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电机驱动逆变器PCB面积减小55%,解密TI集成式GaN IPM新品

描述

电子发烧友网报道(文/吴子鹏)提到电机驱动逆变器,很多人第一时间想到的是新能源汽车,实际上在家电及HVAC系统等市场,电机驱动逆变器同样应用广泛。近日,德州仪器 (TI)推出了适用于250W电机驱动器应用的先进650V三相GaN IPM(智能功率模块), 解决了工程师在设计家用电器及加热、通风和HVAC系统时通常面临的许多设计和性能折中问题。

新的能源要求给逆变器设计带来新挑战

逆变器是一种将直流电转化为交流电的电力装置,在家电及HVAC系统市场,电机驱动逆变器能够将低压直流电转化为高频高压交流电,进而高效地驱动电机。逆变器方案主要由逆变桥、控制逻辑和滤波电路组成,传统逆变桥主要基于IGBT和MOSFET的解决方案。
 
驱动逆变器是电机驱动系统里的核心部件,逆变器的效率直接影响着设备的能效表现。挑战在于,目前全球主要国家和地区都在陆续推出更加严格的环保法规,随之而来的是更严格的能效标准,已经逐步逼近传统Si器件的效率极限。
 
优化逆变器的主要方式有优化逆变器的设计,使用高质量的电子元件和先进的制造工艺,以及改善逆变器的工作环境等。一款高质量的逆变器方案,不仅能够带来更高的能效表现,同时也会在外围器件使用方面得到优化。
 
作为第三代半导体的代表,GaN材料具备出色的击穿能力、更高的电子密度及速度,和更高的工作温度。GaN器件在电源转换方面相对于硅提供了许多优势,比如低导通和切换损耗以及在高切换频率下运行的能力,带来了系统层面在电源转换效率、改善功率密度和更简单转换器拓扑上的优势。并且,相较于同为第三代半导体的SiC器件,GaN器件具有更优的成本优势。因此,在600V以下应用中,使用GaN器件替代传统Si器件是产业发展的大方向,能够帮助工程师更好地应对能效挑战。随着器件设计方案的更新和优化,未来这一范围可能扩展到900V,甚至是1000V。
 

德州仪器发布集成式GaN IPM

为了帮助工程师更好地利用GaN器件,近日,德州仪器发布了一款集成式GaN IPM新品。这款GaN IPM集成德州仪器自有的GaN技术,内含6只GaN器件,可实现99%以上的逆变器效率,能够优化声学性能、缩减解决方案尺寸并降低系统成本。
 

逆变器
德州仪器集成式GaN IPM新品
 
逆变器
德州仪器GaN IPM在电机逆变器中的应用

 
德州仪器GaN IPM新品的型号为DRV7308,与现有的IGBT和MOSFET的解决方案相比,功率损耗减少了50%。通过下图能够看到,DRV7308与IGBT相比具有明显的效率优势,其中图中的红线为德州仪器DRV7308的具体表现,在250W电机驱动器应用中,基于这款器件的逆变器效率超过了99%,相较于基于IGBT的方案,有明显的改善。
 

逆变器
德州仪器GaN IPM的效率表现

 
DRV7308能够帮助工程师轻松应对更严格的能效标准。德州仪器销售与市场应用经理Charlie Munoz举例说,对于HVAC系统而言,新的SEER评级为14,因此要求系统的效率达到85%,以前的标准要求系统的效率仅为80%,工程师可以通过DRV7308的99%高效率来实现系统85%整体效率的要求,且不需要增加电机的成本。或者效率不变的情况下使用较低成本的电机,因为在这些应用中,电机的成本在整个系统成本中的占比较高。另外,DRV7308具有更加出色的热性能,功耗可降低50%,这也是帮助工程师应对家电和 HVAC 系统的能效标准(如SEER、MEPS、Energy Star 和 Top Runner 标准)日益严格的有效手段。
 
DRV7308另一个显著的优势是小体积。如下图所示,与250W IGBT解决方案相比,DRV7308 可减小PCB面积。DRV7308采用12mm x 12mm封装,无需外部散热器,与同类IPM解决方案相比,电机驱动逆变器印刷电路板 (PCB) 的尺寸可缩减高达55%。
 

逆变器
基于DRV7308的小型化方案

 
目前,DRV7308集成式GaN三相电机驱动器IPM支持预量产,现可通过TI.com采购。在未来的产品规划上,德州仪器系统工程师张宏亮先生 (Hely Zhang)介绍称,适用于250W电机驱动器应用是德州仪器发展GaN IPM的一个起点,能够满足空调的风机、冰箱的压缩机、机器人电机驱动,以及洗碗机等方面的需求。后续,德州仪器将会规划更多的GaN IPM产品,以覆盖更高和更低功率的应用需求。
 

结语

目前,全球主要国家和地区在能效标准方面的要求越来越严格,这给家电和HVAC等产品设计带来了更大的挑战。德州仪器DRV7308集成式GaN IPM通过超过99%的效率,让工程师能够从容应对这些能效标准。同时,DRV7308在器件体积和方案面积方面也很有优势,能够顺应当前家电和HVAC等产品集成化和小型化的发展趋势。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

×
20
完善资料,
赚取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