然没有得到彻底的解决,导致量产化的OLED产品良率过低,小尺寸OLED面板的平均良品率大约是60%左右,而大尺寸的平均良品率仅为20%左右,从而导致了OLED面板的单价过高,影响了其对LCD面板的取代速度。以手机为例,OLED屏幕比LCD屏幕的价格高约30%左右;以液晶电视为例,OLED屏的电视比普通的液晶电视价格要高出1倍左右。因此,成本的问题,也导致OLED面板短时间内难以成为市场主流,对于小尺寸OLED显示面板来说,成为主流大概需3-5年左右的时间;而对于大尺寸而言,时间可能会更长,至少5年以上。

  三、中国应加紧技术研发和产业布局,抢占下一轮显示产业竞争制高点

  1、重点鼓励基础研发和成果的产业化转移

  中国应充分鼓励企业开展技术研发和成果转化,集聚政产学研等各种社会资源,统一行动,解决我国OLED产业的关键产品和工艺技术瓶颈,建立完全自主创新的知识产权体系,提升我国OLED产业的全球技术竞争力。鼓励的方向可以包括以下几点:1)鼓励产业核心技术、关键原材料、元器件以及设备的研发;2)鼓励技术成果转让,以政府投资、担保借贷、搭建公共服务平台等方式为企业的技术转化提供便利;3)政府通过财政补贴等方式鼓励人才培养和引进,学习和借鉴日韩及***的先进经验和发展模式,实现我国OLED产业的快速发展。

显示技术
图:2008-2012年全球OLED面板出货量及增长率

  2、建立政府引导、社会资本参与的资金支撑体系

  政府可以在行政体制允许的范围内,采用各种可能的方式支持产业的发展,具体如:1)减息贷款。政府通过政策性银行等为企业提供减息贷款,或为中长期资金提供担保;2)税收优惠。在产业发展初期,积极鼓励企业做大做强,从税收角度给予优惠,包括减免所得税、增值税、关键设备和原材料进口关税等;3)政府亦可以直接投资方式支持产业发展,以体现国家意志。主要包括政府直接补贴、直接资本金投入以及设计投资基金;4)吸引外资,通过减免外商投资企业所得税、增值税等吸引外商投资;5)提供宽松的融资环境和多元化的融资工具,积极鼓励民间资本进入OLED产业。

  3、注重产业链配套与协作,共同提高市场竞争力

  OLED产业涉及原材料、设备、器件、面板及终端电子产品等多个产业链。对于国内刚起步的企业而言,必须加强与上游原料供应商、下游产品应用客户的通力合作,甚至可不妨采取相互参股,达成策略联盟关系,形成稳定良好的合作关系。通过与上下游厂商结成策略联盟,实现某些设备、技术、人员等关键资源的共享互用,既提高成本的经济性与资源的利用率,又可加快产品从研发设计至生产销售的顺利转化。通过产业链配套与协作等策略联盟关系,共同提高联盟内部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乃至国内OLED产业的国际竞争力。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

×
20
完善资料,
赚取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