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家MEMS传感器头部芯企IPO夭折

描述

6月4日,上交所披露了关于终止对苏州明皜传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简称:明皜传感)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科创板上市审核的决定。

 

据披露,上交所于2023年6月30日依法受理了明皜传感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科创板上市的申请文件,并按照规定进行了审核。

 

 

日前,明皜传感和保荐人东方证券承销保荐有限公司分别向上交所提交了《苏州明皜传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关于撤回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科创板上市申请文件的申请》和《东方证券承销保荐有限公司关于撤回苏州明皜传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科创板上市申请文件的申请》,申请撤回申请文件。

 

回顾其上市历程,2023年6月明皜传感科创板IPO获受理,公司拟募资6.2亿元,分别用于高性能高可靠性MEMS惯性传感器开发与系统应用项目、研发中心建设项目、MEMS传感器测试基地建设和补充流动资金项目。2023年7月,明皜传感被审核问询,截至撤回IPO,明皜传感尚未披露问询回复。

 

MEMS惯性传感器头部,发展如何?

 

明皜传感是一家专业从事 MEMS 传感器研发、设计和销售的芯片设计公司,具备包括芯片设计、制造工艺、封装测试、软件算法在内的完整核心技术架构,尤其是公司基于晶圆级 3D MEMS-CMOS 微加工工艺平台,将下游应用市场对产品高性能、高可靠性的需求融入产品的设计与制造中。

 

围绕 MEMS 惯性传感器进行布局,明皜传感形成了以 MEMS 加速度计为核心,

兼具陀螺仪、压力传感器和磁传感器

 

的产品组合,主要应用于智能手机、智能穿戴、平板/笔记本电脑等消费电子领域,智能家居、智慧畜牧等物联网领域以及车载应用领域。

 

 

当前,凭借着小型化、低成本、高性能、高可靠性的优势,明皜传感已向荣耀、小米、联想、歌尔、三星、谷歌、Comcast等行业知名终端客户批量供货。此外,明皜传感车规级MEMS加速度计已向东软集团批量供货,并已导入比亚迪等汽车级客户。

 

业绩方面,2021年至2023年,明皜传感营收分别为1.7亿元、1.98亿元和2.53亿元;净利分别为-2443.05万元、2787.65万元和2126.21万元。

 

 

 

据招股说明书显示,明皜传感原计划募资6.2亿元,其中,1.67亿元用于高性能高可靠性MEMS惯性传感器开发与系统应用项目,1.56亿元用于研发中心建设项目,1.36亿元用于MEMS传感器测试基地建设,1.61亿元用于补充流动资金项目。

 

传感器

 

名企入股,父子合业

 

据其招股说明书及可查信息,明皜传感实际控制人为吴念博、吴炆皜、DAVID DA-WEI WANG。

 

 

 

其中,吴念博、吴炆皜为父子关系,吴念博为苏州固锝、苏州通博实际控制人,通过苏州固锝、苏州通博间接控制公司29.60%股份对应的表决权;吴炆皜为公司董事长,通过其担任执行事务合伙人并控制的苏州璞佑间接控制公司4.47%股份对应表决权;DAVID DA-WEI WANG为公司董事、总经理,通过其实际控制的鸥感科技间接控制公司6.58%的股份对应表决权。三人合计可控制公司40.65%股份对应表决权。

 

 

 

IPO前,苏州固锝持股为21.63%,泰达新原持股为13.82%,怡和联创持股为9.15%,苏州通博持股为7.97%,鸥感科技持股为6.58%,双禺兴宏持股为6.18%,小米长江持股为5.02%,苏州璞佑持股为4.47%,山东尚颀持股为3%,新苏融合持股为2.65%;

 

多重潜在风险,值得关注

 

明皜传感虽贵为MEMS传感器的头部厂商,但在前一家头部厂商敏芯股份折戟在前之际,外界对于明皜传感自身存在的风险性也有一定讨论。

 

首先是对其产品结构单一,盈利能力不强的质疑。
 

 

2020年至2022年,明皜传感在MEMS加速度计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分别为93.92%、 96.70%和 98.70%。

 

明皜传感虽与芯动联科、美泰科技、士兰微等厂商均是从事MEMS惯性传感器业务,但技术、产品有所差异,毛利率和下游市场也并不相同。

 

 

与业内著名的高盈利选手芯动联科对比,2020年至2022年,芯动联科的主营业务毛利率分别为88.25%、85.47%和85.97%,毛利率相对较高;明皜传感的综合毛利率分别为18.83%、30.64%和34.24%,相对较低。

 

这是由于明皜传感的惯性传感器主要为消费级,而芯动联科产品可归类为导航级和战术级。产品价格、核心技术指标差异较大。

 

 

其次,是其供应链环节存在着过强依赖性。

 

由于明皜传感采用fabless模式,除对部分产品进行自主测试外,晶圆制造、封装测试等主要生产环节均由委外厂商完成,因而供应链安全值得格外关注。

 

明皜传感的MEMS晶圆代工厂为台积电和VIS,ASIC晶圆供应商为纳芯微,封装、功能验证测试供应商为苏州固锝、日月新等。

 

相比于敏芯股份、矽睿科技等MEMS国内同行厂商均主要采用本土供应链,明皜传感对MEMS晶圆采购依赖于VIS、台积电这类产线在境外的供应商,存在一定风险。

 

ASIC芯片方面,纳芯微为其唯一供应商,2020年至2022年,两家公司的交易金额分别为2,239.33万元、3,452.22万元和4,653.65万元,占各期采购总额的比例分别为27.47%、22.71%和29.62%。

 

因而,对ASIC芯片的采购尚存在单一供应商依赖的风险。
 

 

另一关联交易则体现在其与苏州固锝的采购往来中。2020年至2022年,明皜传感对苏州固锝关联采购的金额分别为2,071.59 万元、3,073.94 万元和3,327.22 万元,占各期采购总额的比例分别为 25.41%、20.22%和 21.18%。

 

结语

 

近年来,在政策的加持和消费电子、汽车和医疗等国内市场需求刺激下,涌现了一批优秀的本土MEMS传感器厂商。但在新规放紧的当前,摆在这些本土厂商面前的仍是荆棘密布的一条道路,需在强化自身技术优势的基础上不断提升盈利能力、抗风险能力以及长远的经营之道。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

×
20
完善资料,
赚取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