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海达推动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建设

描述

6月16日-18日,2024广州国际应急安全博览会在广州隆重举办。本次博览会共723家企业参展,设置了应急装备、智慧应急、燃气安全、消防安全、安全防护、森林消防、水域救援、环境应急、工业防爆、储能安全、综合管廊、交通应急、水利应急等13大专业展区,展示应急安全先进技术、装备、产品。中海达应邀携应急救援与指挥保障综合解决方案亮相,获得了参会人员的高度关注。

 

本次中海达展示了应急救援与指挥保障综合解决方案的部分重点产品:应急指挥通信融合终端、流速监测仪、无人侦测船、三维态势感知装备、综合保障装备等,吸引了不少与会人员莅临展位驻足观摩、咨询与深入交流。

 

 

 

 

 

中海达应急救援与指挥保障综台解决方案

 

以北斗卫星导航定位技术为基础,融合无人机、无人船、机器人、激光雷达、倾斜摄影、单/多波束、声呐等技术,面向应急通信与预警指挥、水域救援、应急测流、抗洪抢险、地质灾害救援等应急场景提供水陆空天一体化应用的整体解决方案。(>>点击了解更多)

1.应急指挥通信装备

 

•应急通信:支持4/5G、PDT、短报文、卫星通话等多种通讯模式

•北斗定位:支持单北斗定位,3~5米定位精度

•三防+防爆:安全防护等级IP67,抗1.2米自由跌落,本安防爆设计

•小巧便携:4.1英寸户外高清屏,单手可握易携带

应用场景:野外应急通信、灾害点巡查、应急救援、人员定位、指挥调度

2. 水域救援装备

 

•测流精度高达0.25%±0.2cm/s

•支持RS232、RS485以及WiFi数据传输方式,可以通过无线方式进行设备连接以及数据传输,有效距离20米

•支持走航测量模式、定点测流模式、自容模式以及DVL模式

•采用低功耗技术,平均功率仅3.2W

应用场景:应急测流、海洋工程、航道系统、水下导航、国防安全

3. 抗洪抢险装备

 

•开机即测:无需岸基,无需电脑,一键连接,开机即可测

•搭载喊话模块、摄像头、测深仪、超声波避障。满足灾害水面巡航、检测、采样,获取灾害信息等

•安卓平台:配备Hi-Survey Boat安卓测深、测流、船控三合一软件

•绝对直线:流速自适应,船速接近流速,保证往返测线绝对直线

应用场景:水文测验、应急救援、水下地形测绘、库容测量、水下考古和环境救援

 

▲水下搜救机器人

•4K摄像,1200万像素

•潜深150米

•多功能模组负载

•20.5kg,灵活机动,可单兵作业

•水下360°任意姿态航行及悬停

应用场景:水下搜救、桥梁检测、水下管道检测、船舶保养

 

▲侧扫声呐

•CHIRP&CW工作模式可在线切换,抗干扰强、分辨力高、扫测量程大

•0.3°波束宽度和1.25cm的距离分辨力,可以分辨细小目标物

•采用316不锈钢壳体,流体学设计,较小水流阻力

•采用收发基元分置技术,最大化提供系统收发灵敏度;采用最新的L1-3复合材料工艺技术,提升收发灵敏度和信号带宽

应用场景:人员搜救、地形地貌调查、渔业栖息地调查、路由管线调查、失事船只飞机汽车探寻打捞

4. 地震地质灾害救援装备

 

▲侦测雷达+监测云平台

•全方位扫描:支持360°全方位扫描,适应“两山夹一沟”山区及大型矿区等场景应用

•快速/精度高:形变更新速度快,远距离、高形变测量精度

•快部署:整车标配监测需求全系统配置,可实现机动拖行、快速部署、即时监测

•环境适应性强:全天时全天候工作;防水抗震抗强风,耐极端高低温,可支持野外恶劣环境

应用场景:地质灾害监测、滑坡监测、边坡监测、崩塌滚石监测、应急监测

5. 三维态势感知装备

 

▲D10三维态势感知系统

•长航时六旋翼无人机,载重≥5kg;标准负载飞行60分钟

•传输带宽≥100M,传输距离≥5km

•夜视变焦相机图像传感器:1/1.8"超星光级CMOS

•激光雷达测量精度≤高程5cm,平面10cm;测程≥300m

•三维采集模块相机像素≥4200万像素,传感器尺寸≥35.9x24.0mm,焦距≤18mm,具有2轴增稳结构,内置独立IMU进行姿态测算,支持正射和扫摆两种作业模式

应用场景:用于地震灾害、洪涝灾害、火情灾害的灾情态势实时获取

6. 综合保障装备

 

▲测流无人机

•雷达测速/水位:有效排除与水面流速无关的干扰信号,测量水面流速/水位

•稳定可靠:最大飞行时间55分钟,可抗七级风,在中大雨中飞行

•实时监测:实时监测水流速度

•智能航线/避障:精准测量、断点续飞及自动避障功能,保障飞行安全

应用场景:用于洪水灾害高流速下的水体流速、流量测量

未来,中海达将继续深挖应急救援与指挥保障领域,不断研发创新,推出更多优质产品及综合解决方案。同时,中海达也将积极响应国家政策号召,加强与政府、行业组织及企业等各方合作,共同推动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建设,为“共建安全家园,提升抗灾能力”奉献科技的力量。

 

        审核编辑:彭菁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

×
20
完善资料,
赚取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