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新思维:2015,拥抱智慧家庭吧!

物联网

776人已加入

描述

  纵观2014年,借势于智能硬件研发热潮,大量终端产品涌入智慧家庭市场,并将智能化概念延伸到诸如牙刷、插座等方方面面。然而,与资本热潮相反的是,市场迟迟未见爆发。

  事实上,任何新事物的发展都难以脱离“认识——接受——规模化”的过程。当下智慧家庭市场已初步实现了人们对于这一领域的认识及认知,接下来,如何打破市场现状,推动市场发展,并建立完整的生态系统,加速市场走向成熟将成为关键。

  对于智慧家庭这座新建围城来说,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人们慕名而来,聚集于城外观望态势蓄势待发。展望2015,而围城之中究竟是何种情形?打造爆品智能路由真的能成功突围吗?破除现状的契机是什么?未来市场将走向何方?我们不妨来一窥究竟。

  别再争做入口啦,这事不靠谱!

  磊科实业有限公司产品中心总监刘羽思:家用智能路由器不会成为爆品。

  当前市场上关注最多的就是如何将智能路由器打造成为家庭的控制服务中心,以期打造一款具备路由功能的爆品。提到服务控制中心,就势必谈到智慧家庭整体解决方案、统一协议标准问题。然而,路由器从企业到家庭存在一个很严重的思维误区,即大多数智慧家庭厂商、路由器厂商都把每个家庭看作了他们的企业客户,猛推方案,而以一整套完整方案推产品的方式并不适用于家庭,反而会增加消费者购买产品的心理负担。另外家用智能路由器并非刚需,难成爆品,其低成本诉求导致企业路由器的方案没法直接移植到家庭。

  深圳智慧家庭协会秘书长蔡锦江:智能路由器不是家庭的入口,家庭服务才是。

  事实上,对于用户而言,他们想要购买的并不仅仅是一款产品,而是产品所带来的服务,可见智能路由器不会是家庭的入口。

  爆品的重要性你造吗?

  欧瑞博CEO王雄辉:用户都来使用后再来谈平台和入口。

  可以看到,目前智慧家庭市场仍处于资本热度高,终端用户不认可,互联网企业过于热衷做平台做入口的阶段。然而,对于用户来说,他们需要的并不是一个平台,也不会在意哪个设备能成为入口,真正能打动消费者的,是一款看得见、摸得着、用得爽的产品,平台和入口的问题需留待产品起量之后再谈。

  正如NEST总裁所言:“消费者不会为了一个系统平台买单,他们会买一款好的产品,一款区别于其他任何同类产品的好产品,然后再买一个,再买下一个。公司要致力于做伟大的产品,如果还能让这些产品在10~20年里都能相互沟通,那你要的平台就实现了。”

  因此,在各个细分领域能把硬件做到最强的企业将具备更大的机会,比如格力空调、海信电视、海尔冰箱、美的小家电等,因为消费者通常不会去买苹果空调、谷歌冰箱。

  是时候激活产业链开放合作大趋势了

  开放合作将是智能家居的必然趋势,而建立应用生态是解决伪智能的关键所在。早在十年前,已有厂商相中了智能家居这块肥肉,然而囿于技术的缺乏,市场始终难见雨点,雷声也未有多响。而现今伴随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的出现,打破独立生态已刻不容缓。

  风向标科技CEO马延文:建立公共平台,杜绝社会资源浪费。

  在风向标提供的整套智慧家庭方案中,一部分直接采用供应商的方案,有的则需要公司自己研发,比如网关和软件。在马延文看来,现在大部分企业都在自己建立私有云服务,这是社会资源的巨大浪费。市场需要,也应该建立一个公共平台,具备开放性及标准化,让每个部件之间的沟通都能够实现。

  中怡康副总经理彭煜:以联盟形式打通跨行业资源。

  此外,未来各大企业之间将走向竞合关系,就像海尔既推出U+平台,同时又加盟苹果的Homekit和谷歌的安卓系统一样。彭煜认为,智能化的推进在很大程度上需要通过联盟的形式打通跨行业资源,未来智能化竞争很可能将是一个联盟和另外一个联盟之间的竞争。

  为老百姓服务才是最终核心点

  可以说,智能硬件是O2O服务的基础和延伸。在发展智慧家庭的道路上,厂商不能再以传统的渠道思维考虑产品模式,而应该聚焦于生态系统,从单纯的产品买卖转向服务思维。

  上海海尔集成电路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潘松:成败取决于服务质量。

  潘松表示,智慧家庭的服务不应该是免费的。就目前来讲,智慧家庭系统是相对专业的学科,需要专业人员提供服务;且对于这个新兴产业而言,系统的成败取决于的服务质量,而不是产品质量的本身。

  鉴于此,客厅、节能、室内空气以及远程互联互通将有望成为智慧家庭市场的爆发点。

  上海庆科CEO王永虹:庆科一定会走硬件免费的道路。

  王永虹指出,未来家居、照明、健康、安防和娱乐五大应用方向,会成为整个智能硬件快速引领市场的五大领域,技术驱动产品,产品驱动销售。在互联网3.0的时代,所有的硬件都会以成本价甚至免费让消费者拿到。数据是整个竞争的核心,硬件只是载体。未来硬件会越来越便宜,甚至免费,这个趋势不可避免,而庆科一定会走硬件免费这条路,我们需要的是商业模式。
 


欲知更多智慧家庭新闻资讯,请关注电子发烧友《智慧家庭特刊》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

×
20
完善资料,
赚取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