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度敏感性药品不同储运容器的温度监测方法

描述

在上篇文章中,我们深入探讨了温度敏感性药品在运输和储存过程中面临的挑战,了解到温度的微小变化都可能对药品的化学结构和生物活性造成不可逆转的损害。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进一步探讨药品不同储运容器的温度监测方法

温度敏感性药品的不同储运方式

温度敏感性药品的储运方式对其质量至关重要。温度变化可能导致药品的含量、有关物质、效价等质量指标发生明显改变。因此,温度敏感性药品的储存和运输需要满足特定的温度要求。一般来说,这些要求通过两种系统来实现

 

主动控温系统

 

通过电力或其他燃料源维持恒温环境,确保药品在整个储运过程中保持在所需的温度范围内。常见的主动控温设备包括:

 

● 冷库:用于大批量药品的长期储存,温度范围通常为2℃至8℃   

● 冰箱:用于小批量药品的短期储存,常见于医院和诊所      

● 培养箱:用于需要特定温度环境的药品或生物制剂的储存和运输,温度范围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调整

● 冷藏车:用于药品的长途运输,车内装有温控系统,确保药品在运输过程中保持恒定温度

 

被动控温系统

 

通过使用蓄冷剂(如冰袋、冰盒、干冰、液氮)进行能量交换来控制温度。这种系统不依赖外部电力,适用于运输过程中对温度的短期控制。常见的被动控温设备包括:

 

● 保温箱:使用冰袋或冰盒维持箱内温度,适用于短途运输或短期储存   

● 干冰运输箱:利用干冰的升华吸热效应,维持低温环境,适用于需要低温运输的药品      

● 液氮罐:利用液氮的低温特性,适用于超低温储存和运输,常用于生物制剂或特殊药品的储运

 

如何选择合适的储运方式?

● 冷库、冰箱、培养箱、液氮罐主要用于温控药品的存储。冷库和冰箱适合中短期存储,培养箱适合需要特定温度环境的存储,液氮罐适合超低温要求的药品。

● 冷藏车、保温箱、干冰运输箱、液氮罐主要用于温控药品的运输。冷藏车适合长途运输,保温箱适合短途运输,干冰运输箱适合低温运输,液氮罐适合超低温运输。

 

在选择储运方式时,需根据药品的温度敏感性、运输距离、运输时间等因素综合考虑,确保药品在整个储运过程中保持稳定的温度环境,保证其质量和效力。

 

温度敏感性药品储运温度记录仪

对于低温容器、干冰或其他使用外接探头的细胞和药物运输的温度监测,使用外接探头的 LIBERO CE记录仪是最理想的选择。可以简化已知稳定性数据药品的存储和运输过程。


 

温度监测

它的测量范围很广,从-200℃...+400℃。支持多达8个温度报警级别,允许将MKT(平均动能温度)和持续时间作为报警条件。用户可以为单个产品创建温度配置文件,确保温度监测的精准和灵活。

 

LIBERO CE的报警功能具有开关选项,可在清洁运输箱或重新填充液氮时关闭并重新开启报警功能,非常实用。该记录仪可重新配置,且可重复使用,使用寿命长达3年。外接Pt100探头和M8连接器确保高精度温度数据的可靠传输。

 

应用案例一:液氮罐

使用外部探头监测液氮罐温度可能包括以下步骤:

 

● 将LIBERO CE 温度记录仪安装在液氮罐的盖子上

● 配置LIBERO CE 温度记录仪的参数

● 灌装、启动和交付过程

● 最后的再填充液氮

● 读出数据并停止数据记录仪

● 返还并重新开始校准

 

应用案例二:干冰运输箱

使用LIBERO CE温度记录仪监测干冰运输箱温度可能包括以下步骤:

 

● 将支架和LIBERO CE 温度记录仪安装在箱外

● 将探头固定在干冰运输箱内部

● 配置LIBERO CE 温度记录仪的参数

● 灌装、启动和交付过程

● 读出并停止

● 返还并重新开始

 

 

应用案例三:冷冻柜、冰箱和室内环境

使用LIBERO CE温度记录仪监测冷冻柜、冰箱或室内可能包括以下步骤:

 

● 安装支架和LIBERO CE 温度记录仪

● 将探针置于冰箱或冷冻柜或房间内

● 配置LIBERO CE 温度记录仪的参数

● 启动和储存过程

● 持续检查和读出数据

 

 

总结

LIBERO CE的技术优势:


 

● 广泛的测量范围:从-200℃到+400℃,适用于液氮罐、干冰保温箱等多种温度环境
 

● 高精度监测:通过外接Pt100温度探头,精确监测细胞和药品配送时的温度

● 灵活的报警设置:支持8个温度报警级别,允许使用MKT和持续时间作为报警条件,并能为每个产品创建不同的温度配置文件

● 便捷的报警功能:报警功能可开关,适用于运输箱清洗和液氮罐重装液氮的情况

● 长寿命和大容量:可重复使用3年,最多存储75,500个温度值

● 可靠的数据传输:外接Pt100探头和M8连接器确保高质量数据传输

● 操作简便:通过USB接口下载PDF报告,无需额外软件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

×
20
完善资料,
赚取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