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斯拉裁员,理想部分召回!汽车智能化下半场,哪些职位最热门?

描述

近日,在2024中国汽车重庆论坛上,广汽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曾庆洪表示:“长期主义对于企业来说是一种格局,是一种视野的体现,能够帮助企业在不断创新和价值的创造过程中,拒绝零和博弈。由于汽车行业内卷,现在裁员大行其道,广汽也裁了不少,没钱赚、没有效益,企业不可能生存。”
 
据电子发烧友的不完全统计,最近两个月已经有多达6家汽车行业相关企业出现裁员现象。

特斯拉
图:电子发烧友根据公开资料整理

 
这一长串的名单中,包括了理想汽车、特斯拉、一汽大众、长城汽车、广汽本田和德国博世。在汽车市场竞争白热化的情况下,汽车市场掀起了一股“裁员”浪潮。其中,特斯拉宣布在全球范围内裁减超过10%的员工,大约1.4万人,特斯拉中国一些部门的裁员比例超过30%。造车新势力方面,理想汽车也于近日被曝出在进行大规模人员优化,整体比例超过18%,这意味着有近6000人面临失业。广汽本田由于业绩下滑,计划裁员1700名全职员工。
 
在当前的汽车市场,新能源车企裁员,合资车企裁员,燃油车企也在裁员。裁员背后揭示当前车企竞争出现了怎样的趋势?今年汽车行业价格战频繁,出现增量不增加现象,这些压力传导到上游产业链,带来哪些明显的变化?国内汽车厂商也出现“一边裁员一边招人”的现象,这反映当下汽车行业人才结构哪些变化?哪些属于汽车行业的热门职位?电子发烧友采访了专业猎头和行业资深人士,为大家解析。
 
汽车行业裁员频发,降本增效和给投资人信心是根本
 
4月以来,多家汽车公司发布了第一季度财报。从公布的情况来看,全球新能源汽车行业龙头企业特斯拉,第一季度总营收为213.01亿美元,同比下降9%,其中汽车业务的营收为173.78亿美元,同比下滑13%。毛利润为36.96亿美元,同比下滑18%。
 
马斯克在致员工的内部电子邮件中说,经过彻底审查,做出艰难决定,将全球员工人数减少10%以上。 他表示这将使公司保持精简、创新并进入下一个增长周期。西方媒体援引业内人士的话分析,特斯拉此次裁员是为应对销量下降和电动汽车价格战加剧所带来的问题。
 
特斯拉近年来在车型上没有太多的变动,以旗下销量担当Model 3和Model Y为例,两款产品分别于2017和2020年开启交付,然而这些年来两款产品不仅内饰和外观未做过多改动,硬件配置提升相比其他公司竞品不甚明显。加上国内汽车行业竞争激烈,比亚迪、问界、理想等众多车厂推出的旗舰车型对特斯拉的销售造成了一些直接的影响。Trendforce最新统计,2024年第一季度全球纯电动车(BEV)部分,特斯拉以21.5%市占率拿下冠军,比亚迪(不含腾势)位居第二名,市占率16.6%。但就年增长率来看,特斯拉为-8.5%、比亚迪为13.3%。
 
作为国内造车新势力的理想汽车,第一季度也迎来不理想的业绩披露,2024年一季度财报,公司实现营收256亿元,同比增长36.4%,环比下滑38.6%;净利润5.91亿元,同比下降36.7%,环比减少89.7%。
 
2023年理想营收约1239亿元,成为中国首家年营收过千亿元的造车新势力,然而却在2024年一季度“翻车”。理想在5月22日启动了大规模的裁员。据报道,理想汽车整体优化比例超过18%,预计涉及员工人数超过5600人。其中,销售服务运营部门优化超过400人,招聘部门从原来的200多人缩减至40至50人,智驾团队会缩减到1000人以内。
 
针对汽车行业裁员频发的现象,猎头Eric表示2024年第一季度财报公布后,理想汽车和特斯拉裁员,主要是资本市场不看好未来增长。在未来增长预期不确定的情况下,裁员也是缩减成本,给投资人更多的信心。
 
6月4日晚间,理想在开启大规模裁员后不到一个月,又召回了部分关键岗位的被裁员工。目前测试端已经有被裁员工接到通知被召回。此前,协商的赔偿金尚未发放,后续这部分补偿将不会提供给被召回人员,涉及员工的合同将直接延续。
 
经济学家余丰慧对媒体表示,理想汽车近期遭遇了一系列挑战。此次召回关键岗位员工的行为,可能是为了应对包括市场环境的变化以及产品策略的调整。通过调整内部结构,以适应市场的变化。
 
