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大创新技术来袭,移动设备进化!

便携设备

119人已加入

描述

  移动技术为「力量连结(Nexus of Forces)」中极为关键的环节,它将彻底改变人们与科技、资讯之间,以及人与人之间的互动方式。再加上移动设备领域也持续扩大并纳入各种联网物件,移动技术因而在物联网(IoT)领域扮演重要角色。市场良性竞争不仅激励现有技术进一步升级,亦带动新技术引进,让移动设备功能更为丰富。

  Gartner公布的移动设备技术发展周期,列出有哪些关键技术能让移动设备体验更加丰富,同时提供移动设备厂商具有竞争力的优势。利用这些技术来达成市场差异并丰富使用者体验,能帮助技术服务供应商(TSP)对抗换机需求持续疲软的趋势。换机需求出现疲态,指消费者缺乏强烈价值主张来掏钱购买市场上推出的新设备。

  五大创新技术受瞩目

  创新技术能让移动设备不断进化,提升设备使用便利性,并与各种能够联网的消费电子产品互通。以下五种最新科技,都是在过去1年中出现并预期将为移动设备带来重大影响的技术。它们也代表了技术服务供应商的新商机,是值得研究、采用或投资的创新领域,市场对这些技术的兴趣极为浓厚。

  iBeacon推波助澜 蓝牙风靡微定位市场

  2013年iBeacon问世带动市场对相关技术的兴趣,之后又透过使用蓝牙低功耗 (BLE)技术,使得蓝牙讯号发射器(Bluetooth Beacon)成为极具潜力的技术之一,提供资讯传递、移动支付与网站监控等各种功能。

  对于那些能马上从蓝牙讯号发射器的微定位(Microlocation)及情境感知(Context Aware)功能中获益的企业,应针对部署成本与复杂度开始评估技术供应商。由于各种解决方案的成熟度不一,企业至少应该开始评估建置苹果 (Apple)iBeacon技术的解决方案。

  光场相机应用萌芽 影像撷取/辨识掀革命

  光场相机(Light-field Camera)不受画素大小,还有传感器尺寸及数量的限制,确实在影像撷取方面带来全新视野,能补足手势控制、3D内容撷取等其他技术之不足。

  光场相机技术能为半导体厂商带来影像传感器与应用处理器商机。从大範围技术层面来看,光场相机能协助智能手机与平板厂商实现产品差异化。服务供应商应留意相关技术发展,找出方法将之应用在采用软体应用程式及云端服务的新产品上。

  设备制造商则应将光场相机导入生态系统,同时引进应用程式,还要深入了解价值链,当透过设定规格与服务项目来增加光场相机实用性进而提高其普及率时,也要知道自己的价值主张何在。举例来说,厂商可以让光场相机连结3D列印服务,透过客制化服务让客户可以重制物件或生产配件。一般企业则应尝试利用光场资料来改善员工工作效率,让沟通更为快速,为客户找到最适合的商品。

  移动虚拟助理 强化语音控制服务

  我们已用移动虚拟助理(Mobile Virtual Assistant)取代移动设备语音转文字(Voice-to-text)功能,因为移动虚拟助理本身即具备此一功能,甚至能延伸为情境服务与情境资讯。

  智能手机与平板使用者应探索并利用手边设备的数位助理功能,同时亦须注意,语音指令及数位助理所使用的其他资讯都可能被传送至云端。因此,使用者必须深入了解服务商的资讯隐私政策,同时留意数位助理所收集与利用的资讯,可能会以意想不到的方式遭人利用。

  提供零件配置弹性 模组化移动设备势起

  这种技术看来即将改变移动设备市场版图,因为使用者将可自行替换或升级各种功能而不必更换新机。这很有可能会改变使用者对设备换机周期的概念。

  零组件厂商应密切注意模组趋势,因为这可能会为他们的产品打开新市场。新市场的毛利率甚至可能超过与传统塬始设计/设备制造商(ODM/OEM)合作的模式。智能手机OEM厂商应测试各种方法,让未来推出的产品更具配置弹性(Configurable),以防此一趋势遭遇阻力。尚未打入智能手机市场的零件厂商则应将开发模组视为一大良机,让他们在没有传统OEM厂商或无线服务商支援的状况下也能打入市场。

  情境感知角色吃重 传感融合技术行情俏

  移动设备中传感器数量愈来愈多且增长快速,情境感知技术目的是要提升节能效率、降低物料清单(BOM)成本,并透过整合移动设备中各种不同的传感器输入,为应用程式与服务提供有用的输出。

  使用者应评估各种软硬体,找出方法让每一种应用程式都能在节能与成本之间,还有在设备操作的复杂程度方面达成平衡。

  创新技术是差异化利器

  还有几种技术也歷经明显变化,包括愈来愈多设备导入的Wi-Fi Direct和双重杂音消除(Dual Noise Cancellation)技术,它们各自都出现大幅进展。就Wi-Fi Direct来说,支援的设备从手机到冰箱都有。双重杂音消除技术则受惠于多重麦克风耳机与手机快速成长。

  可调式频率射频天线(Tunable Frequency RF Antenna)也大有进展,这种技术的需求增加,主要是因为各地市场频率规格不同(尤其是LTE)。蜂巢式到无线区域网路(Wi-Fi)验证也已快速发展,成为存取点标準功能之一,愈来愈多公共场所用它来进行热点桥接。

  另外,过去业界对嵌入式生物识别验证(Device-Embedded Biometric Authentication)技术期望过高,主要是因为iPhone 5s指纹辨识与三星Galaxy S5的PayPal指纹支付功能遭到过度吹捧。这种现象也造成市场忽略了移动设备生物识别验证技术,而未能有效加以利用。

  软体无线电(Software-Defined Radio)与微型燃料电池(Micro Fuel Cell)的效益评等也都获得提升。这两者都因为出现替代技术而使得所受冲击较塬先预期大为减低。

  移动市场

  图 2014年移动设备技术发展周期

  技术服务供应商也应该关切那些能在转换过程中带来极大效益的技术,因为就市场差异及产品加值而言这将带来大笔商机。至于移动设备,介面是相关趋势中极为重要的一环,包括能延伸或提升使用者与移动设备或四周环境互动能力的技术,例如量子穿隧合成物(Quantum Tunneling Composite)以及生物声学(Bioacoustics)。

  效益有限的技术也不容忽视,因为它们对产品仍具有逐步提升的作用,可能在特定用途上形成关键的市场差异,日后或许也会成为主流标準功能。像传感器融合技术会日益重要,用来管理移动设备中各式各样的传感器并带来加值作用。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

×
20
完善资料,
赚取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