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Fitbit时代 中国可穿戴企业上市梦何时圆?

可穿戴设备

267人已加入

描述

  近日Fitbit强势登陆美国纽交所,上市当日股票即飙升50.2%。作为第一家上市的可穿戴设备公司,Fitbit可谓赚足了眼球;《福布斯》杂志更是称之为 2015 年最令人期待的 IPO 之一。

  2007 年成立于旧金山的 Fitbit 是为数不多的较早进入可穿戴设备领域的公司之一。而当时的可穿戴市场几乎是一片空白,两年后Fitbit 发布了它们首款可穿戴设备:一个夹子状的健康追踪设备,专门用来记录用户运动和睡眠数据。八年后的今天,Fitbit一步步成长为全球可穿戴设备市场的老大,攫取了34%的市场份额,估值 30 亿美元。

  Fitbit取得了成功,为目前混乱的可穿戴设备市场注入了一剂“强心针”。那么可穿戴市场现状如何?产品和技术还有哪些局限?后Fitbit时代,中国可穿戴企业何时能够实现IPO?

  可穿戴市场现状

  Fitbit从无到有的八年耕耘更像是可穿戴市场发展的一个缩影,而如今的可穿戴市场也不再属于数年前功能单一的健康追踪器。在资本的推动以及媒体的关注下,智能穿戴技术在不同领域中都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除了以Fitbit为代表的智能手环产品外,苹果、三星、华为等传统硬件企业、耐克等运动娱乐企业以及谷歌、Facebook等互联网公司也纷纷跟进,产品类别无所不包,智能手表、智能眼镜、智能服装等在极短的时间内占领了整个市场,可穿戴应用百家争鸣之势骤起。

  据悉,仅在中国市场,智能可穿戴市场规模将由2014年的22亿人民币发展到2015年的135.6亿,预计2017年将达300亿人民币,市场潜力巨大。

  然而,市场的野蛮生长在带来了纷繁复杂的可穿戴设备的同时,也让众多从业者难窥产业真容,传统的展会形式在如今快速高效的信息时代更是显得费时费力。在线展览作为一种新兴的展览形式打破了传统展会对场地和成本的制约,正在被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所接受。

  据了解,将于2015年9月15号至16号举办的“OFweek 2015中国可穿戴在线展会(夏季)”上,专业VR头戴式眼镜EMAX、全国领先的智能手表整机厂商亲情互动、国内语音巨头云知声、存储芯片巨头赛普拉斯以及顶级工业设计公司洛可可等都将在线展示最新技术、产品或解决方案。

  产品和技术的局限

  截至目前,日益壮大的可穿戴产业并未孕育出一款广受认可的杀手级产品:功能仍难满足市场需求,用户体验差强人意,用户需求发掘方向不明确,导致做产品定义时盲目追求功能上的大而全。

  如何才能利用最新的技术更好地满足用户需求?

  我们知道,目前可穿戴设备基本上是以MCU或AP作为主控,通过各种传感器进行相关指标的测量,外加蓝牙或NFC等技术进行无线通信。虽然这些技术单列出来都相对成熟,但组合在一起满足可穿戴设备的需求还远不像“搭积木”那么简单。

  此外,续航问题也为可穿戴设备招来了不少非议,对于小屏或者无屏的智能手环来说,这个问题可能并不存在,但是搭载了LCD屏幕、CPU及GPU的智能手表等可穿戴设备,依旧延续了智能手机的尴尬,难逃一天一充的宿命。

  尽管无线充电、柔性电池和快速充电等电池相关技术在不断发展,但是还需时间。面对消费者日益强烈的低功耗需求和实时的娱乐功能多样化需要,现有的电池技术瞬间变得脆弱起来。可见,除了在电池技术上寻求突破,如何在保持高性能的前提下,实现较低的功耗,将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成为摆在可穿戴设备业者面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中国可穿戴何时能够实现IPO?

  市场的火热吸引了更多厂商加入到可穿戴设备市场竞争中,而中国的可穿戴企业如何才能立于不败之地呢?从Fitbit成功IPO我们可以看到,与智能手表和智能眼镜相比,Fitbit的智能手环功能更简单、专一和有针对性。不同于苹果的Apple Watch和谷歌的Google Glasses在功能和应用上的大而全,Fitbit、Jawbone这些在可穿戴设备行业崭露头角的品牌恰恰相反,只因其在健康监测领域做得出色才脱颖而出。

  对于他们来说,功能少而精,即便只专注于健康监测,也能不断翻新花样,这才是从苹果、谷歌虎口夺食的资本,而这也是国内众多企业所缺少的。从最初的心率记录到如今的血糖血压、睡眠监控,Fitbit们的确做到了极致。而从研发投入、营销等角度看,“力出一孔”能够创造出更大的收益,失败的可能性也就越低。

  以上是对当下可穿戴市场的一个总结,长远来看,随着物联网技术、软件及操作系统的不断发展,可穿戴市场一定会出现百花齐放的精彩景象。将于2015年9月15号至16号举办的“OFweek 2015中国可穿戴在线展会(夏季)”上的四大展区,即核心技术与硬件产业链展区、软件与服务展区、最新成果与热点展区、渠道展区,将汇聚来自整个产业链不同领域的更热、更新以及更有创意的产品,将有效地帮助可穿戴从业者审时度势,更好的了解整个可穿戴产业链条,寻求产品突破。期待您的参与!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

×
20
完善资料,
赚取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