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家成功研发全球首款量子加密通讯装置

云通信与安全

5人已加入

描述

  阿里巴巴与中国科学院合作推出全球第一款采取量子加密技术的安全通讯产品,未来将提供给对于安全有高需求的行业,如金融业等,做为更高安全强度的防护机制

  阿里云除了推出量子加密通讯产品外,也在这次云栖开发者大会现场展示出一台40M传输规格的量子闸道器装置,可提供企业做为量子加密视讯通讯的使用。

  阿里云计算在今年杭州召开的2015云栖开发者大会上,除了发表多款结合大资料、物联网、机器学习等云端新应用外,还大动作发布第一个采取量子加密技术而推出的安全通讯产品,未来也将提供给对于安全有高需求的行业,如金融业等,做为更高安全强度的防护机制。

  这款量子加密装置是由阿里云与中国科学院携手合作开发完成的量子通讯产品,早在今年7月,阿里巴巴就与中国科学院共同宣布在上海成立一间量子实验室,共同开发新的量子装置,而这次推出的量子加密装置即是双方合作展示的最新研发成果。

  负责一手主导量子技术开发的中国科学院院士潘建伟表示,目前已知的加密算法都是基于一个假设,每当提高加密运算复杂度时,就能有效减少讯息在传递过程中被骇客拦截破解的可能性。但随着硬体技术越来越成熟,运算能力也跟着突飞猛进,让过去以为得花上数十年才能破解的加密算法,现在,可能不用几天就能破解。

  因此,潘建伟说,量子加密通讯技术和传统加密技术最大关键差别在于,量子加密是基于物理学的基本原理,在加密方式采用了光的最小能量单位─单光子(Single-Photon) 当作媒介来传送加密讯息内容。

  潘建伟表示,单光子是由百奈米级材料所构成量子点而发出单粒子的光,每粒单光子彼此独立存在,具有不可分割的特性,而透过单光子来传递通讯密钥时,则利用了在测量量子本身所产生的干扰作用,一旦有骇客以窃听方式从中来拦截密钥,就会改变量子密钥的状态,进而让接收者或发送者很快察觉到窃听行为,而早一步防止讯息被窃取。

  尽管量子加密技术理论上可做到完全通讯安全,不过潘建伟坦承,能不能发挥出量子加密的效果,最终还有赖真实环境下,不同设备间能不能满足量子加密条件的要求,例如得采用光纤通道来传送量子加密讯息。

  潘建伟计画优先将在中国主要城市如北京、上海、杭州等地串联一整条可用于量子加密的光纤通道,此外,明年上半年也将发射第一颗量子通讯卫星,未来将部署多台量子通讯卫星,来逐步实现更广泛的量子通信应用。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

×
20
完善资料,
赚取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