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WC 2016开幕,5G遭遇“倒春寒”

通信模块

36人已加入

描述

  2016世界移动通信大会(简称2016MWC)正在巴塞罗那举行,与2015MWC稍有不同,今年来自全球互联网、通信巨头都竞相晒“黑科技”,尤其VR虚拟现实成为多个展商的大餐,正由于VR等应用落地,使得5G有了一线的突破,然而国际普遍认为,5G商用2020年,以往年热炒5G华为中兴将目标锁定4.5G,备受关注的5G遭遇到“倒春寒”。

  5G还是4.5G产生“分歧”

  

  2015MWC,应用4G物联网技术的智能汽车、机器人和虚拟现实仅是个别企业做为“好玩”展示,诸多应用仅是展示和观看,而2016MWC将这些技术实现场景落地,用户可以实地参与体验互动,尤其是使用5G技术遥控的机器人表现非常抢眼。譬如,SK电信展台上,VR体验者排成长长的队伍。

  2016年将是5G标准之年,电信运营商、设备商都在围绕5G相关标准展开技术测试。爱立信、TCL、酷派等仍然超热5G技术。

  爱立信高级副总裁兼首席战略官Rima Qureshi在接受搜狐科技采访时说,包括亚洲中国、日本、韩国、美国、欧洲爱立信都有一些正在进行合作,包括5G的测试和POC的展示。此外,在 2016MWC上,爱立信将和5G有关标准组织进行深入探讨。爱立信宣布,通过使用MU-MIMO与波束追踪技术进行的5G现场测试,峰值下行速度超过了 25Gbps,这是当前4G速率的100倍。韩国KT公司首席技术官Dongmyun Lee指出:“通过与爱立信的合作,KT将在2018年于平昌举行的冬季奥运会上预展创新型的5G服务。

  在2016MWC上,华为轮值CEO郭平在接受搜狐科技专访时表示,“华为2015年提出三年5G投入6亿美元,这个数据在一定条件下有可能再追加。”

  然而,搜狐科技注意到,一年来华为重点仍然在4.5G与中兴通讯比拼。而在2016MWC上,华为5G解决方案在中国移动、沃达丰、德国电信以及KT等多家运营商展示。在2016MWC上,郭平以“What should we do before 5G?”阐述了华为对5G的看法以及应对策略。郭平表示,“即便是最激进的运营商,5G商用也要到2020年,真正大规模部署还需要更多的时间。”

  而在这段时间内,华为加大投入4.5G网络,选择更为“务实”的技术。华为战略Maketing总裁徐文伟在接受搜狐科采访时表示,在 2016MWC上,华为在5G方面提出“开放、合作、共赢”产业链融合思路,一方面通过展台展示5G相关应用、5G合作伙伴解决方案等;另一方面,通过峰会讨论5G应用进行排序,讨论5G优先级别,谈论5G关键技术,标准统一等。

  中兴通讯将展示5G和Pre5G多个新品,中兴终端CEO曾学忠在接受搜狐科技采访时表示,对于中兴而言,已从标准、芯片、系统设备、终端等为 4.5G做好全面准备。在芯片方面,中兴今年推出迅龙7520芯片是全球第3款规模商用的4.5G处理芯片,支持LTE CAT6 300兆极速速率,明年推出的迅龙三代会在速率、功耗、集成度、计算能力和演进弹性等具备更强提升。中兴负责人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中兴将在5G技术研究和产品开发上持续投入,在2015年发布系列Pre5G原型机,2016~2018年将推出Pre5G产品。

  运营商力挺5G,眼下还在4.5G

  

  目前,计划部署5G网络移动运营商,除了中国三大基础运营商外,韩国SK Telecom和日本NTT DoCoMo以及中国香港早已行动。美国AT&T表示,将于今年内测试5G网络的早期版本。这一网络的速度将达到4G LTE网络的10到100倍,可能被用于家用宽带服务;Verizon不仅计划今年测试5G,2017年部署商用;在英国,已投资7000英镑建立5G创新中心;在日本韩国,分别将于2020年和2018的夏季奥运会和冬奥会推出商用;在欧洲,欧盟发起的PPP研究项目群已开始启动,预计2020年部署商用……

  目前中移动已建设了全球最大4G网络,但还不足以应对5G所带来挑战。中移动研究院无线所总工刘光毅表示,移动互联网和物联网是未来移动通信发展的两大主要驱动力,将为5G提供广阔的前景。为了企业更多的营收和利润,中移动需要向5G发展。因此,中国移动对5G研究非常重视,提出了“信息随心至、万物触手及”的5G愿景。

  中国移动副总裁李正茂表示,“5G在各个能力指标方面相比较于4G都会有巨大提升。如峰值速率可达20Gbps,达到4G的20倍;用户体验速率可达1Gbps以上,是4G的100倍;空口单向时延低至1毫秒以内,约4G的1/5,能效要达到4G的100倍以上。这些都是5G所追求的目标。”

  2015年11月,广东省政府与中电信签署协定,将在全国开展5G移动通信网络试用与部署,建设世界级的互联网数据中心(IDC)、云计算中心。在乌镇互联网大会上,中电信展示了“5G视角”视频和5G研发成果。

