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控新闻
转眼间又到了2014年岁末,说好的物联网风暴已经袭来,工业4.0和工业物联网概念高烧热度不减。2014也就真的即将成为过去式,2015年,工业控制领域,我们都在期待着什么?整个半导体产业在过去里的一年可以说是悲喜交加。
而对整个工业控制领域而言,也经历着一个机会与挑战并存的时代,尤其对于工业物联网,工厂自动化和工业机器人等。全球主要国家,特别是欧美和中国,都盯着这个点准备大力发展和升级工业,改善产业结构,将其作为下一个经济增长点而给予了充分的关注。在今年被讨论最多的还有工业机器人,这个号称未来发展的关键,亦将在工厂自动化中起到重要作用。诸如等等的行业事件在我们的网站上都有相关报道。下面就让我们对2014年工业控制行业发生的热点新闻进行盘点。
20世纪70年代以来,随着信息通信、生物电子、纳米等新技术、新材料、新能源的迅速发展和推广应用,人工智能、数字制造、工业机器人、3D打印等现代制造技术不断突破,市场逐步成熟,加之2008年金融危机以后主要工业化国家推出一系列旨在振兴制造业的战略举措,使全球工业发展模式正发生着巨大的变革,世界正处在“第三次工业革命”的导入期。
智能工业发展迅猛,工厂自动化、机器人技术、智能通信和工业安全等巨大商机更是铺天盖地而来。嵌入式系统作为兵家必争的滩头阵地,主控芯片商战况火热。
随着赛灵思、阿尔特拉、莱迪思等一众FPGA全球顶级大厂携更高集成度、灵活、延迟小、处理速度快和整体成本较低等优势的FPGA产品加速挥军挺进智能工业市场,这势必对主导工业 MCU的飞思卡尔、TI、ST和微芯科技等MCU传统豪门带来冲击。进攻与防守之间的抉择,又是一次矛与盾的大战!未来智能工业主战场自然群雄割据,那么,MCU vs FPGA,究竟鹿死谁手?
自2012年亚洲取代欧洲成为电机控制消费市场的“领头羊”以来,中国的电机市场一直保持着迅猛的增长势头,由2012年的占全球电机控制销量27%,到2013年的接近40%,中国正在成为电机控制全球范围内一个逐渐成型的市场。
以上数据涉及的都只是关于电机的消费能力,谈及电机的研发与生产,真正占据大头的,还得数欧洲与日本的厂商,其中比较有名的,就有三菱电机,西门子等等。据资料显示,在电机的GMC通用运动控制市场,欧系与日系的厂商占据了一半的份额,而中国只有大概20%的比例,CNC运动控制市场如出一辙。
一直以来,由于技术的限制,中国的电机厂商关注的都是低端市场,这就导致了国内市场越发的拥挤,不过有竞争就会有进步,伴随着国内厂商“一片厮杀” 的,是中国的电机市场逐渐走向了中端领域,这也意味着,原先占据中端市场的日系厂商必然会受到巨大的冲击,其市场份额也确实正在逐年下降。
随着物联网、云计算等智能技术的普及,“智能工业”概念也逐渐浮出水面,成为各家探讨研究的热点。
“智能”的概念十分宽泛,但其核心仍是基于“物和物的互联”:通过射频识别、红外感应、激光扫描等技术,按照相应通信协议,将物与互联网相连,实现信息的交换和通信,增强子系统和设备与人之间的交互通讯能力,以及信息反馈和自我修正的能力。总而言之,“智能工业”就是让工业生产带来更高、更快、更稳的效率和生产产能。
虽然智能工业的理想很“丰满”,但是现实依旧“骨感”。在各方大力抢占工业市场份额之时,物联网在工业通信应用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日渐突出,概括起来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物联网的飞速发展,以及严苛工业环境对技术提出的更高要求,均推动着工业朝向更为智能化的方向延伸。而中国社会产业结构的逐渐转变兼具政府政策出台,亦为智能工业发展增添助力。
