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都在玩创客:创客文化有何不同?

电池充电/放电

161人已加入

描述

  有人说创客文化正在中国兴起,也有人说中国的创客文化只是一种“伪创客”文化;那么中国的创客文化到底如何呢?是真正的创新还是还是如别人说的对概念的玩弄?我们的将在本文中对中美的创客文化进行一些梳理,相信你能在看完本文之后有自己的思考。

  创客是什么?

  要理解中美创客文化的异同,首先要知道创客到底是什么?事实上对于创客,目前还并没有一个公认的明确定义,但我们可以梳理出他们的一些共有特点:

  1、酷爱科技,热衷于亲自实践,并且具备相应的科学和工程技能。

  2、有创新精神,乐于打破权威,推崇个人主义和自由主义。

  3、乐于分享和交流,推崇开源文化。

  《连线》杂志主编克里斯·安德森在其畅销新书《创客:新工业革命》中将“创客运动”描述成具有颠覆世界力量的新工业革命,是一场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新浪潮。

  

  美国的创客文化

  美国的创客文化已经由来已久,现在的美国许多科技巨头都经历过一个“车库创业”的发展时期,其中包括微软、谷歌、亚马逊和惠普等等。虽然在这些企业诞生的时候,“创客”这个词还并未出现,但是这些早期的“车库文化”和现在的创客精神却同出一脉。

  首先他们都具有过硬的行业背景知识,而且对于当时的行业前沿都有很深的了解,也因此,他们要么觉得现有的技术还存在欠缺、要么就觉得现存的技术完全不能满足自己的需求而需要完全的革新。具备关键的知识结构能让他们能在看到存在的问题后找到合适的解决路径。

  其次,他们有发展自己事业的动力和精力。美国的许多创业者大都名校出身(尽管其中有一些并没有完成学业),他们大多都没有就业方面的压力——就算创业失败也能找个工作养活自己,所以他们的追求就更高。

  另外还有美国的商业化坏境,随着众筹平台的出现,美国创客的小创意已经可以很方便地检验自己的创意是否收到市场青睐;而更具颠覆性的创意也能在美国的资本坏境下得到资本支持。

  另外还值得一提的是美国的创意产品在Kickstarter等众筹平台上获得了预定数量的订单之后,许多创意产品最终还是会到中国来加工。当然,中国也在孕育自己的创客文化。

  

  中国的创客文化

  中国的创客文化是舶来品,是近几年才逐渐出现的东西,这和美国式创客传统有很大的不同。中国的创客文化更新,同时也更为概念化。

  今年,国务院******在深圳和北京对创客空间的关注引起了科技行业的关注,而且“创客”概念还进入了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从中也可以看出政府对创客的重视;而在中国,政治倾向对资本的影响是有决定性作用的。所以中国的创客文化一开始就是由高层引导的,有大型资本激励,这对于中小型的设计团队而言并非好事。

  中国的创客文化核心不是工程师和设计师,而是资本。在创客的概念兴起之后,资本也开始大规模涌入这一领域。据介绍,目前全国的科技企业孵化器已经超过1600家,大学科技园有115家,在孵的企业有8万多家,就业人数有170多万。

  当然也不否认中国个人或创意团队型的创客的存在,但这类创客在目前的中国商业坏境下并没有市场。

  中国的很多创客团队的目标市场都是国外市场,因为有的创意本身就是针对开发者,中国本土的开发者仍然是利益导向的,更加注重产品的实用性。以创意为乐的开发者在中国的生存坏境下并不乐观,毕竟不是人人都是王思聪。

  山寨文化也对创客文化构成阻力。

  相对于创客文化而言,在中国有渊源的应该是山寨文化了,现在中国一些知名科技企业就是靠山寨起家的。

  在中国,产品做大的过程中必须要预防巨头的介入,很多产品只要科技巨头涉足,这一市场就基本上没有中小开发者的活动空间了,他们要想让自己的产品存活,要么只能投靠大型企业,要么只能做出差异化,而差异化的道路又并不能保证自己不被跟随。

  结论

  中国还并未形成理想的创客坏境,抛却了概念,中国的创客之路还长路漫漫。不过随着美国创客们越来越多的来到中国寻找代工厂,相信美国的创意文化和中国的制造能力的合并能够给中国的创客文化带来新的契机。从中国CPU的发展之路可以看到政策重视对科技发展的影响,当然最终原因还是资本的支持;而资本是否还能继续催生中国的创客的创造力,我们只能拭目以待了。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

×
20
完善资料,
赚取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