  中国联通网络技术研究院无线首席专家马红兵表示,当前运营商要考虑建设面向未来的网络基础设施架构,因为5G需要一个统一运营、统一部署和统一操作的网络架构,其应该可扩展、可升级。5G网络将是基于端对端的网络,而不是基于核心网之间一个单一的网络。对于5G时间表,马红兵介绍,中国联通即将进行5G实验室试验:2017年中国联通将建立5G现场展示馆,2018年将进行5G的实验室试验。

  不过,搜狐科技注意到,目前运营商落地仍然为4.5G。中电信内部设定目标:2015年年底出货超过500万台支持电信4.5G智能手机;2016明年一季度,由中国电信主导的千元以上机型均支持4.5G。中移动2016MWC展台仅展示一个5G平衡游戏,没有5G终端以及令人意外的应用展示。

  5G,距离用户还有多远?

  

  在2016MWC上,全球互联网公司、运营商、设备商5G应用玩得很“炫”,但是对于落地技术,4.5G似乎更为务实,因为今年就可以商用。5G商用将在2018-2020年期间,主要还有这几个事情没有准备好。

  1、5G标准还没有确定。

  2016年1月,工信部正式启动5G技术研发试验,这意味着我国5G发展进入技术研发及标准研制的关键阶段。工信部部长苗圩说,工信部将开展 5G技术试验和商用牌照发放前期研究,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制订。有分析认为,目前全球有力参与5G标准制定的主要是中国、美国和欧洲三个经济体。5G标准尚在争议中,目前,中国和欧洲在5G标准中拥有更多话语权。

  美国运营商AT&T将与爱立信和Intel共同测试5G网络,另一家美国运营商Verizon也计划在今年底前测试5G网络,此举可以认为美国希望通过推动5G商用获取更多“话语权”。

  爱立信中国副总裁兼CMO常刚接受搜狐科技采访时表示,5G和4G/3G不同,全球不可能搞出几个标准来,可能会统一标准,不会存在话语权之争。

  ITU还计划从今年初开始逐步定义5G技术性能要求。不过,国际电信联盟计划,5G标准将于2020年制定完成,至少要有4年的“争议期”。根据华为内部人士透露,由于5G标准存在分歧,因此相关讨论也采用“闭门”会议。

  2、巨大的投入。

  中兴通讯无线CTO向际鹰在接受搜狐科技采访时表示,5G资费一定比4G便宜,从设备商角度看,新技术一定会带来每比特成本的下降,以后5G资费会下降更多。而运营商对用户的收费,可能会受到市场竞争的影响。然而,5G的投资并不比3G、4G轻松。

  2014年,中兴通讯纯新增投入2亿元由于5G领(不包括Pre5G)域研发,2018年中兴通讯将在5G研发投入2亿欧元;华为已宣布,其已在包括加拿大、英国等地为5G投入200多位研发人员,并将在未来3年内投资6亿美元;

  由韩国政府牵头并联合产业界的5G研发计划,从2014年到2020年持将持续投入1.6万亿韩元,即15亿美元,并在2020年部署商用5G网络。

  业内人士透露,巨大投入存在潜在风险,一般规划在1-3年的小公司在5G方面基本上处于跟随地位,没有承担风险能力。

  3、终端还没有成熟

  TCL通信CEO郭爱平在接受科技科技专访时表示, 未来的5G应该是什么样子?今天展出只是研究中突破的一个,不可能全面展出来,标准的建立,设备、后台都做出来还需要好多年的时间,乐观估计需要到 2019年。由于5G速度快、延迟短的优势,VR虚拟现实应用有了用武之地。5G和虚拟现实是孪生姊妹。但是,现在5G到底是什么样子,终端厂商只能根据自己的理解来。

  郭平在接受搜狐科技专访时表示,尽管5G商用到2020年。5G不是简单的网络升级换代,而是全方位的重新构建。超大带宽、超低时延、海量连接数、高超速移动、全频谱接入等等,都要求5G在技术上迈上一个新台阶,因此,需要一个过程。

  5G能使人与人之间实现无缝连接,还将进一步加强“人与物”、“物与物”之间高速连接(智能穿戴等)。通信业资深专家项立刚在接受搜狐科技专访时表示,“5G是一场信息技术的革命,5G的高速和低延迟可以让用户改变赖以上网的终端,2G/3G/4G,用户不管玩得怎么炫,通信模式都离不开终端(上网使用PC、手机),而到了5G时代却迥然不同,用户同通讯方式不再是是单调的手机,可以是手表、眼镜、鞋帽或者随身携带的任何一个物体。”

  然而,常刚认为,5G目前仅是场景展示,应用落地还需要一定的时间,尤其是终端目前还没有成熟,需要一个过程。

  4、5G能够与4G/3G兼容吗?

  此前,有专家称5G能够与4G/3G“不会兼容。由于5G不是一种技术,而更像是一种标准“生态系统”,因此,5G将与4G保留一些向后兼容性。工信部计划,今年中国4G用户达到6亿目标。三大运营商忙于4G+,还不能集中力量攻克5G网络。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

×
20
完善资料,
赚取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