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车
我国充电基础设施建设远落后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据工信部统计数据,我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已经超过50万辆,而截至2015年底,全国只建成了3600个充换电站、4.9万个公共充电桩,远不能满足超过50万辆新能源汽车的充电需求,与2020年1.2万座集中式充换电站、 480万个分散式充电桩的规划目标相距甚远。照此测算,若5年后达到规划目标,充电桩数量的年增速需达到150%。
从2014年的数据来看,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将近十万辆,但充电桩仅有三万多个;2015年我国新能源汽车的生产量逼近了33万辆,但是在2015年充电桩仅建了2.96万个,从比例来看,大概八辆车才配一个充电桩。
2015 年,纯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累计产销量已超50万辆;预计到2020 年,纯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生产能力达200 万辆、累计产销量超过500 万辆。
到2020年充电基础设施分场所建设目标
充电设施与车的配置一般是公交车1:3、乘用车1:5 考虑。我们假设全部按照乘用车标准1:5来配置充电桩,则2020 年充电桩市场规模保守预计可达1000 亿元;按照国外比较成熟的市场来看,充电设施与车比例要达到1:1或者是1:1.2,而我们即使按比例1:3来配置充电桩的话,那2020年我国充电桩的市场规模远超1000亿元,有可能达3000亿,未来这一市场无疑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
2020 年充电市场规模(预计)
根据财政部、工业和信息化部等部委联合发布的《关于“十三五”新能源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奖励政策及加强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的通知》,各省区市要获得新能源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建设、运营奖励补助资金,需达到一定的推广规模。
其中,北京、上海、天津、河北等大气污染治理重点区域和重点省市,2016年新能源汽车(标准车)推广数量应不低于3万辆,且推广数量占本地区新增及更新的汽车总量比例不低于2%。此后逐年上升,到2020年推广数量应不低于7万辆,占比不低于6%。中部省和福建省,2016年新能源汽车推广数量不应低于1.8万辆,占比不应低于1.5%;其他省(区、市)2016年推广数量不应低于1万辆,占比不应低于1%。在此基础上,推广量越大,奖励补助资金越多。
国家财政奖励十三五期间最高250亿,地方补贴2016年4月前落地,今年二季度开始充电桩建设明显加快。
4月1日,国家能源局印发《关于2016年能源工作指导意见的通知》,其中提到2016年,计划建设充电站2000多座、分散式公共充电桩10万个,私人专用充电桩86万个,各类充电设施总投资300亿元。
河北、上海、北京、深圳等多省市相继明确了充电设施建设规划,并颁布充电设施建设运营补贴标准。4月1日,河北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全省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建设的实施意见》提出,到“十三五”末,河北省建设充电站1970座,充电桩65000个。根据《上海市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专项规划》,到2020年,全市充电桩将超过21万个,是2015年的约10倍,基本满足26万辆新能源汽车的充电服务需求。2016年北京将在现有5008根公共充电桩的基础上,再建设5000个公用充电桩,市公共充电桩数量实现“破万”,在私人用桩方面建立25000-26000台桩。深圳到2016年底,将再建成18.4万KW的充电设施,若以8000KW等同1000台充电桩来计算,18.4万KW相当于约23000台充电桩。
