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携设备
可浏览网页的眼镜,能收发信息的手表,携GPS定位系统的鞋子……曾经只能出现在科幻电影中的场景,随着可穿戴设备的袭来已变得触手可及。这个被“互联网女皇”玛丽·米克尔不惜赞美之词的互联网发展“第三个周期”的“明星”,最吸引人的其实不只是设备,不管是投资人还是创业者,他们聚焦的点是:设备只是数据采集的入口,结合数据为用户提供个性化服务才是王道!
“手腕”监测健康
可穿戴设备的热度无需多言,纵观已面市或将面市的可穿戴设备,会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大家几乎都把进军可穿戴设备的第一步棋,落在了“手腕”上,而且把健康领域当作了一个切入口。
从F itbit智能腕带、Jaw boneU P智能手环到N ike+Fuelband、咕咚手环、盛大果壳的Geark手表……手环俨然一个竞争激烈的战场。
不少业内人认为手腕的确是最合适的位置。“手腕是最合适的部位,用户使用时会更便捷。”咕咚网创始人申波对南都记者说,咕咚网做可穿戴设备时,早期的产品类似一个M P3,用夹子夹在身上,内测时大家都觉得不方便,经常忘记带。怎么办?思来想去团队的一致看法是,戴在手上的如手环,用户不仅不容易忘佩戴,而且丝毫不会打扰到生活,沿着这一思路,咕咚手环才最终成型。“加入科技元素的手环,本身还是时尚的运动装饰品,年轻人乐于接受。”
康诺云联合创始人郭辉也认同说,部分用户有手表、饰品等的佩戴习惯,在这里增加一个设备,容易被用户接受。此外,手腕上游丰富的动静脉血管,血压、血糖、血氧、心率、体温等人体重要的值都能被监测到。
其实,手腕之外还有不少被挖掘的点。像鼓点T恤、社交牛仔裤、手套式手机,今年亮相的谷歌“会说话的鞋子”,果壳的“魔戒”等,从头到脚都有可穿戴产品的身影,甚至还发明了安在宠物身上的可穿戴设备。
而应用上,可穿戴设备目前主要用于健康领域。
在盛大果壳CEO顾晓斌看来,“这是一个公众的兴趣点,从此下手风险相对小。”他说,手腕上的可穿戴设备,能实时监测个人的健康状况,包括果壳刚开始预售的Geark手表,也加入了利用手表进行睡眠、心跳、体温、血压监测等的功能。
在健康领域试水可穿戴产品的公司有成功先例也是一个原因。
比如FitbitO ne是一款昂贵的计步器,售价99美金,它不仅在用户间刮起了一股运动健康热潮,且几个月前,它刚获得了一笔3000万美元的风投。去年Pebble智能手表在很短的时间通过众酬平台获得了高达千万美元的融资。而在今年5月才登陆中国的Jaw boneU P手环,同样受到追捧,在京东、淘宝等网站上经常处于无货状态。由此可见,可穿戴产品切入健康领域的可行性。
服务引爆市场
可穿戴设备之所以吸引人,莫过于它以佩戴方式紧贴身体,可用来测量各项体征,比如N ike+的运动鞋能够记录下你去过哪里,Fitbit和Jaw boneU P能记下你每天走路的步数,还可监测你的睡眠情况,将之数据化呈现出来。
不过,按照业内的一句玩笑话:离开了数据支撑,可穿戴设备就一个普通的玩具。
“硬件只是可穿戴设备整个流程的一小部分。”戈壁投资合伙人徐晨告诉南都记者说,围绕用户特定需求在服务模式下工夫有较大想象空间。天使投资人王利杰也指出说,可穿戴设备的主要业务逻辑和价值都在云端,即对数据的挖掘,做服务。反映在盈利模式上,售卖硬件设备显而易见,咕咚手环、果壳G eark手表、Jaw boneU P手环等市面上的可穿戴设备,几乎都价格不菲,但未来的个性服务更具想象力。
当然,这其中的数据采集至关重要。
