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D-SCDMA常见问题

消耗积分:5 | 格式:rar | 大小:322 | 2009-07-30

分享资料个

TD-SCDMA常见问题:第一篇  概述 14
1 前言 14
2 参考文档 14
第二篇  系统原理 16
3 TD-SCDMA编解码与速率匹配 16
3.1 速率匹配参数的生成 17
3.2 速率匹配的比特分离和合并 20
3.3 速率匹配样图生成 24
4 TD-SCDMA系统扩频和加扰过程 25
5 上行同步码,下行同步码 26
6 TD系统中的基站扰码的分配机制以及扰码选择 28
7 TD系统用到的码有哪些 28
8 如何衡量码非完全正交在TD系统造成干扰的问题 29
9 MIDAMBLE码的K的取值 29
10 MIDAMBLE码两个问题 29
11 MIDAMBLE码的发射功率如何确定 30
12 TD-SCDMA系统中的信道分为哪几种类型,信道结构是怎样的?它们和时隙以及码道的对应关系是什么?对功率资源的占用情况怎样 30
13 DTX的功能是什么?是如何实现的? 31
14 UE和NOTEB的接收灵敏度是什么?最大接收和发射功率是多少?功率控制等级是如何设置的? 31
15 目前,UE侧使用智能天线吗?UE侧的分集是如何考虑的? 32
16 TD-SCDMA各类同步要求的内容和特点 32
17 对于NODEB测量哪些是TD独特的测量要求?起什么作用? 32
18 DOA的具体值是如何获得的 32
19 下行链路功率漂移校正如何实现?与功率均衡的关系 33
20 TD的分集有SCTD方式,有什么特点?实际中是否考虑该方式? 33
21 NODEB物理层功能中无线帧均衡与分段是做什么? 33
22 TD-SCDMA较之WCDMA、CDMA2000是否存在特有的业务 33
23 12.2K语音业务为什么占用2个码道 33
24 TD所能支持典型承载的相关参数(码道占用、EB/N0等) 34
第三篇  关键技术 37
25 智能天线 37
25.1 智能天线原理介绍以及目前的应用 37
25.2 智能天线的应用场景 38
25.3 扇区化智能天线的特点 38
25.4 智能天线哪些参数会对赋形增益产生影响 38
25.5 中兴Node B中智能天线采用的是何种算法,如何解决旁瓣干扰的问题 39
25.6 具体的链路预算参数,不同地形下智能天线的赋型增益的具体参考值 39
25.7 TD中的智能天线算法能否解决时延超过一个码片宽度的多径干扰 39
25.8 TD中的智能天线能否支持高速移动并有效克服高速移动多普勒效应造成的信道恶化以及下行波束的误差?有什么有效的解决方法? 39
25.9 智能天线的性能在密集城区存在大量发射和绕射路径的情况下(不存在直射路径)如何得到保证的? 40
25.10 智能天线的旁瓣对系统干扰的影响如何量化?在旁瓣进入临近小区时干扰又如何量化? 40
25.11 希望能够提供一些现有智能天线的相关参数以及仿真结果,比如不同的天线元个数对应上下形赋形的影响,以及密集城区智能天线性能仿真等等,以便于网络规划的相关分析。 40
25.12 智能天线对单载波TD系统的容量和覆盖的影响,能否完成大容量的城区覆盖? 42
25.13 智能天线旁瓣抑制的问题:负载高的时候,会不会出现不同方向旁瓣的作用会使整个无线环境无法控制? 42
25.14 智能天线(包括扇区化智能天线)是否存在倾角问题?(波束赋形倾角有否变化范围限制?)1。过高—〉边界的污染?同方向干扰?2。过低-〉阻挡,阴影,无法正确赋形? 43
26 联合检测 43
26.1 联合检测技术的优势是什么?它利用了TD-SCDMA系统的那些关键技术? 43
26.2 联合检测的原理和算法是什么 43
26.3 联合检测和WCDMA系统中的rake接收技术有什么异同 44
26.4 迫零和MMSE多用户检测方法的性能差别 44
26.5 用户上行时间不对齐对联合检测性能的影响是多少 44
26.6 智能天线对联合检测的性能影响 45
26.7 希望能够提供联合检测技术的相关仿真结果,如对于小区干扰的抑制情况? 45
26.8 TD中联合检测是如何实现多径信号的合并的 47
26.9 UE侧适合用哪种多用户检测方法,来降低干扰? 47
26.10 上下行链路信号的处理过程 47
27 同步 48
27.1 TD-SCDMA系统中采用SCDMA/TDD技术,同步技术非常关键,系统中的同步过程怎样?精度是如何得到保证的? 48
