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五大挑战

物联网

776人已加入

描述

  “互联网+”给中国经济社会转型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战略机遇。

  这场机遇的正式表述并得到首肯,是2015年的全国两会。在当年的中央政府工作报告中,“互联网+”上升为国家战略。

  一年来,从国务院印发的《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到电子商务、物流、金融、大数据等具体行业,各部委出台的推动互联网融合及技术创新的近十项指导文件,再到各地方政府的“互联网+”行动计划,支持“互联网+”的政策体系逐渐形成框架。

  在国家和地方政策的鼓励支持下,国内各行业积极拥抱互联网,将互联网的技术和思维运用到生产、运输、营销、服务等环节,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不断涌现,中国经济由此多了一个新的转型活力。

  不过,《财经国家周刊》在过去一年的跟踪调研中发现,由于缺乏经验,也鲜有范例可循,在加上思维、技术以及运行模式等天然差异,摸着石头过河的“互联网+”,时有与传统业态融合发展不协调、不平衡的状态,也给国家治理体系和社会运行体系带来一些新的课题。

  国家发改委副主任林念修在2015年的一次会议上表示,要解决好“互联网+”面临的瓶颈制约,应该按照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的作用,将市场的力量和政府的作用更好地结合起来。

  创新与监管

  业态创新和监管滞后的矛盾一直存在,但“互联网+”时代,这一问题尤为凸显。

  一年以来,“互联网+”与传统业态融合产生的新业态带来惊喜的同时,也暴露出不少新的隐患和监管盲区,这给现有的监管体制和法制环境带来新挑战,矛盾最为激化的领域之一,莫过于“互联网+出行”。

  自2014年起,“网络约租车”,也即“专车”开始大面积进入公众生活。由于触及传统出租车监管体系的“非营运车辆不得载客牟利”的红线,2015年开始,专车在天津、广州等多地引发了与传统出租车行业的冲突,陆续被叫停。

  2015年10月,交通运输部发布《关于深化改革进一步推进出租汽车行业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和《网络预约出租汽车经营服务管理暂行办法》两个文件的征求意见稿,面向全社会公开征求意见。

  而为期一个月的公开征求意见后,关于“非营运车辆不得载客”等条款的分歧仍然较大。截至发稿时,交通运输部仍未发布正式规定,让积攒了大量用户的滴滴快的、优步、易到等“互联网+出行”网络平台仍然头顶“达摩克利斯之剑”。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副院长、互联网与信息法律研究所所长杨东告诉《财经国家周刊》记者,造成监管滞后的原因由来已久,并非“互联网+”时代独 有。目前,监管部门是各司其职,监管模式难免单一,而“互联网+”新业态下的创新往往是融合的、混业的,因此部门条块化的监管很难起到有效作用。

  杨东认为,创新意味着变革,面对新事物,相关部门可采取协同监管、混业监管的办法,打破部门之间的信息和监管孤岛。

  这只是“互联网+”时代的一个现实案例。这样涉及多方面的综合性问题,恐怕很难一蹴而就。基于给新业态一定发展空间所采用的包容监管的态度,可能需要适时给出明确的说法。

  政策配套与落地

  监管滞后的连锁反应,是“互联网+”与传统业态融合诞生的新业态领域,一些配套政策未跟上脚步。

  以互联网与传统批发零售业结合产生的电子商务为例,中国就业促进会执行副会长陈宇介绍,就业促进会与阿里研究院的调研统计显示,目前全国通过开设网店直接创业就业的人员超过1000万,其中超九成是中小型和个体网商。

  全国政协委员、浙江省政协副主席吴晶认为,在当前就业形势面临一定压力的背景下,以网络就业促进社会就业,对于解决社会就业、拉动内需和促进经济发展,都具有深远的意义。

  目前的问题在于,这些千万计的就业人员并不在政府部门的就业统计体系内,个体网商无法在户籍、子女教育等方面享有应有的社会保障。

  2015年6月,国办印发《关于支持农民工等人员返乡创业的意见》,对网络就业统计提出过相关要求。也有报道说,社会上大量涌现的各类O2O(线上线下业务)上门服务的一线员工,大多是与第三方劳务派遣公司签订合同,社会保险也通过第三方劳务派遣公司缴纳。

  《财经国家周刊》走访调查则发现,目前个体网商纳入就业统计体系和社保范围的工作仍未完全落实。据一些电商互联网平台的从业者反馈,目前仍有许多一线人员与电商互联网平台只是简单的合作关系,要靠个人单独缴纳社会保险。

  另一个案例是“互联网+创新创业”领域对小微企业的支持。

  小微企业在解决就业、促进创新和经济增长上做出了贡献,尤其在国家经济转型发展的形势下,承担“互联网+双创”引擎作用的主体正是广大小微企业。但一直以来,政府对小微企业的扶持措施,尤其贷款政策仍难落地。

  比如,2015年8月,国务院印发《关于促进融资担保行业加快发展的意见》,系统规划了通过促进融资担保行业加快发展,希望把更多金融“活水”引向小微企业。

  作为企业、个人和银行之间贷款的“桥梁”与信用“润滑剂”,融资担保公司在社会金融体系中发挥重要作用,很多中小微企业正是通过融资担保公司拿到银行贷款,进而渡过困境,获得发展。

  不过,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小企业局副巡视员韦向群认为,由于我国小微企业融资担保业务规模比较小,担保机构本身实力有限,再加上风险承担机制未建立,小微企业想要获得融资担保,仍然不易。

