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奏落后 电信4G终端近乎交“白卷”

通信新闻

20人已加入

描述

  运营商4G终端储备还不能满足发展的需求,中国电信亦是如此。

  距离获得4G牌照已有四个月的时间。按照“中国电信”和“4G”的关键词搜索,只能在网站上找到两款产品——一款是酷派发布的中端手机S6;另一个是HTC发布的Desire 816。前者已经于今年3月正式发布,后者至今尚未透露上市信息。相比之下,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的4G手机均已超过10款。

  这正是4G初期,中国电信终端市场的表现。

  目前,三大运营商均已明确表示要快速推进4G的发展。然而由于网络覆盖率低、产业链不成熟,以及CDMA2000制式自身的局限性,最终造成中国电信交出了一份近似“白卷”的成绩。“中国电信需要加快速度补齐终端短板。”独立分析师曾韬表示。

  落后

  得到4G牌照后,中国电信迅速制定了终端的发展策略。

  在年初举行的天翼终端产业链大会上,中国电信董事长王晓初明确提出,中国电信计划推出90款4G终端,并在上半年推出千元4G手机,带动产品销量大规模增长;到年底,卖掉1亿部终端,并让4G终端的占比达到总销量的36%。

  一周后,中国电信举行了首轮4G集采。此次,中国电信采购了30万部支持兼容TD-LTE和FDD-LTE网络制式的MIFI、上网卡、CPE三类4G终端。虽然品类未涉及智能手机,但无论推动4G终端发展的意愿,还是整体采购规模,中国电信均未落后于竞争对手。

  随后,中国电信丰富4G终端储备的节奏开始放慢。

  时至今日,在中国电信的官网平台只提供中兴MF825C、MF90C1,以及华为EC5377、EC3372四款4G上网卡类产品;2月中旬,中国电信就联合酷派发布了首款4G手机酷派S6,不过目前,用户在该平台只能选购这一款4G手机。发放4G牌照时,三大运营商站在同一条起跑线上,然而就中国电信的现状来看,它已经落后于另外两大运营商。

  据统计,截至今年2月,中国移动已经联合厂商推出20款4G终端;一个月后,中国联通在合作伙伴大会上也宣布,将联合三星、联想和酷派等24家手机厂商共同发布了61款终端产品,其中LTE终端25款(含2款MIFI和1款上网卡),仅比支持42M网络的3G终端少3款——这样的发展进度均已超过中国电信。

  痛点

  面对这样的成绩,中国电信也很难在短期内扭转局面。

  缺少4G手机,首要原因是上游企业的技术不够成熟。曾韬表示,在话音解决方案VoLTE成熟之前,手机厂商多采用CSFB技术作为替代品。高通能够提供同时支持TD-LTE和CDMA网络制式的多模技术,然而其掌握的CSFB技术并不支持从TD-LTE到CDMA2000网络的话音回落。“这也正是C网丰富终端储备最难以应对的问题。”曾韬表示。

  酷派工作人员向笔者表示,公司已经推出电信版S6,不过该产品并未采用CSFB技术,而是选择双卡双待技术作为替代方案,绕过了话音回落的障碍。不过某手机厂商技术专家向笔者表示,相比CSFB,后者的技术更为复杂,能耗也更高。如果手机厂商大规模投产,需要承受的成本压力将会很高。“目前,C网产业链不具备大规模生产手机的条件。”该专家表示。

  其次,薄弱的C网产业链也是制约中国电信发展4G的重要因素。一直以来,高通掌握CDMA 的核心专利,垄断了C网芯片市场,压缩了其他多模芯片厂商的生存空间,导致C网产业链的活跃度不高。“C网产业链的原始积累阻碍了4G终端的发展。”iSuppli中国研究总监王阳表示。

  最后,网络覆盖的瓶颈,也是中国电信必须面对的难题。根据中国电信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14年2月,公司新增3G用户80万户,累计达1.0394亿户。对此,曾韬表示相对理想的3G网络覆盖率,让中国电信的用户更自由地享受信息资源,然而目前,4G网络还不具备这样的条件——这也是目前,三大运营商共同面对的问题。

  即使急于上马4G服务的中国移动,目前也只在344个城市展开试点工作。相比之下,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的开始试点的4G区域十分有限。“中国电信实现理想的网络覆盖效果需要很长的时间。”曾韬说。

  主动加码

  丰富4G终端储备,中国电信需要更加主动。

  目前,酷派S6已经上市。酷派工作人员向笔者表示,公司将集中全部精力投放到4G终端的生产中,今后会主动联合三大运营商,推出更多的定制机。由此看来,与其说这是中国电信推动产业链合作,不如认为这是厂商主动“投怀送抱”,这样非常被动。

  为推动4G发展,中国电信也开始加大市场投入。中国电信管理层曾表示,在2014年,公司将在100个城市推出4G服务,全面与TD-LTE制式兼容,将资本开支提升到800亿元。

  对此,王阳表示,除了优化网络环境,加大终端补贴力度也很有必要。“运营商处于产业链的核心位置,因此带动C网整体发展,需要中国电信继续加大整体投入。”他说。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

×
20
完善资料,
赚取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