28 接力切换 51
28.1 接力切换的原理 51
28.2 接力切换的优势和特点 51
28.3 接力切换对于邻小区的搜索与软切换有什么不同?激活集、监视集以及检测集的更新策略是什么? 52
28.4 接力切换过程中信令处理情况是怎样的?如何指导接力切换的? 52
28.5 接力切换对于Iu口的占有情况 52
28.6 实际系统设计中是采用接力切换还是硬切换? 53
28.7 TD中同一系统、同一载频下还存在硬切换吗 53
28.8 如果采用硬切换会不会丢失信息帧 53
28.9 接力切换有没有增益 53
28.10 有没有接力切换和软切换以及硬切换的比较结果 53
28.11 到达角位置判断失误或者某种阻挡导致下行无法接收的情况是否出现以及如何避免? 54
28.12 接力切换的实现 54
29 多载频 54
29.1 如何理解“多载波技术的应用可使同一扇区下的多个载波按照一个小区的方式来管理”? 54
30 功率控制 54
30.1 为什么TD对功率控制要求较低 54
31 频谱利用率 55
31.1 TD和W以及2000频谱利用率比较 55
32 HSDPA 55
32.1 TD中HSDPA的关键技术及关键性能参数有那些?HSDPA的实现过程怎样? 55
32.2 TD中的HSDPA与WCDMA的HSDPA在关键技术和实现方法上有那些异同? 55
第四篇  网规网优 56
33 网络规划 56
33.1 TD-SCDMA网络规划原则及其特点 56
33.2 TD-SCDMA容量与覆盖规划需要着重考虑的问题有那些 56
33.3 智能天线对于网络规划中的主要影响 57
33.4 对于TD的同频组网问题,请分析后给出结论 57
33.5 对于TD-SCDMA系统的未来建网有哪些建议 57
33.6 TD和2G共站建设的相关策略和建议 57
33.7 对于TD的室内分布的相关建议 58
33.8 在无线网络规划中,如何有效规避系统间的干扰 58
33.9 规划流程及规划软件的介绍 58
34 频率规划 60
34.1 频点 60
34.2 TD的频率规划的相关策略有那些?对于有效利用TD的丰富频谱资源在无线网络规划方面有那些好的提议? 60
35 码道受限 60
35.1 既然业界认为TD属于资源受限(码道受限、码字受限)系统,能否提供相关的仿真和计算结果? 60
35.2 CDMA极限容量计算 60
35.3 TD中负荷和干扰的上升对系统的服务质量、覆盖、容量不会造成太大的影响,希望提供相关的仿真结果 61
35.4 TD-SCDMA系统是上行受限吗?上行受限的原因是什么? 61
36 码资源规划 61
36.1 TD系统码组分配和复用策略(邻小区规划策略) 61
36.2 TD-SCDMA的码资源规划方案 61
36.3 TD-SCDMA系统码组分配策略(如:如何选择4个扰码中的1个作为小区的扰码?及剩余的3个扰码能否再利用?) 63
36.4 TD的扰码规划比W复杂,能具体说说吗?如果做TD的扰码规划,考虑了分层的cell,比如一个宏CELL上叠加一个微cell,TD的扰码够用吗?怎么规划? 65
36.5 TD在网络扩容阶段,网络原有的码规划和邻区规划方案,是否可继续沿用而不用重新规划?前提是什么? 65
36.6 “TD-SCDMA需要进行相邻小区导频扰码的规划,用以区分各个小区。可将若干个NodeB组成一簇无线区域,在簇里对每个NodeB分配不同的扰码,在簇外可进行扰码的复用。”,如何界定上述的一簇无线区域? 66
36.7 同频组网,频点不存在规划问题,把定向站的每一个扇区当作全向小区来规划。两个站址相邻比较远,可以复用码组。请具体说明 66
37 干扰 67
37.1 TD系统内的干扰 67
37.2 请客观分析TD/W共站址的可能性,从哪些方面考虑,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方案?(邻频干扰、同频干扰) 67
37.3 TD-SCDMA系统的干扰模型是什么样?与WCDMA系统的干扰模型有那些不同? 67
37.4 对于基站间的干扰是如何分析的 68
37.5 有没有时隙间干扰,码道间干扰的分析结果 68
37.6 即使同小区时隙比例一致,是否也会在小区边缘存在干扰 68
37.7 对于TD-SCDMA系统中是否还存在导频污染问题,如何评价和定义? 68
37.8 有没有基站与移动台的距离d与本邻小区干扰比的关系仿真结果? 69