  网络基础设施滞后

  “连接”是全国人大代表、腾讯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马化腾在近年的演讲中提到最多的词。他认为,经济社会发展至今,互联网已不再是虚拟经济,而是主体经济社会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经济社会的每一个细胞都需要与互联网相连,互联网与万物共生共存,这成为大趋势。

  这意味着,“互联网+”的本质是传统产业的在线化、数据化,只有“在线”才能实现数据的沉淀、挖掘和使用。在线化、数据化之后就可以通过大数据反过来指导生产经营和管理。

  因此,“互联网+”离不开云计算、宽带等网络基础设施。近几年我国宽带网络发展很快,已具备了较好的发展基础,但仍然存在网速相对较慢、网费还偏高等问题。

  全国人大代表、上海社科院经济研究所副所长张兆安指出, “国家要实施‘互联网+’计划,很重要的一条是要把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好。目前我国的信息基础设施建设还比较滞后,尤其在农村。”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总经济师陈文玲也向《财经国家周刊》记者表示,我国要提高互联网的渗透率,就需要基础设施的支撑,而我国现在互联网硬件发展水平比较低,还处于中下水平。

  特别是城乡、中西部的“数字鸿沟”,严重制约信息经济的深入普及、应用。调查发现,西部地区与东部地区的电子商务合作大都处于劣势,发展空间局限在初级生产和原材料销售环节,影响了当地产业的转型升级。

  对于网络基础设施方面的差距,国家层面已经作出部署。******三度敦促提网速降网费,工信部和三大电信运营商的行动方案也先后公布,推进光纤到户和宽带乡村工程,力争今年基本实现所有设区城市光纤网络全覆盖,20M以上高速宽带用户比例超过50%。

  混业发展与跨界人才

  虽然传统产业和互联网行业经过多年的发展,各自领域都积累了众多人才,但在“互联网+”时代,既懂互联网、又深谙传统产业的双重人才却仍显匮乏。

  相对于传统行业,互联网行业的人才需求远远大于供给。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报告显示,2014年我国移动互联网行业应用开发人员需求量是200多万,但实际从业人员不到70万,未来5年,中国互联网的人才缺口将达1000万。

  有人提出,在未来,传统行业中懂互联网的才是真正的人才。实际情况是,与低技能的劳动力相比,适应“信息经济”发展的相关专业人才非常短缺。

  以“互联网+金融”为例,这一新兴领域目前对复合型人才可谓求贤若渴。一位P2P平台相关负责人介绍,在互联网金融行业,运营和产品经理是一个 典型的复合型岗位,理想的员工是既懂互联网,又懂金融,但当下这种复合型的人才少得可怜。“我们招聘时只能降低要求,不要求懂金融,能招到一个在互联网企 业做运营推广、有成功案例的人就值得庆幸了”。

  互联网金融企业蚂蚁金服集团的一位负责人表示,这几年蚂蚁金服集团也从传统金融机构挖来不少人才,但这些传统金融人才到了互联网金融公司,也存在思维和技术欠缺的问题,依然要学习如何运用互联网思维创新产品和服务。

  人才窘境也与目前高校的人才培养体系密切相关。波士顿咨询公司董事经理李舒认为,随着“互联网+”新技术新业态的不断涌现,高校人才培养体系与企业实践产生了脱节,教学方式及内容没有及时跟进,以致高校毕业生无法满足企业用人需求。

  李舒表示,高校层面需要改变的不仅是学科设置,还要在培养方式上引导高校和企业尽快建立并完善包括实习基地、定向培训等合作机制,最大限度优化人才供需双方的对接。

  传统企业“+互联网”难

  随着“互联网+”的时代潮从最初的消费市场吹向产业和公共服务领域,传统企业、政府机构如何“+互联网”的问题越发受关注。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总工程师阎保平表示,在信息社会,互联网是最重要的生产力之一,互联网正深度影响和改变着传统产业,正为它们注入新的血液和能量。

  然而,《财经国家周刊》记者调查发现,虽然一些优秀的传统企业正在积极向互联网转型,但仍有不少传统企业拥抱“互联网+”及转型的成效并不显著。

  造成这一状况的首要原因在于传统企业的观念还比较落后,认识还不到位。

  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沈潇博士说,有人以为把产品用互联网概念包装一下,或者在称谓里加上“互联网”三个字,就是“互联网+”;有人认为“互联网+”是大企业考虑的事,中小企业除了电商都跟“互联网+”扯不上关系。

  阿里巴巴副总裁、阿里研究院院长高红冰认为,目前我国的传统产业存在较为严重的观念固化现象,具体体现在承袭信息化老路,对云计算、大数据等基础设施服务缺乏必要的了解和应用,也没有很好地适应消费者作为主导的商业格局的转变。

  影响传统企业“+互联网”的另一大因素,在于传统企业大多是基于工业时代的思维构建的,管理体系严格、文化风格严谨、拥有出色的执行力,这些特质更适合维持现有业务,而与互联网创新要求并不完全吻合,互联网化需要新的商业模式、新的架构。

  真格基金创始人徐小平认为,传统企业要向“互联网+”转型并不轻松,不只是“外来者”传统企业,即便是互联网“原住民”,也很难在这个世界里都能竞争、生存并胜出。

  可如果能够开放心态,大胆启用互联网人才,让他们在决策和股权上成为企业转型的主导力量,让自己的传统业务被这些人“加”进来,就能增加转型的成功率。

  “相当一批渴望转型的传统企业家既不太懂互联网技术,也不太具有互联网思维。如果依旧在原有体系内开展互联网化转型,那么传统的一切都将面临挑战。是否有足够的觉悟与准备,成为决定转型成败的关键。”徐小平说。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

×
20
完善资料,
赚取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