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网
1:智能家居现状
只需轻点手中的移动终端设备,客厅的窗帘会缓缓闭合,家里的灯光会随着主人的心情不断变换,即便是在酷暑的夏季,当你从炎热的室外走进屋内,空调已经自动打开,并调到了适宜的温度。这些以往只能在科幻电影中才能见到的场景,随着物联网的发展和智能家居的普及,如今正逐渐走入寻常百姓的家中。
智能家居现状
所谓智能家居,是将通信网络技术与家居生活有关的各种子系统有机地结合到一起,既可以在家庭内部实现信息共享和通信,又可以通过家庭智能网关与家庭外部网络进行信息交换。
近年来,随着物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曾因价格高昂令人望而却步的智能家居开始褪去“高富帅”的光环,逐渐走进寻常百姓家中。国际物联网贸易与应用促进协会近日发布的市场调研数据显示,2010年至 2012年,中国智能家居市场已经连续3年保持超过20%的增长,其中,2012年的市场规模达到24.9亿元,增长率为20.29%。预计到2017年,中国智能家居市场将达到80亿元的规模。
巨大的市场前景让不少国内外企业瞄准这一商机,纷纷在智能家居领域蓄势发力,这一点从近年来不断增长的专利申请量即可看出端倪。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局电学发明审查部计算机一处审查员李乐在对智能家居领域进行专利文献检索时发现,截至2014年1月,涉及智能家居的中国专利申请共 6304件,其中,国内专利申请5689件,占全部申请总量的90.24%,国外来华专利申请615件,占全部申请总量的9.76%。
李乐表示,虽然国内专利申请占了绝大部分,但很多是跨国公司在中国设立的研究机构或子公司提交的专利申请。这说明国外公司已经瞄准了中国这个潜在的市场,逐步通过各种手段进行专利布局,为下一步全面进入中国市场做铺垫。值得注意的是,尽管国内企业也不甘落后,但有相当一部分专利申请为实用新型专利,国内申请人在该领域的技术研发水平稍逊于国外申请人。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尽管智能家居这一概念早已提及多年,但要真正从科幻走进现实,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有业内人士表示,当前的很多智能设备,不管是智能穿戴设备还是智能家居,大多数都是过渡产品。 智能家居目前还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大部分智能家居技术还远未成熟到可以商业化的地步。 更重要的是,智能家居的普及离不开用户习惯的培养,而现在的智能家居行业的狂欢更像是业内的自娱自乐。
智能家居生物转型分析
那么智能家居、智能家电该如何实现更深层次、更高内涵的人性化转型呢?
回归原点,还是消费者需求的技术。武器革命总是比军事革命先行一步,当革命性的武器到来之后,军事革命的到来就是迟早的事了。如上所言,随着大数据、云计算等日渐成熟,同时受到消费趋势的推动,智能家居、智能家电的发展方向已经变得更明确、清晰。
只有通过软件技术完成具有战略思维和智慧的整合,才能让行业实现跨越,也让消费者真正享受到智能价值。显性的硬件价值已经缺乏更多的吸引力,而只有让隐藏的数据说话,满足人们的情感化需求,才能体现出更大的增值感,给人们更充足的购买理由。面对智能家居、智能家电的困局,
一慢:构建生态圈的战略思维。
正如上面所言,智能家电、智能家居的不互联、不人情、不智能等问题,归根结底就是一个问题:没有一个兼容性的平台。只有建立了一个兼容性的平台,就能形成一个良性的生态圈。
在产品终端增加信息搜集与感知功能,改变过去只能对智能家电实施控制的简单管理模式,通过数据的反馈,真正了解家居环境的真实情况;并运用物联网技术将家中的产品实现了互联互通,告别过去不同品牌不同产品间的“各自为政”;同时,借助云平台和数据交换技术,完成了信息交流和数据分享,使得我们可以更清晰更直观的了解到家的境况,并能与家人、朋友等进行互动交流,真正的拥有了属于自己的“智慧生活”。
最重要的是,利用网络通讯在手机等移动通讯终端上实现了信息交互,真正做到了随时随地“掌控全家”和“关爱家人”。事实上,这才是智慧家庭的正向,也是目前消费者迫切需要的产品。这种连通性并不意味着将不同的技术进行单纯的物理融合,最终,智能设备可以保持独立,但可以将多台设备集中到单一的“黑盒子”中,为用户提供多种以前互相分离而无法达到的功能。各品牌生产商都无法做到兼容所有竞争者,而家联的嵌入式芯片不需要更改产品原品牌与功能,就能实现数据的全面兼容。无论三星还是苹果,都可通过第三方平台做到客户的无差别化。在这样的理念下,并不是竞争性的思维,更不是有你无我的短视,而是融合,通过融合完成一体化的平台战略。
在这个大平台战略下,在未来,如果企业不进入这种生态圈,也就无法走进消费者需要的生活方式,其结果必然是陷入随时被市场淘汰的危机中。
2:平台技术、消费需求
二看:平台技术、消费需求
有人说,没有互联,将不是企业。作为智能家电、智能家居,其智能支点必然是基于互联的技术和平台,否则就无法具有真正的智慧。
目前,传统智能家电、智能家居行业被诟病的主要原因有两点:一个是没能充分运用日新月异的无线通信技术,实现真正的互联;一个就是没能与“家”联系在一起,无法满足消费者的情感需求。事实上,这两点都是智慧家庭所必备的条件。
因此,作为智慧家庭,要看两个关键点:一是建立可兼容互通的软件应用平台系统,高度开放的一体化家庭互联网理念。用户可以根据需要,将软件应用连接到不同功能、不同品牌的家电产品上;二是必须专注消费者需求。有需求才会有市场,有市场才会有相对应的产品诞生,而不是造概念。
三通过:互联、感知、分享。
智能家电、智能家居的发展走到了不同的岔路口,既有依赖于内容的互联网派,也有依赖于硬件的传统家电派;既有依赖于软件的技术派,也有依赖于网购的商业派。但无论往哪条道路走,为用户打造“人性化”专属的宗旨总归是不变的。
企业除了要具有远程控制、数据监测、低碳节能等核心智能应用技术外,还要必备三个关键点——互联、感知和分享。
1.互联:做到“家电互联、人家互联、家家互联”。
作为智慧家庭,必须实现数据同步更新,智能终端高度协同,实现电视、冰箱、空调、PC、PAD、手机等多终端互联互通互控,也就是1+N模式,完成无限可能的互联互通互控。此外,除了家里人的互联互通互控,还要完成朋友圈的互联互通互控,甚至是多个家庭的互联互通互控。
2.感知:做到“家庭环境、家人健康、家居安全”。
真正的智能家电是要读懂人心,主动为人服务,具备人智。智能家电不仅要根据消费者的年龄、性别、学历、兴趣、工作、地域等基本信息,精准呈现有针对性的内容,还能通过简单方便的交互方式,例如语音操控等,接收用户指令,迅速提供人性化服务。以此完成家庭环境、健康、安全的三位一体化。
3.分享:做到“家人分享、朋友分享、网友分享”。
智能家电、智能家居的生态圈,必须具有非常人性化、极富人情味的网上沟通功能。智能家电让以往冷冰冰的电器物品成为联络感情、维系关系的纽带。通过多终端的互动互联,用户可以随时与家人朋友进行分享与交流。孤单的家用电器“触网”后,成为强大的信息辐射源,将服务与内容大范围发散至手机、电脑等终端,并与其进行数据共享。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