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 光纤光栅传感迈入机遇期!产业变革迎来微光之力

电子说

1.3w人已加入

描述

编辑:感知芯视界 Link

光纤光栅,作为智能传感器的重要组成部分,因体积小、抗电磁干扰、耐高温高压、易于组建大规模传感网络等独特的优势,在工业科研、基建工程、交通运输、电力装备等领域获得了广泛应用。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光纤传感解决方案市场规模达到93.5亿元,预计2023年,市场规模将约117.5亿元。

而今,随着新能源、机器人、无人机、商业航天、生物医疗、大数据及AI等新质生产力行业高速发展,对传感技术提出更多新型的需求,光纤光栅传感正迎来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

在阵列光纤光栅技术领域,一家名为尚宁智感的企业,已经持续耕耘超过十年,在行业中影响力日益突出,在此背景下,感知芯视界采访尚宁智感创始人——总经理邵洪峰,了解产品的同时,发现应用场景的需求及前景,洞察光纤光栅传感器发展格局。

独家专访

夯实技术实力,打造高质量产品

创立伊始,尚宁智感针对行业发展趋势,创造性地提出“光纤进物”的技术理念。采访中邵洪峰解释:光纤技术一直有两个重要的应用方向,一是作为光通信中的传输媒质,一是光纤的传感功能。光纤最先被广泛应用在光纤通讯领域,经历了长途干线传输、城域网、光纤到路边或小区、光纤到楼宇和办公室等发展阶段,直至光纤到户开始贴近用户端,如今几乎家家都有光纤端口的存在。

随着物联网产业持续发展,万物互联趋势不断加深,光纤与物联网技术的结合愈发紧密,利用光纤的传感功能,使其为物联网感知层基石技术,在物联网系统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因此,尚宁提出“光纤进物”的理念,将光纤传输与感测技术和物联网紧密结合,将感测光纤植入“物”体内,光纤即物体的“神经”,使物体本身具备了感知功能,再结合数据处理和算法、人工智能等技术,形成真正的智能物体,甚至可以由“万物互联”演进为“万物互感、万物互知”。

尚宁智感认为,实现“光纤进物”,目前普通的通信光纤显然不能满足这类新的需求,因此公司围绕“光纤进物”应用需求开发了专有的特种光纤产品,在一根长达数公里的光纤上布设成千上万个光纤光栅感测单元,感测单元的数量和位置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设计加工。与此同时,公司就如何实现感测光纤埋入物体内的技术进行了深入研究,一方面通过设计开发新型结构的特种光纤,实现了感测光纤埋入材料后的高存活率和长期使用寿命。另一方面,通过检测埋入感测光纤的物体的性能,证明埋入光纤对物体结构没有造成明显的影响,功能正常。以此为基础,公司充分发挥光纤感传一体、多点复用以及与材料埋入复合的特点,围绕光纤进物的应用场景开展一系列应用开发。

独家专访

夯实技术实力,打造高质量产品

为了实现“光纤进物”的目标,让光纤传感赋能各大行业,尚宁智感针对不同应用场景,提供多种行业应用解决方案。目前,核心业务主要集中在新能源与航空领域。

就新能源领域而言,尚宁智感为储能电池监测提供大复用量阵列光纤光栅,实现电池芯级的实施在线监测,将电池异常报警提升为预警,有效守护电池安全;在氢能源领域,针对氢气瓶安全,能够提供储氢瓶生产过程监测到交付验收测试到使用全寿命期的实时在线监测系统方案;

而在风电领域,为解决风机安全运维的问题和提高风机发电效率,公司提供埋入叶片式阵列光栅监测系统,可实现叶片整体结构健康和载荷全时全域监测。

在航空领域,尚宁智感的阵列光栅感测系统,正全方位应用于飞机结构设计验证试验、飞机结构件生产过程监测,以及智能复材结构的实时在线监测和各类环境、动态、静态试验的监测中。

如今,随着半导体、机器人、医疗器械等产业迅速发展,对感测技术的需求进一步提升,尚宁智感正在将阵列光纤光栅感测的实力引入这些行业。半导体晶圆加工过程监测、医疗机器人介入段的定位与形状监测已有项目正在测试当中,尚宁智感在光纤光栅领域持续深耕的实力,也将为新兴行业的进步注入发展动力。

独家专访

紧随未来趋势,奔赴光纤传感未来

伴随着技术不断进步,全光纤微型化、高精度实用化、实时化、多功能集成化、智能化和网络化的趋势在光纤光栅传感器领域不断深化。

邵洪峰表示,各大应用行业的兴起,成为光纤光栅传感发展的沃土,为产业升级创造了不小的机遇,但同时也面临着性能、规模与成本的挑战。为此,尚宁智感不断与行业用户、科研合作单位、有关部门等保持协作,持续关注国家发展重点需求和社会发展实际需求,并不断与各行业用户加强合作与交流,针对痛点开发创新性解决方案。

除了产品级的更新,全新的感测手段和工具带来全新的监测数据,也带来了海量的数据难题和使用需求,针对此,尚宁智感将联合应用行业专家、数据分析专家,开展数据分析和行业应用工作,为用户带来更加智能化的体验升级。

“以万体有感、使物我相知”,是尚宁智感的理想和期望。未来,怀揣着这个目标,尚宁智感将不断开拓,深耕阵列光栅光纤感测技术,与合作伙伴携手,共同迈入创新应用的新时代。

*免责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文所用图片、文字如涉及作品版权,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删除。本平台旨在提供行业资讯,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感知芯视界立场。

今日内容就到这里啦,如果有任何问题,或者想要获取更多行业干货研报,可以私信我或者留言

审核编辑 黄宇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

×
20
完善资料,
赚取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