“今年5月,Jaw bone收购了专注于可穿戴设备以及健身市场的公司BodyMedia。除了做体外传感器还集成了体征传感器。为什么?简单的可穿戴设备用户的持续使用度比较低。”郭辉说,Jaw bone在实际中发现,很多人戴手环就一两个月,很少超过三个月的,因为这些数据很难形成发现、处置、评估的闭环,和自身不相关。“好的可穿戴设备要能发现身体问题,但很多设备并不采集体征数据,很难发现身体问题。没有发现,没人知道,评估也无法实现。”
郭辉认为,数据大致有两种方法建立对比标准。目前主要是用传感器采集,这容易建立,成本也低,但未来的数据一定是与体征相关的,这就不难理解Jaw -bone为什么花了1亿美金收购BodyM edia。“Jaw -bone的设备我用过,它们的体征传感器虽采集数据,但不进行分析,也在通过数据完成建模的过程。”他还介绍说,目前见到的产品在数据分析上还没开始着手,包括针对用户的运动、睡眠建议,多是从国外的运动实验室、睡眠实验室去购买相应的数据分析和服务。“在专业的领域还没有相应的数据积累,导致没办法形成数据分析模型。”他预计未来5到10年,可穿戴设备会形成一个完整的产业链,从数据的采集,数据的存储和增加,数据分析,到分析后的处置,是上下游的关系。
事实上,创业者们也深知数据决定着个性服务,并把未来盈利落点放在了服务上。
据申波介绍,咕咚手环个性化服务是当数据达到一定规模后,咕咚网将会与健康管理等第三方专业公司合作,当用户有减肥塑身等需求时,专业公司结合该用户数据,配合后台健身教练的指导,提供一对一的增值服务。以糖尿病为例,设备可以监测到用户的血糖变化数据,咕咚网可以联合医疗机构对数据进行分析,该如何控制、治疗等。
顾晓斌的构想和申波相同。他透露果壳G eark手表同样也会采集数据搭建第三方合作的健康服务,针对用户健康给出针对意见。“不过,手表最终体现形式和手机还是不一样的。最直观的就是屏幕大小不同,还需要调整,但这些事情正在做。”
那么,如果依然延续早年手机时代只偏重硬件思路,不做个性服务又会怎样?其实这里已经有过不少失败的例子。比如2011年某巨头型的手机公司曾出品过智能手表,这款手表能够监测用户的心跳和跑步路线等运动信息,但在个性服务上乏善可陈,市场反响平平,后来售价足足降了100美元。
跨界或引风险
由于可穿戴设备尚属新鲜实物,在它备受追捧的同时,也不乏质疑之声。比如它的市场化之路能走多远?
价格和外形是最直观的“吐槽点”。
Jaw boneU P智能手环在中国的售价为1100元,果壳G eark手表的预售价是1999元……可穿戴设备的价格普遍不低。“价格是一个很大的问题,设备的很多机件都是定制的,刚开始的时候价格会比较高。”顾晓斌说,价格和采购数量有关,采购量大,单价也就下来了,随着可穿戴技术和市场的扩大,价格高将不是主要问题。
王利杰关心的是时尚性。 “可穿戴相对于我们传统的IT产品,又多了一个时尚的要素,这是我们过去很多工程师不具备的,他们可能从来也不会自己花钱给自己买一个LV的包包装电脑。”他对南都记者说,可穿戴设备要穿在身上,不论是露在外面还是藏在里面,都是需要时尚元素的,这是个挑战。
同时,他还指出可穿戴设备一般都是通过智能手机连接互联网,而智能手机端作为前端数据收集和预处理的一个中转站也必不可少,毕竟不能让可穿戴设备自己具备复杂的智能系统。即便是这样,可穿戴设备在工业设计和系统集成上也充满挑战,厚度,重量,能耗,安全性,易用性,甚至材质和皮肤接触的友好度等等都需要考量。
跨界导致的产业链长亦是不容忽视的风险。
尽管看好可穿戴设备的前途,徐晨依然担心它要比行业里的其他公司面临的挑战多得多。“因为它横跨了生产、销售、软件、硬件,链条很长。”他对南都记者说,这对于之前做软件的公司来说,投身硬件生产、销售流程、渠道、用户反馈等领域是一个不小的挑战。同时,软件的叠加性及更新性是非常强的,但穿戴式设备的公司这点就很难做到,所以说还是需要面临不小的挑战。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