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载交互系统:赋予汽车全新的使命

车载信息娱乐系统

1人已加入

描述

  在过去的一年里,借助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快速渗透,以及汽车行业对于车联网的日趋重视及努力,前装车载交互系统进入了高速发展时期。

  车联网的概念由物联网引申而来,有的人从联网的概念来阐释物联网的定义,将车联网定义为车载物联网和车载互联网,但是我们认为,“车联网”的本质是“连接”,连接的两端可以是人和车、车和车,也可以是车和路,连接使车联网从概念走向目的,首先,车联网并不是一个孤立的技术产品,它与汽车密不可分。汽车制造的很多步骤都被互联网简化成了一段代码,只要逻辑清楚并掌握了用户的需求,就可以编写、删改甚至删除这段代码,所以造车的门槛开始降低,车企也正处于被迫开放和必须加速的理念当中,互联网时代,车企将面临的新的课题。

  权威人士表示,在2018年,全球车联网市场总额将达到390亿欧元,在今年,60%的车辆都会配备互联网技术,通过手机内置、嵌入式和智能手机集成是车联网产品的三种主要方式。

  中国车联网市场的预测,预算显示,到2015年,中国车联网相关产业总体市场规模将超过1500亿元,这个数字是390亿欧元的一半左右,即中国的车联网市场份额将占到全球车联网市场份额的一半。中国车联网将在5年内跳跃式发展,到2020年迎来大爆发,装载车联网产品的用户数将达到40万,数据充分显示了,用户需要车联网,需要汽车智能化,需求的速度超过车企的想象,必然让许多车企面临新的课题。

  过去一年当中,许多车企与互联网公司慢慢开始开展合作,但是也涌现了不少问题,谨慎为本车企如何与快节奏的互联网企业合作,这一快一慢的矛盾怎样协调就是最大的问题之一。

  车联网代表公司时常会有些抱怨:“我们的产品迭代的速度非常快,一年之后的产品甚至超越想象,但当与车企合作时,一个两三年内即将淘汰的产品要在两三年之后才能上线。”可见这个速度非常让车联网代表公司接受。

  相反,车企也有自身的抱怨,车企下定决心将一个新的产品和技术应用到供应链和新的产品上,需要100多项安全测试,并要配合用户和车型的需求进行改造,如果这一速度过快,势必导致不安全,“不安全”是所有车企最害怕的命门。随着车联网的发展,车企与互联网公司越来越多地合作是一个必然,如何合作?新的产品流程如何建立?从前一直被掣肘的自主品牌企业能否借力互联网的发展实现弯道超车,虽然数据不能提供一个准确的预测,但是看到了比较令人欣喜的现象,从前各自为伍的伙伴们开始合作,北汽与乐视,上汽与阿里,也许过不了多久,打开门槛的车企就会迎来2.0版本的智能化汽车。

  即便是亲身从事产品研发的企业,也未必真的了解用户的需求,即便了解自己的产品,也未必了解其他企业其他类型的产品。过分埋头苦干并不是互联网思维下的最佳选择。

  前装车载系统的趋势和分析,站在用户的角度提出的两个最根本的问题,即系统有何功能,用得怎么样?评分标准针对客观和体验感受两大块,分别平价功能的数量、质量和用户的体验。客观部分从五个维度来对系统评分,分别是基础硬件、基础软件、娱乐功能、导航、移动办公与呼叫中心,这五个维度分别划分为64个小项进行评分,此外还有一个加分项用以鼓励产品创新,体验部分分为四个维度考量产品,分别是车机外观与工艺水平、操控体验、人际交互设计、支持与拓展。这四个维度下分为了24个细项。

  经过系统测评,现阶段的前装车载交互系统普遍的现状有以下几点:

  1、硬件竞争还没有提上日程。

  2、运行速度与手机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

  3、显示屏幕均在七寸以上。

  4、系统软件以vce为主,安卓系统开始进入车机。

  5、信息输出还处在初级阶段。

  6、配备人工呼叫中心的比例不高。

  基于目前车载交互系统的现状,我们认为,在未来的时间里,车载交互系统的发展将有以下几点趋势:

  1、硬件竞争的到来,硬件直接影响用户体验,车企将在硬件上下更大的功夫。

  2、交互性设计将越来越人性化。未来车机将逐渐探索出适合自己使用环境的模式。

  3、显示屏尺寸将进一步加大。

  4、安卓系统车机比例将进一步增多,小米、华为、阿里等企业将汽车提上日程,他们采用的都是安卓系统。

  5、互联信息功能将更丰富。

  6、呼叫中心与一键救援的比例会增多。

  7、将出现更多车控类的功能。

  关于体验部分发展的现状则有以下几点:

  1、车载交互系统工业水平比较高。

  2、界面切换速度和顺畅度的个体差异比较大。

  3、app的功能普遍不具备升级性。

  4、导航大多采用高德和四维图新。

  5、手机互联功能尚未普及。

  6、安卓系统的操作体验更佳。

  在这几部分的体验结论下,我们推导出未来车联网产品将从应用层级向服务层级转化,变化体现在:

  1、交互体验得到提升,服务生态链更便利。

  2、车联网将突破品牌更加开放,形成统一标准和服务。

  3、车与人、车与车、车与物的通信交互升级。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

×
20
完善资料,
赚取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