37.9 TD-SCDMA频谱资源丰富,对不同系统间(WCDMA/PHS/GSM)的干扰的抑制策略? 69
37.10 频率规划方案,如何评估载波间的干扰? 69
37.11 对于上下行正交因子是如何考虑的? 69
37.12 对上/下行载波非对称性问题的解决方案 70
38 链路预算与覆盖 70
38.1 一个10%、50、80loading的TD系统会不会由于系统饱和度的差异,出现不同的网络特性??(比如50%loading以上是否空分比较吃力/80%以上后时分也变得吃力;另外,Code的受限体现在何种条件下?) 70
38.2 TD-SCDMA链路预算与覆盖估算 70
38.3 影响TD-SCDMA覆盖的因素有那些? 85
38.4 TD-SCDMA系统的覆盖分析 85
38.5 为什么TD系统无明显呼吸效应 86
38.6 为什么TD系统各业务覆盖半径基本相同 86
39 容量 87
39.1 为什么TD-SCDMA系统容量大 87
39.2 TD-SCDMA的容量估算的策略是什么?对于分组和电路域业务如何考虑?如何估计用户数与所能提供的业务量? 88
39.3 根据相关资料都说明TD-SCDMA没有小区呼吸效应,覆盖和容量可以分开规划,容量和覆盖是否没有任何关联?规划中是否还需要预留余量? 88
39.4 如果分开规划容量和覆盖,如何评价每小区的容量和覆盖情况? 88
39.5 TD-SCDMA的容量估算 89
39.6 对于CS域和PS域的典型业务有没有相应的业务模型,如何考虑并发业务的建模问题? 89
39.7 如何将业务模型和容量估算结合起来,对系统容量进行有效估计? 90
40 TD与W网络规划比较 90
40.1 TD与W的网络规划方法的异同(链路预算、容量估计、站址选择原则、小区/天线类型选择等) 90
40.2 TD与W的网络规划原则的异同 90
40.3 TD的容量分析方法上和W是相同的吗?如果不同,怎么计算?(尤其说明极点容量、每基站所配置载频数、每站每单独承载方式的上下行带宽,如何理论上计算?有何理论上的理想前提?) 91
40.4 W和TD在链路预算中的慢衰落(阴影衰落)和快衰落余量的区别 92
41 切换 92
41.1 TD系统在建网初期可能为“孤岛覆盖”希望了解一些越区切换的策略 92
41.2 接力切换时的切换策略 92
41.3 是否存在某个特定切换区域信号都过强或者过弱的情况?如何调整? 93
41.4 接力切换如何避免乒乓效应, 门限为多大比较合理 93
第五篇  无线资源管理 94
42 目前TD系统中的无线资源管理算法和方法有哪些? 94
43 负荷控制、动态信道分配、接入控制如何实现 94
44 动态信道分配的策略和处理过程是什么 94
45 动态信道分配应建立在对于信道干扰以及负荷的有效测量基础上,系统中的测量过程是什么?DCA算法是如何利用测量结果的?优先级问题是如何考虑的? 95
46 TD-SCDMA的主要负载控制(包括准入控制、拥塞控制、负载切换等)的方式、门限 95
47 动态信道分配的优势是什么?与智能天线是如何相互协调抑制干扰的? 96
48 有没有DCA的相关仿真结果,如有和没有DCA算法的比较? 96
49 解释“支持对时隙优先级的固定分配和动态配置” 96
第六篇  测试 97
50 在上海试验网的规划中,传播模型确定的是何种模型 97
第七篇  解决方案 98
51 TD-SCDMA技术标准与规范的进展情况,后续的版本演进方案,及其实现 98
52 如何在TD中实现HSDPA以及什么时候实现多载波方案 98
53 路标 98
54 中兴通讯TD-SCDMA综合解决方案 98
55 中兴通讯TD-SCDMA产品 98
第八篇  产品 100
56 对于中兴的NOTE B希望能有一个概要和关键点介绍 100
57 TD系统中智能天线的类型以及相关关键参数 100
58 TD中的塔放是否有存在的必要 101
59 射频拉远的供电 101
60 建网时是否考虑TSM和LCR系统的搭配 101
61 SRNS重定位功能是否实现 101
62 对于紧急呼叫的支持 101
63 中兴公司的设备目前支持HSDPA的状况如何 102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评论(0)
发评论

下载排行榜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