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光伏产业:在变革与机遇中砥砺前行

描述

  在全球能源转型的大背景下,中国光伏产业正处在一个充满挑战与机遇的关键时刻。第十七届国际太阳能光伏与智慧能源展览会(SNEC2024)在上海的盛大开幕,不仅为业界提供了一个交流与合作的平台,也揭示了行业当前面临的“最好与最坏并存”的局面。

  据中国光伏行业协会初步测算,2024年第一季度,我国光伏制造环节持续高歌猛进,多晶硅、硅片、电池和组件的产量均实现了显著增长。与此同时,光伏应用市场也稳步扩大,新增装机同比增长24.4%,显示出强劲的市场需求。

  然而,行业的繁荣也伴随着挑战。产能的快速扩张和产业技术的不断升级迭代,使得供需格局发生深刻变化。中国机电产品进出口商会副会长石永红坦言,光伏行业正面临新的“坎儿”,国内竞争愈发激烈,海外市场形势也复杂多变。

  尽管面临诸多挑战,但业内专家对光伏产业的未来充满信心。协鑫集团董事长朱共山预测,光伏将在不久的将来成为全球第一大能源,这一预测的时间点甚至可能提前。他强调,社会周期、金融周期、技术周期的三重叠加,将成为推动中国光伏产业穿越周期的新动力。

  光伏产业的未来将呈现三大新特征。首先,尽管市场存在短期错配,但光伏产业的高成长性趋势不变,需求仍将维持高位增长。其次,随着光伏技术的突破性进展,产业将进入新质生产力时期,推动生产要素的创新性配置和产业深度转型升级。最后,光伏将深度嵌入新型电力系统建设,形成多元化的耦合新路径。

  隆基绿能董事长钟宝申认为,解决光伏产业现存问题的关键在于技术创新和标准化建设。光伏行业应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同时推动适配不同场景的产品标准化工作,以满足市场多样化需求。

  上迈新能源董事长施正荣则强调,光伏发电行业的未来确定性强,但发展过程中需把握好节奏。他希望政府能够适时给予引导,为光伏产业的健康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在变革与机遇并存的新时代,中国光伏产业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砥砺前行。尽管面临诸多挑战,但凭借坚定的信心、创新的技术和有力的政策支持,光伏产业必将迎来更加美好的未来。

  “光伏+储能”:新能源革命的前沿力量

  在广袤无垠的甘肃省张掖市三墩滩戈壁之上,蓝天之下,深蓝色的太阳能光伏板熠熠生辉,它们像海浪一样在阳光中泛起层层“涟漪”。不远处,一排排“集装箱”式的储能设备默默矗立,这些被称为“超级充电宝”的装置,正在为这片土地上的新能源体系提供坚实的后盾。

  随着全球能源转型的加速,光伏和储能技术成为了这场革命中的明星组合。储能技术,作为一种能够储存和释放能量的创新手段,正在逐步解决光伏、风电等新能源发电的间歇性和波动性问题。宁德时代等业界巨头纷纷表示,储能不仅能够提高供电稳定性、平衡电力供需,还能优化能源结构,为新能源行业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储能系统的神奇之处在于,它能够储存新能源在发电高峰时段产生的多余电能,并在用电高峰期或新能源发电不足时释放。这种能力让电力系统变得更加灵活,能够更好地应对新能源发电的随机性和波动性。同时,储能技术的加入还能实现削峰填谷、平衡电力供需,提高电力系统的运行效率和调节能力。

  随着光热储能、V2G技术、光储充一体等“储能+”模式的兴起,储能技术在新能源领域的应用场景得到了极大的拓展。这些新技术不仅提高了电力系统的智能化水平,还为新能源行业的转型破局提供了新的思路。

  然而,光伏+储能的推广应用并非一帆风顺。目前,这一领域还面临着诸多难点和挑战,如储能系统的成本、安全性、稳定性等问题。但正是这些挑战,也催生了储能行业的不断创新和进步。

  从市场数据来看,储能行业正迎来一个快速发展的黄金时期。国家能源局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第一季度末,全国已建成投运的新型储能项目累计装机规模已达到惊人的规模。其中,锂电储能作为新型储能的重要组成部分,市场需求旺盛。业内普遍认为,随着全球能源转型步伐的加快,储能需求将持续保持旺盛态势。

  展望未来,储能技术的度电成本有望进一步降低,当光伏+储能的度电成本低于某一临界点时,真正的能源革命将得以实现。届时,光伏和储能将构成“新煤炭”,推动能源加速转型,为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贡献重要力量。在这场能源革命中,储能技术无疑将扮演举足轻重的角色。

  寻求海外商业机遇之航道

  自硅料直至组件领域,我国光伏制造业的各个环节正在疾驰迈入“走出去”的征程。协鑫科技全资子公司——协鑫科技(苏州)有限公司顺利签署了与穆巴达拉主权基金旗下全资子公司MDC POWER HOLDING COMPANY LLC的合作协议,旨在共同探索并开发阿拉伯联合酋长国首座多晶硅生产设施的可能性;正泰新能泰国基地的首个硅片项目也已正式启动运营;晶澳科技在越南的基地正在兴建一个总规模为5GW的电池项目……

  “走出国门,方能在危机之中寻找新的商机。”这已经成为了光伏行业内的普遍共识。在接受《中国电子报》记者采访时,众多光伏企业的高层领导均表示,海外项目投资仍然将是2024年的主要战略方向。

  “如今,全球产业链深度调整,中国光伏全面走向世界已然成为大势所趋。然而,与过去有所不同的是,在新一轮的光伏出海浪潮中,绿色低碳已经成为全球通行的关键凭证。”朱共山强调,碳足迹已经成为衡量产品全球竞争力的“硬性约束”指标。唯有实现超低排放以及严格的碳链管理,才能够赢得未来。

  高纪凡则表示,我们应该以国际国内双循环或者协同发展的视角来看待问题,未来应当在创新层面构建全球化的融合体系,在产业层面打破各种壁垒。

  “出海固然存在风险,但若选择不出海,风险可能会更大。”晶科能源的相关负责人对记者表示,“兵来将挡,水来土掩”“不把所有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避免过度依赖某一个市场”是晶科对待出海策略的基本原则。同时,晶科能源会加强自身的自律和合规性,尊重并遵守现行的相关法律法规,努力提升并掌握自己的话语权。在进行前瞻性的设计、充分的论证以及审慎的部署过程中,晶科能源始终保持着高度的警惕。

  晶澳科技的相关负责人同样表示,我国的光伏企业在布局海外市场时,必须从产品技术、供应链建设、品牌建设、人才队伍建设等多个维度积极地与国际接轨。“长期以来,我国的光伏企业在全球市场上更注重硬实力的建设,而在对外展示软实力以及品牌吸引力方面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同时,我们也要更加注重国际间的合作与交流,共同开展跨国经营和技术创新,并且着力培养具有国际化视野和跨文化沟通能力的优秀人才。此外,我们在对外布局产能时,在选址和覆盖范围方面也都需要进一步提高标准。我们要根据全球市场的需求和分布状况,优化全球生产和供应链布局,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高效利用。”这位负责人如是说。

  “印度、欧美等国家和地区日益重视本国产业链的自主性与可控性,这无疑迫使我国的光伏企业从单纯的技术、产品出海,逐步转向涵盖设备、原材料等在内的全产业链出海。”朱共山预测,未来3至5年内,中国的光伏行业将成功完成第一阶段的全产业链出海任务。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

×
20
完善资料,
赚取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