受惠于智能工业风潮崛起,势必带动工业领域相关芯片商、板级与系统集成商以及终端设备商等细分工业市场大啖商机。鉴此,由电子发烧友网举办的“第二届智能工业创新应用论坛”于7月18日盛大拉开帷幕,荣邀业界巨头英特尔、飞思卡尔、安森美等十一家原厂嘉宾莅临现场,并广邀行业领袖、市场分析人士、权威技术专家、优质企业代表,串联产业链上中下游业者,共同探讨与之相关的重要议题方向,深入剖析行业趋势。
由于全球制造中心逐步向中国转移,机器视觉系统已成为各大半导体原厂的重点关注市场。如何为“眼盲”设备提供“视力”或“视觉”,从而提高产品质量、提高生产力并降低成本?众多知名半导体厂商纷纷通过开发新型机器视觉系统来巩固并促进未来工业自动化产业的良性发展。有鉴于此,本期2014年6月“智能工业”特刊“i创新”栏目主题将聚焦于“智能工业下机器视觉的未来”探讨。
机器人一直以来都是一个科幻词语,大部分人只在电视及电影屏幕上能一睹其貌。其实,机器人早已实现工业领域应用。国际机器人及智能装备产业联盟秘书长罗军本月19日在京表示,近年来中国机器人及智能装备产业发展迅速,中国可能在未来10年提前进入智能制造时代,基本实现制造业的升级换代和结构性调整。
同时,工信部副部长苏波11月3日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工信部将组织制订我国机器人技术路线图及机器人产业“十三五”规划。力争到2020年,形成较为完善的工业机器人产业体系,高端市场占有率达到45%以上,基本满足国际建设、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物联网的飞速发展,以及严苛工业环境对技术提出的更高要求,均推动着工业朝向更为智能化的方向延伸。而中国社会产业结构的逐渐转变兼具政府政策出台,亦为智能工业发展增添助力。
受惠于智能工业风潮崛起,势必带动工业领域相关芯片商、板级与系统集成商以及终端设备商等细分工业市场大啖商机。鉴此,由电子发烧友网举办的“第二届智能工业创新应用论坛”于7月18日盛大拉开帷幕,荣邀业界巨头英特尔、飞思卡尔、安森美等十一家原厂嘉宾莅临现场,并广邀行业领袖、市场分析人士、权威技术专家、优质企业代表,串联产业链上中下游业者,共同探讨与之相关的重要议题方向,深入剖析行业趋势。
舞台上的炫彩灯光,旋转摄像头,取款后自动打印凭条的ATM机。。.抽丝剥茧般看去,众多形形色色随手可触的机器背后,电机驱动器正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庞大的应用市场吸引厂商驻足流连。日前,TI中国区市场开发高性能模拟产品业务拓展经理信本伟在活动上谈到,“TI的大多数产品广泛应用于硬盘、光驱、喷墨打印机、汽车、工业等方面,2010年我们将所有做马达的部分全部放在一起,成立了电机驱动事业部,全力进军大众市场。”
工业自动化和与日俱增的人力成本催生了机器人的需求,尤其在中国,这是一个庞大的市场。数据显示,2012年中国工业机器人本体市场达到8亿美元,并将以 10%的年复合增长率,在2017年可达到13亿美元的规模,如何在这个市场中分一杯羹将成各大半导体厂商关注的问题。鉴此,我们从机器人发展所需要的几个方面入手,分析整个机器人“内芯”的格局。
今年10月初,克强总理访德期间,中德签署了《中德合作行动纲要:共塑创新》,提出两国将开展工业生产的数字化(工业4.0)合作。苗圩部长在讲到德国工业4.0与中国两化深度融合关系时,用了三个关键词:如出一辙、异曲同工、殊途同归。
换句话说,对德国工业4.0理解和认识的深化,也就是对中国两化深度融合战略理解和认识的深化。因此有必要对德国工业4.0提出的时代背景(为什么?)、基本概念(是什么?)、我们的理解认识(如何看?)以及启示意义(怎么干?)做一些更深入的研究,这些研究将有利进一步加快推进实施中国的两化深度融合战略。
据资料显示,2013年中国已成为全球第一大机器人市场。业内认为今年中国将成为全球机器人及智能设备产业最大的市场,2014年也被誉为“中国机器人元年”,中国机器人产业的腾飞已成定局。