面对如此蓝海,各路资本自然不会坐等这么大的蛋糕被他人瓜分,都想要在充电桩市场的争夺战中占得先机。去年年末开始,充电桩企业纷纷发布2016年发展战略,甚至是2020年的发展目标,加快圈地步伐。包括充电运营商、设备生产商、整体解决方案商的各方力量已经积极参与到充电基础设施的建设中,其中包括国家电网、南方电网、中石化、普天新能源等央企,北汽新能源、京能集团、华商三优等国有企业,还有比亚迪、富电科技、特锐德、聚电、奥特迅等民营企业。
近日,作为充电桩建设的主力军,国家电网正式启动了 2016年电源类第二次招标,包括了水电控制装置和充电设备两类,前者只有5套,后者约6600多套,这也是国家电网今年以来启动的首轮充电桩招标。此轮招标直流充电设施招标占据了主导地位,6000多个直流充电设备中,高速路直流充电设施达412个,相比2015年的国家电网充电设备招标力度又进一步加大,首轮的总体规模预计在6亿—7亿元左右。有业内人士表示,今年国家电网的充电桩招标金额约50亿元,远高于往年同期,除了在4月完成的这一批招标外,今年5月、9月还将有两批充电桩招标。
国家电网招标采购量大,约占国内总需求的半壁江山,直流快充的投资成本是交流慢充的2.5倍多,利润水平相对高很多,对充电桩企业而言,国家电网的招标无疑是一块“大蛋糕”。
充电桩行业分设备和运营两块,设备企业已经率先受益,而运营企业由于盈利模式尚处于摸索阶段,短期还无法兑现业绩,但长期具备想象空间。
政策及市场环境对充电基础设施建设的大力支持,给予了充电桩行业更多乐观的期待。但是,在充电桩行业飞速发展、充电桩企业数量大幅增加的同时,问题也随之显现。充电基础设施建设依然存在很多制约因素:商业模式不清晰、车桩标准不统一、兼容性差、充电桩质量参差不齐等;另外充电桩在支付渠道、信息收集方面都是孤岛运营,无法互联互通。
思考1: 新老充电桩兼容如何解决
充电桩本身并没有很高的技术含量,也正因为如此,有实力的企业展开了一轮博弈,都企图用自己的影响力来成为主导者,政府作为利益的参与者之一并没有及时的出手,直到2015年年底,新的充电设施国标才出台。
2016年1月1日起,新修订的电动汽车充电接口及通信协议5项国家标准开始实施,其对充电接口和通信协议进行了全面系统的规范,尤其是在充电兼容性上有了很大突破,确保了电动汽车与充电设施的互联互通。而在此之前,很多充电桩已经建设完毕,更多充电桩产品已经在生产线上,老的桩和车,兼容性是存在问题的,这些都造成了很大的资源浪费和潜在的矛盾,解决充电桩不兼容造成的充电难题刻不容缓。
思考2:商业模式如何探索
不管行业如何躁动,市场始终是残酷的,可持续的商业模式才是王道,而商业模式的创新更是“可持续”的前提。
充电桩众多企业在疯狂建桩同时,除了对于市场占有率之外,如何在互联网时代将充电桩转化为可变现的入口,也是必须去思考的课题。
在充电桩产业链中,运营环节至关重要,因其决定着行业的整体盈利模式。从中长期来看,充电设施运营是最具有潜力的环节,但充电设施运营如何盈利是最大难关。
互联网时代下,充电桩将完成从设备硬件到智能运营平台软件的角色转变,充电站(桩)的商业价值也从单一的充电业务发展为以充电桩为入口的充电服务费、售 电、广告与保险、4S维修、租车等和以衣食住行为终端等需求的互联网金融和大数据服务新的利润产生点。但是谁到底能因此挣钱不得而知,跟收取充电服务费一样,这些方式短期都看不见盈利。所有互联网金融和大数据服务等一切新的利润产生点,都要建立在电动汽车已有相当大的保有量的前提下,以及充电桩已形成规模并培养了用户的基础上。可眼下的市场,几乎还在跑马圈地中,谈盈利为时过早。
思考3:互联互通
目前充电桩市场仍存在资源分配不合理、使用效率低下的问题,除了要解决电动汽车与充电设施的互联互通,还急需建立统一的电桩运营管理平台,通过数据共享、系统接入、开放合作的方式打通各个充电运营商、汽车厂商、合作伙伴充电管理系统,形成统一、便捷的充电服务网络,达到真正意义上的互联互通。
结语:充电设施一直是新能源车尤其是电动车发展中的桎梏,虽在政策引导和行业人士的共同努力下,已获得较大进展。但标准的制定与执行、技术的融合需要行业间进一步联合和互通。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