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平台的移动应用软件智能监控与支撑技术研究

云通信与安全

5人已加入

描述

  通过分析云计算的强大优势作用,依托于云平台,实现智能监控系统高效的后端数据处理,使得系统可以发挥出最佳性能。同时,通过对监控数据进一步分析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为决策者提供决策依据。

  1.引言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作为信息技术变革的焦点和热点,云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云是一种广泛的概念,它可以包罗万象,但这种包罗万象是以互联网为基础的,即云是整合了互联网资源,互联网服务,并将其作为一个庞大的整体提供给接入互联网的用户使用。通过云的整合,用户能够仅以低廉的成本享用高速的计算能力、海量的数据存储、分布式软件及硬件基础设施。云同时也赋予了用户与互联网资源在交互层面上更多的移动性,用户将个人生活办公资料同步到云端,即可随时随地选择多种设备使用存储的内容,摆脱物理位置的约束。因此,随着云的发展,云将为工作方式、企业的商业模式乃至国家战略产业带来极大的变革。

  基于互联网云的云计算将信息处理迁移到云端。云计算包含几个层次的服务,主要分为IaaS、PaaS、SaaS,分别为基础设施即服务、平台即服务、软件即服务。

  IaaS为用户提供了网络可以互联的基本计算资源,例如物理及虚拟计算机、云存储设备等等,用户可以从巨大的设施资源库中制定个性化订单,并依据使用的资源数量付费,降低了IT开发者管理者的劳动复杂度,以及较大幅度削减了成本。PaaS在平台基础上提供服务,通过云平台开发者可以进行应用开发,在线部署和测试应用程序的功能,并可以对应用进行监控,为开发者节约了许多配置基础环境的时间并提高了软件开发的效率。SaaS通过云向最终的用户提供软件的使用权,用户无需下载应用软件,通过浏览器或是客户端等接入互联网即可按需使用软件,同时用户的数据和程序状态由云端统一管理,提高了可靠性和扩展了易用性。

  2.移动应用软件智能监控

  无线通讯技术与移动智能终端均是当今信息技术的发展热点,二者相辅相成,促成了当今智能终端几近一统天下的格局。各式平板电脑以其便携易用的性质逐渐改变了传统PC机不可撼动的地位。智能手机的发展使得手机从最初的仅可以打电话发短信到现如今的集快速接入互联网、个人信息管理、多媒体娱乐应用、多任务处理、扩展第三方软件等功能于一体。

  Android和iOS两大阵营已经占据了的智能手机市场的绝大部分份额。

  移动智能终端的迅猛发展也带来了第三方应用市场的火爆,全球有无数大大小小的公司或开发团队加入到智能终端应用软件的大军中。然而如此庞大的开发大军研制的软件质量层次不齐,如存在恶意扣费、盗取用户通讯信息、上报用户地理位置等等问题;另一方面,如何从众多的应用软件中找准市场定位,预测即将推入市场的应用可以受到用户的欢迎对于许多企业来说是不小的难题。

  移动应用软件智能监控可在一定程度上帮助解决以上的问题。智能监控主要通过采集安装在移动智能终端上的第三方软件信息,监控第三方软件的运行动态,获取其通讯端口号信息,当出现异常时上报异常并追踪异常目的地址。同时智能监控将监控到的各类信息进行汇总、分类整合并对信息进行处理,最终提供给决策者有效的决策数据。

  3.基于云平台的智能监控

  移动应用软件智能监控是建立在对第三方应用软件监控的基础上的,最终对监控结果进行分析并提供一定的决策依据。

  因而智能监控需要对大量第三方应用软件进行监控,并且这些软件由于依托其移动智能终端载体而具有地理位置上的分散性,并且监控需大量时间的累积,在监控过程中也会产生大量的数据,这就对智能监控的后端平台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云平台恰好以其独有的优势与智能监控可进行无缝结合并实现优势互补。

  3.1 当前发展现状

  当前基于移动智能终端的应用软件发展繁荣,但应用软件智能监控却发展滞后。一方面,如窃取用户个人通讯信息的软件其操作均隐藏于后台,用户很难察觉,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用户对于智能监控迫切性的认识不足;另一方面,智能监控需要采集数量众多的位于移动智能终端上的软件信息,监控难度大,且从大量的数据中分析出有用的信息需要高性能的计算以及强大的后端处理平台,这也给智能监控额外增加了不少难度。

  3.2 云平台优势

  ●通过搭建云平台,在最大程度上将分散的计算资源整合为一体构建平台服务器集群,可实现资源的统筹并且将计算资源的能力发挥到最佳。

  ●云平台可作为移动应用软件智能监控系统的后端处理平台,可兼备海量数 据存储功能与数据分析决策处理功能于一体。

  ●云平台采用当今最前端云计算技术将软件智能监控与互联网络相结合,将监控系统所涉及的各部分分为支持云平台服务器端主程序的云平台服务器集群,云客户端的载体即移动终端,二者通过网络互联结合成一个整体。

