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CU应用大势研读:8位MCU何以将继续“横行”?

控制/MCU

1833人已加入

描述

  在Gartner最近宣布的一份“全球半导体市场动态”中指出:2003年至2007年全球MCU市场销售额的年复合增长率(CAGR)达到14.3%,而在2002年中,8位MCU占据了全球52%的销售额,约是16位和32位MCU各自销售额的 1.8倍和2.2倍,而16位MCU较32位MCU仅多约25%,而且这种大趋势将一直维持至2007年。其中,Microchip在2002年中占据了 8位MCU出货量的首位,Motorola和STMicroelectronics位居第二、三位。

  嵌入式应用是使8位MCU成为应用主流的主要因素,因为它要求低成本和小尺寸的器件。从Gartner的数据上看,彩色电视机和CRT是应用的第一大户,达到了18%,这些应用主要是在彩色电视和CRT中的控制部分,如OSD显示等。其它的主流应用领域包括智能卡、制造系统/ 仪器、电话机终端、安全/能量管理以及汽车安全气囊控制等。同时,至2007年,汽车安全气囊控制应用将成为8位MCU的主要应用领域,而数字机顶盒和平板显示器将跃居到前10大应用领域之列,而这也预示着今后电子工业的发展走向。

  正是由于新应用在嵌入式电子设备中的不断涌现,才使8位MCU得以保持霸主地位。8位MCU的应用范围在不断扩张,从传统的消费类电子和工业控制向汽车电子、办公室自动化、通信设备等各个领域发展。Gartner的数据显示,在消费类电子产品中,数字应用在今后将保持稳定的增长率,CAGR增长率为17%,而模拟应用则呈现零增长状态,至2006年后甚至开始略有下降。由CRT向LCD显示器的转移、模拟电视向数字电视的过渡、中国汽车电子的飞快发展都在为8位MCU创造新的应用机会。

  总体上看,8位MCU的发展方向是具有更快的处理速度,具有灵活的现场可编程能力,同时,配置了更完善的模拟功能,如ADC/DAC,和更多功能的I/O接口。而在引脚的兼容性、低成本的开发工具上,MCU也占据优势。

  其中,为了克服面市时间带来的压力,具备可现场编程能力的8位闪速MCU正成为应用新宠。采用这种MCU,用户可实时、现场编程或远程升级,实现在不同的系统中采用同一器件,从而更有效地管理库存。在这一领域,领先的MCU制造商,如Microchip和Motorola等都推出了各自的产品。

  随着嵌入式应用对MCU的巨大需求,亚洲已经成为MCU应用的一个最大市场。以Microchip在全球的出货量来看,亚洲(包括日本)占据第一达40%,其中消费类电子应用带来的MCU销售额目前排名第一,达到35%。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

×
20
完善资料,
赚取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