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池充电/放电
在不久前刚结束的世界移动通信大会(MWC)上,三星发布的两款新机Galaxy S6与S6 Edge可谓是赚足了眼球,风头一时无二。在续航性方面,除了充电速度得到明显的提升,三星更是对外宣称S6机型将同时支持两大无线充电标准,加上刚刚发布的Apple Watch,无线充电的发展无疑将迎来一场新的契机。
质疑声不断,只是登顶途中必要的垫脚石?
可以看到,近年来人们对于无线充电给予了不小的关注,但事实上在消费电子领域无线充电至今仍未得到较好的普及,究其根本,作为消费者来说无非就是从便捷度与价格这两方面考虑。目前看来,较为先进的无线充电系统动辄数千元,并且在充电时仍需要把设备摆放在一个固定的平面上,两者间还必须保证维持在一定的距离之内,而这个距离往往只有不到几厘米。另外,所谓的充电系统依旧离不开电线的帮助,如此看来,我们似乎只是在创造另一个仍需要接上插座的设备,实际上在很多时候只会让情况变得更加复杂。
为了缓和消费者们的诸多质疑,部分专家站出来喊话表示,这样一个借助平面实现无线充电的方式只是必要的过渡,我们最终的愿景是为了实现特定区域内的无接触式充电。设想一下,当我们走进一家餐馆,在用餐这段时间内餐厅的充电设施会自动检测我们的电子设备,并为它们及时充上电,这样的场所未来将遍布生活的每个角落,到了那时,或许人们就再也不必为“充电”这件事情多做考虑了。
只是想要达到这样的目标,无线充电技术就必须做到真正的无缝衔接,在这个过程中,标准间的兼容是实现一切的基础。
双模并行,标准摸索在路上
当前市面上主要的无线充电标准包括无线充电联盟的Qi、A4WP以及PMA三大标准,而后两者近日宣布合并,共同开发新型的标准。
以技术而言,PMA与Qi标准均基于磁感应技术,A4WP则为磁共振,但PMA与A4WP寻求互通,等于同时具备两种技术,而WPC也宣布发展自己的磁共振技术,使得新形成的两阵营,都不再单独采用单一技术,而是开始走双模路线。
事实上,磁感应与磁共振各有其优缺点,相比磁感应同时间只能为一个设备充电,方位必须要对准,且距离尽可能贴近的方式而言,磁共振技术的好处是能够实现隔空充电,并且随意放置设备与充电板间的位置,一个充电板可同时为多个设备充电。那么相对应的,磁共振在实现的技术难度上要大得多。
据悉,基于磁共振技术的无线充电方案并不是采用一般电力传输常用的低频率,而是选用较适合通信频段的高频率。由于通信用频段通常无须乘载大电流,而适用于电力传输的元件也鲜少针对高频率设计,因而使磁共振无线充电方案无论是在元件的设计上或供应上,都为制造商增添了新的挑战。
为了避免受到其它通信频段的干扰,磁共振无线充电方案就必须采用材质较为特殊的高频元件,这样一来方案的价格自然难以压低,在这一点上磁感应的优势就要明显得多,技术瓶颈也要小的多,综合下来,同时支持两种标准的双模路线或许才是当下最佳的解决方案。
未来何去何从?巨头都在忙建立生态系统~
从表面上看,无线充电产业似乎还处在“群魔乱舞”的阶段,但随着PMA与A4WP的合并,属于无线充电的标准之争可以说是暂时告一段落,大家开始把更多的精力放在了生态系统的建立上。接下来呢?双模路线是否会一直延续下去?在这点上我认为便捷度更胜一筹的磁共振技术将实现完美逆袭:据IHS报告,磁感应与磁共振无线充电的市场成长曲线将在2016年迎来交叉点,也就是说,磁共振方案将取代磁感应成为未来的主流。
--------------------------
本文选自2月份《电源技术特刊》,更多高端访谈·技术热文可点击以下图片免费下载刊物!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