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致伸缩位移传感器工作原理及结构

描述

磁致伸缩位移传感器是一种利用磁场原理来测量物体位移的传感器装置。其工作原理是通过在传感器内部应用磁场来检测位置的变化,当磁场受到外部物体影响时,会引起传感器内部的磁致伸缩效应,从而产生位移信号。这种传感器可以准确地测量物体的微小位移,广泛应用于工业自动化控制、航空航天领域等。
 

下面就详细介绍磁致伸缩位移传感器的结构以及效应原理,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其内部结构和功能。

 

一、磁致伸缩位移传感器结构:它主要由磁致伸缩材料、线圈、铁芯和输出电路组成。磁致伸缩材料位于传感器的核心位置,当通过线圈通电时,会产生磁化。

磁致伸缩材料是一种特殊的金属合金,具有在外磁场作用下发生体积膨胀的特性。在传感器中,磁致伸缩材料被加工成杆状,固定在传感器的外壳内。当线圈通电时,产生的磁场会使得磁致伸缩材料沿着通电方向发生微小的伸长。

 

传感器磁致伸缩位移传感器工作原理以及伸缩效

 

二、磁致伸缩效应:磁致伸缩效应的原理,当磁致伸缩材料受到外磁场的作用时,其内部会产生磁畴的重新排列,从而导致材料的体积发生变化。

磁致伸缩效应是指磁性材料在外磁场作用下,其尺寸发生变化的物理现象。在磁致伸缩位移传感器中,当磁致伸缩材料发生伸长时,会改变线圈中的磁通量。根据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线圈中会产生感应电动势,该电动势与磁致伸缩材料的伸长量成正比。

 

三、磁致伸缩位移传感器信号处理与输出:磁致伸缩效应的原理,感应电动势经过放大、滤波等处理后,转化为标准信号输出,用于驱动执行器或传输至显示仪表。

磁致伸缩位移传感器产生的感应电动势非常微弱,需要经过放大电路进行放大,以满足后续电路的处理需求。放大后的信号经过滤波电路处理,去除噪声,提高信号的稳定性和可靠性。最后,信号被转化为标准信号输出,可以驱动执行器进行实时的位置控制,或者传输至显示仪表进行显示。

 

总结:磁致伸缩位移传感器通过磁致伸缩材料的磁致伸缩效应,将位移量转换为电信号输出。其高精度和稳定性使其在工业自动化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了解磁致伸缩位移传感器的工作原理,有助于更好地应用于实际工程中。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

×
20
完善资料,
赚取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