汽车价格战迭起,倒逼企业招聘“智能化”紧缺人才,建立差异化竞争优势
 
近日,中国汽车市场的价格战越演越烈,豪华车品牌和合资品牌短期内也开始利用以价换量的策略和中国厂商竞争。一位BMW的销售人员指出,目前多款燃油车和新能源汽车都有不同程度的优惠,BMW i3 可享15万人民币左右的优惠,裸车价为 20.5 万人民币,燃油车则优惠10万人民币左右。
 
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对媒体表示,今年前5月中国市场车辆降价规模超过去年的九成,更超越前年,2月到 4 月降价车款分别达 29款、49款和54款。持续汽车价格竞争下,汽车产业获利率加速下滑,根据中国乘联会统计,今年前4个月中国汽车行业的获利率仅4.6%,低于工业企业5%的平均获利率。
如何以最合适的成本实现利益的最大化?除了裁员之外,建立差异化的竞争优势是当下不少车企必须面对的问题。在裁员信息外,我们看到特斯拉召回超充团队。5月23日,特斯拉的招聘页面列出了旧金山地区“Autopilot与机器人”部门的17个空缺职位,主要是特斯拉驾驶辅助系统的工程职位,但有两个是人工智能研究职位。还有理想汽车召回部分关键岗位人才。总体来看,上述公司员工结构发生的变化来看,是在缩减生产人员的同时,还在大幅度扩充技术人员。
 
猎头Eric对电子发烧友表示,新能源汽车领域作为招聘的热土,尤其以技术岗位的热招最为突出,比如车载软件研发相关岗位,FSD、算法等岗位。
 
据悉,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智联招聘以及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联合发布的《2023年新能源汽车人才发展报告》显示,从薪酬增长的角度来看,车载软件研发岗位不仅位居高薪榜首,更是成为收入增长速度最快的热门职位。从2022年到2023年,招聘月薪增幅达到18%,其中尤以民营车企增幅最大达21%,远超行业平均水平。在造车新势力、国资车企中增幅稍逊一些,但也分别达到了19%和8%。
特斯拉
我们在直聘Boss网站汽车行业的热门职位中,看到多达十几家企业在招聘车载软件工程师职位,给出了18K到40K不等的月薪,年薪以13薪和15薪居多。智能驾驶系统工程师、嵌入式软件开发成为车载软件研发职位下最为火热的两大细分岗位。
 
这与当下软件定义汽车,汽车加速智能化的浪潮不谋而合,特别是随着智能座舱、智能驾驶加速渗透新能源汽车,对汽车企业的软硬件开发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以NOA前装为例,NOA前装标配市场份额更是迎来快速发展,2024年1-3月间,国内汽车已经从2022年微乎其微的1%,稳健跃升至5.07%,相较于去年同期实现了147.95%增长率。
 
猎头Eric指出,比亚迪从2023年底开始大规模招聘智驾人员,补足这块的短板也是考虑到智能驾驶已经成为汽车行业的风向标。去年8月,比亚迪成功聘请了高合智能驾驶的前总监许凌云,他加入规划院电子集成部。这一动作明显表明,比亚迪对于自主研发高级智能驾驶算法的执着。此外,比亚迪招聘到曾担任沃尔沃汽车自动驾驶总监的张立存,他领导规划院智能网联中心,负责智能驾驶创新业务。去年6月,原OPPO芯片子公司哲库的总监周延加入第六事业部嵌入式产品中心,据知情人士透露,比亚迪智能驾驶业务主要交给规划院和第五事业部,目前相关团队的规模已接近2000人。
 
小结
 
猎头Eric认为今年新能源汽车三大趋势值得关注。一、舱驾一体的芯片,现在国内大部分企业智能座舱和自动驾驶芯片都是分开研发的,高通已在北京车展上展示舱驾一体的芯片,地平线也已经在立项开发;二、固态电池,比亚迪、上汽都切入固态电池的研究和开发,预计未来会有超过1000公里续航的电池出现。三、普及800V的超级快充,充电桩需要第三代半导体碳化硅,碳化硅最大的应用是在汽车中的快充。从舱驾一体芯片看,谁的芯片性价比更高,谁能赢得新客户。
 
汽车行业从卷价格向卷价值变化,汽车企业必须在智驾芯片、车载软件和算法等领域建立自己的独特优势才能赢得新的市场份额。2024年第一季度问界销量暴增6倍,说明华为智驾给问界带来的加持获得市场认可。虽然裁员是汽车企业降本增效的途径之一,但更重要的是企业在未来的竞争中建立新的优势,所以汽车行业热招人才结构变动反映了这种变化。未来将如何发展,我们将拭目以待。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

×
20
完善资料,
赚取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