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TE时代的移动互联网才是小型基站应用的开始

移动通信

299人已加入

描述

  应对移动设备兴起所带来的数据洪流是小型基站诞生的初衷,也是作为对宏基站数据分流和覆盖漏洞的补充。电信运营商将小型基站分为四个等级,包括metro cells、pico cells、micro cells与femtocell。现在来看,只有femtocell获得了某种程度的采用,主要是应用在蜂窝网络信号死角的住宅内,也就是家庭应用。对于其它小型基站应用,业界仍抱迟疑或观望态度。

  不过,TI认为这一局面随着LTE时代的到来,将会有所改观。“TI认为小型基站从LTE时代才算真正开始,一方面LTE带来了更高的流量;另一方面LTE需要更好的覆盖,两者都在推动小基站的需求。这在美国、韩国、日本等地区已经有了很好的验证。”德州仪器处理器业务部副总裁Brian Glinsman如此解释道,同时他预测,从营收来看,小型基站应用在今年Q4将开始逐渐起来,2014年会有更多应用,到2015年,小型基站市场将会腾飞。


 

  尽管小型基站可以解决数据分流和覆盖问题,但同样会带来管理复杂以及投资回报率的问题,此外,Glinsman介绍小型基站的部署也会面临诸多难题:需要解决回传的问题(光纤还是无线),克服其中的干扰问题;基站供电问题;安装问题;部分地方还存在政府管制的问题以及运营商会担心软硬件是否可实现3G到LTE的平滑升级、扩展等问题。

  “小基站部署面临的这些问题都是运营商的问题,但运营商不希望单独承担这些问题,希望OEM系统和芯片厂商能帮忙解决。”Glinsman解释:“首先就是功耗问题。运营商希望是通过以太网或PoE传输,那么安装盒子功耗就必须在25W以下。其次是支持双模/多模,必须同时支持现有和下一代的网络。第三,可扩展性,运营商希望系统厂商的方案能够从室内延伸到室外的场景应用,意味着一个平台可以支持不同应用场景,节省额外投资。”

  针对小型基站的这些问题和需求,近期TI推出一个双片方案,包括基带SoC TCI6630K2L和模拟部分AFE7500(集成RF,支持多种模式)。“这个方案能够完全满足目前运营商对多模的需求,支持目前主流的3G、LTE模式,同时也支持中国的TD和TD-LTE标准。这也是业内首款支持载波聚合功能的芯片方案。”Glinsman介绍:“该方案还提供足够的可编程空间,帮助系统厂商实现差异化。可以选用TI提供的软件平台进行开发,也可以用自己开发的软件。采用高集成的芯片和软件可以降低功耗和成本,性能可以达到20M带宽,可以是同一频段,也可以是不同拼段通过载波聚合实现。功耗方面,芯片级小于6.9W,系统级小于20W,可满足PoE需求。”

  不过,该方案并不是针对商业化比较多的家庭应用,而是针对企业级应用。为何采取此策略,德州仪器(TI)半导体技术(上海)有限公司数字信号处理系统产品业务拓展经理丁刚解释到:“企业级小基站支持的流量和用户数要远大于家庭用,并且在企业级的应用中用户对质量,安全和可管理性方面要求也远高于家庭用。这些实际上是小基站对其它宽带互联方式优势所在的地方,TI也正是因为这些优势而更关注企业级。”

  随着LTE时代的到来,数据带宽的增长,越来越多的BYOD办公在企业中也开始流行,这对企业带宽以及安全性带来更多挑战。“相对于其它无线接入方式,企业级小基站对BYOD趋势有着良好的支持。它可以解决BYOD 会带来的挑战。”丁刚表示:“对企业客户来讲首先是要解决安全管理的问题,需要有加密鉴权的机制来保证信息的安全,防止非法侵入和监听;其次是在需求增大的情况下保证QoS;还有是漫游等无缝接入等用户体验;最后是部署相关的支持如POE等。另一方面,企业级小基站也需要避免对宏网的干扰,设备供应商在这方面往往有差异化的做法。所有的这些问题都需要底层硬件平台有相应的能力和灵活性。”

  其实,不论企业用还是家庭用,LTE时代的数据爆发和移动互联应用的兴起肯定会为小型基站带来发展契机,而在这个阶段,TI避开商业化更成熟的家庭应用而选择企业市场,是不是还有另一层深意呢?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

×
20
完善资料,
赚取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