搭乘机器人产业迅猛发展的东风,机器视觉技术也呈现“大跨步”趋势。顾名思义,机器视觉就是机器的“眼睛”,机器设备通过“眼睛”来获取生产信息,然后传送至计算机进行处理。
据相关厂商的技术人员告诉笔者,虽然目前国内机器人及相关技术发展很快,但由于起步较晚,关键技术仍受制于国外的厂商。“外商吃肉,中国喝汤”的场景预计还得持续相当一段时间。
近年来,工业机器人领域各类热门产品不断涌现,全国的市场规模也在不断扩大。中国汽车及零配件行业和消费电子行业都需要大量的工业机器人设备。据国际机器人联合会(IFR)数据显示,截止2012年,中国工业机器人年安装量达22987台,同比增长1.8%。这一数量还将进一步增长,预计到2015 年,年安装量将达到32500台。
目前世界上至少有48个国家在发展机器人,其中25个国家已涉足服务型机器人开发。在日本、北美和欧洲,迄今已有7种类型计40余款服务型机器人进入实验和半商业化应用;而随着科技的发展,机器人也从科幻慢慢走入现实,进入人类的工作与生活中。尽管当前机器人还未达到人们想象中的高度智能化,但正在向这个目标前行。
让我们试着在脑中勾勒出这样的画面:工厂里,人、机器和资源如同在社交网络里一样沟通协作。产品能理解制造的细节以及自己将被如何使用。同时,它们能协助生产过程,回答诸如“我是什么时候被制造的”、“哪组参数应该被用来处理我”、“我应该被传送到哪” 等等问题。工厂拥有智能移动、智能物流和智能系统网络,从生产到最后的产品回收服务,都能实时监控。可以说,未来,一切都是智能的。
今年,智能化工业时代已经到来。在先进制造业代表德国提出的工业4.0概念推动之下,“智能工业”与“智能生产”正成为带动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推动力,促使工业领域融入更多智能元素,迈向自动化时代。作为兵家必争之地,MCU、处理器、FPGA等主控芯片商战火将起,此外,传感器、工业通信技术、机器人技术等,亦将是厂商克敌制胜的关键所在。2014年6月《智能工业特刊》将聚焦于此,带你领略智能工业的独特魅力。
6月18日,为期三天的第18届华南自动展在深圳会展中心如期举办。华南自动展可以说是工控设备、变频器、PLC、电机、马达、机器人、机器视觉、传感器、连接器等领域的国际性专业盛会。电子发烧友网记者重点参观了其中的四号展馆,参展的人群可谓是比肩接踵。四号馆主要展示的是机器人与机器视觉,参展的厂商有三菱电机、上海波创电气、Rsee、意大利OPTO等知名厂商。
工业马达虽仅占全球马达使用量的一小部分,不过因耗电量惊人,已使其成为国际上马达能源效率主要管制对象(表1)。据了解,以一个11千瓦(kW)、效率为IE3的工业感应马达而言,当该马达每年运转四千个小时,并连续运转20年之后,其初始购买成本仅占马达生命周期的2.3%,而后续须付出的能源使用成本占马达生命周期的比重则高达 96.7%,耗电量极为惊人。
当前各个国家对机器人技术都是非常的重视,人们生活对智能化要求的提高也促进了机器人的发展,在这样的背景下,机器人技术的发展可以说是一日千里,未来机器人将在以下技术的基础上飞速发展。
物联网(IoT)一词往往与商业、工业和政府环境内的“智能物体”之间的嵌入式机器对机器(M2M)网络通信相关联。凭借其提供连接物体的实时可见性和控制能力,物联网网络注定将给我们的生活带来无与伦比的透明度和效率。
工业是物联网的重要应用领域。基于物联网的智能工业模式正是当前工业发展的新热潮,因此形成的工业物联网网络也随之不断地发展与完善。
近二十多年由于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工业自动化控制领域也随之得到了迅速的提高和改革,自动化工程师不仅将这种新技术大胆地运用到工业实践中去,同时学术上也进行了激烈的争论,其焦点无外乎于:各种现场总线技术之争;基于 PC 的控制器与 PLC 控制器的技术之争;现场总线和工业以太网技术之争。现在结论如何?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