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知、地图与驾驶构成Mobileye在智能汽车领域策略

汽车导航系统与GPS

2人已加入

描述

  Mobileye将与意法联手合作研发下一代将用于自动驾驶的EyeQ5芯片。尽管这个消息是在一次电话会议上提到,2018年才能开始提供工程样品,最终的成品出来之后很有可能与现在有所区别,但是从这块芯片,以及Mobileye近期的其他动作来看,能够看出Mobileye的一些自动驾驶布局。

  关于Mobileye在自动驾驶的路线规划,在拉斯维加斯的CES上,其创始人兼CTO Amnon Shashua第一次做了详细介绍与解读。在一个小时的演讲里,Shashua将重点放到了自动驾驶所需要的高精度地图以及车辆的决策之上。在CES上公布已经与通用、大众在Roadbook数据采集上进行合作之后,二月份表示与日产达成合作协议。

  从时间点来看,虽然对于这款产品何时亮相还有些疑问,但是至少从Mobileye公布的时间点来看,EyeQ5很有可能将会在Mobileye于2019年提供的系统级解决方案中起到很重要的作用。如果进度顺利,EyeQ5能够在2018年上半年提供工程样品,供给车企进行测试调整,到下半年可以提供首批包含全套应用程序以及SDK,2019年上车使用就有了可能。而且,消息中并没有提到,这个方案具体如何应用。一般来说,这套方案肯定会在样车上进行测试,如果当时直接用在量产车型上,也只能说明,测试这个环节,已经在之前悄悄完成了。那么,除了EyeQ5之外,Mobileye还要做什么呢?

  其实,早在CES的演讲中,Shashua就提到,关于自动驾驶的实现,一共包含三个方面:感知、地图与驾驶策略,将这三个方面的内容加起来,就是Mobileye想为自动驾驶提供的答案。具体在这三方面怎么做,咱们一个一个看。

  感知环节的重要性

  以摄像头起家的Mobileye,环境感知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在CES的会议上,Shashua的重点放在了地图上,捎带讲了讲驾驶策略,关于感知则没有提及。在四月中旬高盛的一次会议上,Shashua通过半个小时的演讲,重点讲了下Mobileye在感知这块具体想做什么。在演讲中,Shashua提到,感知的作用主要在四个方面:

  1、识别道路上移动/固定的物体

  2、识别出道路分割线以及其他交通标识

  3、在道路上没有分割线或者分割线不清晰的情况下,分辨出那些是可以通过的空间,并勾勒出可通过空间与其他部分的隔离线

  4、可驾驶的路径:在识别出可通过空间之后,找到一条可供于驾驶的路线

  其实单看这四个作用的话,基本上就是人类的眼睛以及大脑中的图像处理所起到的作用,总体来说,就是看清楚周围都有什么,然后知道该怎么开车。前面两条相对来说实现较为简单,难度在于如何保证准确率和实时性,而后面两条则是重中之重,也是难点所在。在道路车道线清楚,各类标识清晰的道路上实现自动驾驶是相对简单的,但是道路本身缺少车道线的情况也并不少见,并不只是在国内,国外同样如此。在道路全部符合自动驾驶的要求之前,实现自动驾驶,就要靠系统的智能化。Mobileye的深度学习算法在下段时间的重点也放在了这里。

  在Mobileye的规划里,做到这件事情,需要8个摄像头。因为在安全自动驾驶状态下,车辆需要能够看到360°环境下的事情,尤其在城区内,周围环境相当复杂,不能有任何忙点,因而在每个角度都必须要有摄像头用以监控。不过,Shashua也表示,并不是指8个摄像头就可以让车辆拥有完全自动驾驶的功能,而是说车辆要自动驾驶至少要有这样一套传感器系统。因为从摄像头起家,目前已经量产的各项ADAS功能也都是基于摄像头产品,所以在固有的认知中,提到Mobileye和感知,想到的就是摄像头,但并不代表,Mobileye的方案中,不会用到其他类型的传感器。

  这次演讲中,Shashua就明确提到,感知环节需要有冗余设计,在不同的层面,需要的冗余设计不同。在探测其他物体时,需要的冗余是激光雷达与毫米波雷达;在车道识别的时候,需要的是高精度地图,有时候也需要激光雷达;在最后的驾驶路径上,同样需要高精度地图。去年3月份,Mobileye与法雷奥达成合作协议,除了共同研发驾驶辅助技术之外,两家还建立独家合作伙伴关系,将法雷奥的激光扫描技术与Mobileye的图像处理技术合并到一起,共同研发视觉与激光扫描技术,并将新技术用在自动驾驶汽车之上。虽然Mobileye自己并没有激光雷达或者毫米波雷达产品,但是这并没有妨碍,他已经为自己找到了一个合作伙伴。从这个角度来说,EyeQ5芯片支持多种传感器,并有传感器融合技术,也很好理解了。

ADAS和无人驾驶汽车的未来,智能汽车传感模块解决方案,智能汽车BMS和360环视解决方案等术应用请移步【第三届·中国智能汽车技术暨应用高峰论坛
会议详情戳下图可跳转

  地图与驾驶策略

  关于地图测绘,Shashua做出的解释包含三个方面:Roadbook、高精度定位以及可行驶的路径。上面提到,Shashua认为地图是对感知系统的一个冗余设计,除了依靠图像识别之外,地图在进行车道识别与提供可行驶路径上能够起到独特的作用。关于Roadbook与高精度定位内容。而关于驾驶策略的内容,是另外一个重点。看清楚周围环境,并知道自己在哪儿之后,自动驾驶所需要解决的最重要的问题,依然是怎么去开车。感知与定位都是辅助手段,其决定性作用的还是最后的操作。这也是Mobileye要联手意法研发EyeQ5的原因。

Mobileye

  EyeQ5在运算性能上的表现只是一个方面,更重要的是,在这块芯片上,Mobileye将为车企提供一整套标准的操作系统与软件开发包(SDK)。SDK的作用除了让车企开发进行神经网络的原型设计和开发,并将其嵌入EyeQ5之外,还能够访问Mobileye预先训练的网络应用层。

  通过长期在图像识别上的积累,以及深度学习算法,让控制单元能够很快计算并得出可通行的路径方案,然后通过实际的训练,深度学习算法还能够让系统逐渐掌握驾驶车辆的经验。但是从Mobileye来说,如何具体去操控车辆并不是其擅长的地方,如果在其提供的算法基础之上,车企再以自身在车辆控制上的经验去进行优化或者再次开发,系统将会表现得更好。或许这就是EyeQ5被设定为开源的原因之一。

  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说,允许车企自行定制方案,除了能够提供差异化方案之外,车企自己对于控制算法的掌控也是一个重要原因。EyeQ5的出现,把Mobileye的一系列动作串成了线。关于系统级解决方案,做一个推测的话,可能是一个传感器+EyeQ5的集成,包含图像识别、激光扫描、驾驶策略等控制算法。未来随着Mobileye合作商的增加,这个圈子也可能会变大。随着Mobileye在自动驾驶布局的逐渐显露,各家在路线上不同、产品开发上的侧重点、深度学习使用方式的不同都已经愈加明显,竞争的态势也愈来愈加激烈。

  其实,在四月份的演讲中,除了感知之外,Shashua还特别提到了关于深度学习架构上,End-to-End和Semantic Abstraction(语义抽象)的区别,以及Mobileye为什么选择后者的原因。关于深度学习的这两个不同架构究竟有何区别,Mobileye做出这个选择的原因又在于什么?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

×
20
完善资料,
赚取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