  监控系统

  3.3 总体架构

  本系统主要是针对移动应用软件的安全性、可靠性、兼容性以及用户使用的智能应用软件的行为进行监控,为下一步的运营策略的制定提出相关的参考。

  监控系统

  系统主要分为云客户端和云平台端两大部分。云客户端部分运行于各式的移动智能终端上,用于实时监控第三方软件实现对网络访问的监听以获取第三方软件服务器的网络地址和端口号信息;云平台为运行了云处理中心程序的服务器集群,包括数据库服务器,web服务器,数据处理及智能分析服务器等等。

  3.4 系统的模块组成

  系统主要分为用户接口模块、移动应用软件监控引擎、用户智能软件使用行为智能分析模块、数据接口模块以及一部分的人工数据采集及分析。

  3.4.1 用户接口模块(UI)

  通过web的方式实现与用户的交互接口,呈现所有的数据分析结果,以及实现相关的数据分析的增删改等管理。同时实现用户的分级管理功能,不同的用户通过不同的权限来获得不同的信息。同时实现对系统的不同的模块之间的任务调度与控制。

  3.4.2 移动应用软件监控引擎

  移动智能终端与移动应用商店在向用户提供丰富多彩的应用软件和数字内容的同时,在移动应用软件的兼容性、安全性、可靠性方面存在着很多问题。

  兼容性问题:不同平台的应用软件的兼容性可以通过UA的检测来完成,但是同一平台的应用软件的兼容性目前还没有专门的检测方法,基本上是以向下兼容的方式来进行兼容。如Android 2.0接口的应用软件可能对4.0的平台的兼容存在问题安全性问题:智能终端病毒、应用软件吸费、非法信息传播等安全问题不断暴露。分享用户地理定位数据或信息的方式侵犯用户隐私,半数应用未经用户允许将用户地理定位信息发送给广告网络或数据分析公司。我国还存在智能手机终端内置应用软件和第三方应用软件涉黄或吸费、手机WAP网站涉黄等问题。

  可靠性问题:目前还没有专门针对移动应用软件的可靠性进行检测的软件,由于移动应用软件一般采用C/S架构,可靠性的问题相对来说,显得不是特别重要。

  但是,可靠性不高的应用软件会引起移动智能终端的死机。

  基于云平台的移动应用软件可靠性监控技术,指的是通过云平台的高性能计算能力来实现对自由移动应用的监控,及时发现在兼容性、安全性、可靠性方面存在问题的移动应用软件。此技术针对以上的3个问题,可解决如下的问题:

  ●针对兼容性问题,此技术可以模拟客户端对自有的移动应用软件进行检测,通过智能分析获得此应用软件兼容的智能平台。

  ●针对安全性问题,此技术可以通过模拟客户端,使移动应用软件在模拟客户端上运行,监控其运行的安全漏洞,通过智能的监控与分析,可发现第三方应用软件的安全漏洞,以及后台扣费、木马漏洞。

  ●针对可靠性问题,可以通过模拟应用软件在客户端上的运行,发现应用存在的内存泄漏、异常抛出等漏洞。

  3.4.3 用户使用智能软件行为分析模块

  智能应用监控业务是一项面向智能手机用户的无线监控业务,该业务基于移动通信网络,通过终端对网络访问的监听获得第三方软件服务器的网络地址和端口号信息,服务器对信息进行初步统计并反馈统计结果智能应用监控系统是为更好地满足手机用户的网络安全需求的防护软件系统,该项目面向智能手机,研制具有自主产权的专用软件。通过对数据单元在传递时进行监听,获得智能终端第三方客户端信息,包括目的服务器的地址、端口号等,把捕获的信息有效同步到服务器,并将统计分析结果,起到应有的监控效果。最终为运营策略的制定提供数据依据。

  3.4.4 数据接口模块

  为以上提供模块提供数据接口,包括数据的存储、应用软件的存储、云平台接口、与运营支撑系统的接口等。

  3.4.5 人工数据采集与分析模块

  系统的部分数据需要进行人工的采集与管理,如系统监控软件的获取、筛选、上报等。还包括需要对来自其他平台的数据需要人工处理的部分,以及部分为运营支撑系统提供人工辅助的运营策略分析,也包括本系统的运营支撑工作。

  4.总结与展望

  本文通过分析云计算与云平台的优势,将移动应用软件智能监控与云平台相结合并给出了监控系统详细的模块划分,包括用户接口到软件监控引擎再到用户的使用行为分析,数据接口模块,人工数据采集与分析模块等等。结合了云平台的智能监控系统突破了传统方式的约束,提高了智能监控系统监控的准确性,高效性,充分发挥出云平台高性能计算、海量存储以及软硬件资源的协同效应。

  基于云平台的移动应用软件智能监控可以很好地分析用户的软件使用行为,在对第三方软件检测上具备独有的优势,充分分析出软件的兼容性、安全性、可靠性方面的各项问题,并可针对各方面性能检测出的状况给出一定的决策数据参考。

  随着云计算以及移动智能终端的进一步发展,智能监控技术日臻成熟,在今后的市场及用户量增长上具有广阔的前景。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

×
20
完善资料,
赚取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