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droid Wear问世,对市场将带来什么冲击?

便携设备

120人已加入

描述

  Google于2010年推行Google TV,至今成效有限,而后2013年改推35美元的Chromecast则立即出现大卖,以修正的方式切入数字家庭市场。同理,Google于2012年提出Google Glass,至今快2年,Google眼镜的推进相当有限,而今推行Android Wear,可视为类似的转变尝试,以便切入可穿戴电子市场。

  Google 对硬件产品的策略经常摇摆,Google TV是与Logitech、Sony合作,但低廉的Chromecast则为自有品牌,然又传闻会开放Chromecast技术。同样的,Google Glass探索者价格高达1,500美元,由Google自己推展,然平价的Android Wear(用于智能手表)则倾向与业者合作,LG与Moto(Google自有,未售给联想)已经推出,而宣布将推出还包含Samsung、ASUS、 HTC,更重要的是还有Fossil,Fossil以传统表著称,过去2004年也曾支持过Microsoft的SPOT,Fossil的加入深具意义,显示智能手表市场重新受到肯定。

Google

  Android Wear的技术本质

  Android Wear就技术本质而言,即类似2011年Sony Ericsson推行的LiveView技术,以LiveView做成的智能手表也称为Micro Display(微型显示器)或Android Remote(遥控器),LiveView智能手表不是独立运作,而是与Android智能手机沟通,成为另一种操作手机的方式,用户操作智能手表,就等于操作手机,手机有显示也转呈现到手表上,手表成为一种「代助器」,类似蓝牙耳机,发话透过耳机,接听也透过耳机,手机可以放在口袋内。2013年Sony 也推出第二代的LiveView智能手表,但改称SmartWatch 2。

  Android Wear定位为代助器,其硬件规格相当简单,只要280 x 280(仅能做成方形显示器)或320 x 320(可方形或圆形)分辨率,内存512MB,储存空间200MB就可实现,这样规格的智能手机目前空机价仅1,000多元新台币,显见 Android Wear的智能手表将能很平价。

  而Android Wear的软件技术也改变不大,以Android 4.4.2为基础来延伸发展,基本上API层级依然停留在Level 19。而对软件开发者而言,主要是学习撰写将过去于手机上呈现的通知讯息,改呈现到手表上。

  Android Wear另一个特点是支持Google Now,即语音识别操作,此大体与Google Glass相同,而触控与显示应该是Android Wear与Google Glass较不同之处,Google Glass只有侧边条可以触控,基本上只能前后滑动跟拍点(一维),但Android Wear的输出接口Context Stream可以上下左右滑(二维),而输入接口Cue Card则只能上下滑(一维)。分辨率方面Google Glass为640 x 360,高于Android Wear。

  Android Wear的市场冲击

  Android Wear一旦登场,除了Sony的LiveView恐难以为继外,Pebble表恐怕也会受影响,Pebble方面宣称已销售40万支手表(仅1年销售,已比MetaWatch累积销售至今25万支为佳),且可支持iOS、Android、Windows Phone等多种智能手机,2014年1月也与Merced-Benz合作,未来可用Pebble表操控汽车。

  但Pebble表分辨率低(144 x 168)、仅黑白画面(采极省电的SHARP Memory LCD),且Android已占有70%以上的智能手机市场,中立的手机支持性并没有太大价值,且40万的销售亦不具稳固的先占。

  值得注意的是,Samsung原于2013年9月推行独立运作型的Galaxy Gear,但明显已放弃,除新款智能手表改用Tizen操作系统外,预估也会推行Android Wear智能手表。

  一旦Android Wear站稳脚步,后续的2种可能是,随摩尔定律持续推进,未来Android Wear会走向独立运算,不再倚赖智能手机,并与原有代助型智能手表形成规格、价格上的高低定位。

  或者,Android Wear将增添加速度传感器及相关传感器,成为运动、健康记录器,如此智能手表与智能手环两功效将结合(LG Lifeband Touch已有此意味),且推估会加规不加价,未来单纯的智能手环只能更低价化发展,或甚至无发展空间。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

×
20
完善资料,
赚取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