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中国北斗导航系统可取代美国GPS

电子说

1.2w人已加入

描述

  渔民经常讲,现在出海就放两个东西,第一放妈祖,第二放北斗,要拜就拜两个,可见北斗对他们有多重要。”

  《中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白皮书6月16日发布。发布会上,中国卫星导航系统管理办公室主任、北斗系统新闻发言人冉承其介绍: 北斗系统(BDS)可用性指标已经达到99.996%。总体计划目标是在2018年前后发射18颗左右的卫星,为“一带一路”的沿线国家提供基本服务,2020年左右要完成全球系统建设。

  根据白皮书内容,BDS从2012年开始被应用到中国大陆和周围部分亚太地区,它的起步不仅比美国的GPS晚了20多年,还大幅落后于俄罗斯的格洛纳斯系统。中国之所以推动自主开发卫星导航系统,是因为它与追踪位置信息以及军事、安全方面的需求存在直接关联。

  虽然起步较晚,但中国自我评价认为在过去四年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北斗系统新闻发言人冉承其6月16日举行记者会表示“部分地区性能略优于指标要求。如在北京、郑州、西安、乌鲁木齐等地区,定位精度可达7米左右;在东盟国家等低纬度地区,定位精度可达5米左右”,“今年试行的高精度强化系统一旦建成,精确度将得到质的飞跃,达到10厘米以下”。他还表示“BDS芯片的工艺线已达40纳米,处于国际领先水平;自主芯片的性价比已超国际同类产品,最便宜的芯片在10元人民币以内”。

  北斗有多牛?

  首先,来认识一下北斗。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BDS)(以下简称北斗系统)是中国自主建设、独立运行的卫星导航系统,为全球用户提供全天候、全天时、高精度的定位、导航和授时服务的国家重要空间基础设施。

  当前,全世界被联合国卫星导航委员会认定的供应商只有美国的GPS、俄罗斯格洛纳斯、中国北斗、欧洲伽利略这四款,其中实现正式运行的只有中美俄三个国家。

  北斗已经走在了欧洲伽利略的前面。而与GPS相比,北斗的在轨高度比GPS高1.8倍,因此其接收机的信号盲角比GPS小,通讯覆盖率更高,精度也更高, 在2020年北斗完成全球组网后,其定位精度将达到惊人的亚米级,成为世界上精度最高的导航卫星系统,这一点今天的GPS也难以匹敌。“ 如果用这个高精度应用服务约车,我们就不需要靠电话来喊最后一百米、最后十米,这个车可以直接开到你的脚底下。”冉承其说。

  “自2012年北斗系统提供区域服务以来,系统持续稳定运行,完全满足指标要求,定位精度优于10米。”冉承其说,从定位精度来看,在北京、乌鲁木齐、西安等重点地区,北斗的定位精度已经优于5米,在低纬度如泰国等地区的精度也优于5米。

  “北斗系统有独具特色的技术体制。”冉承其说,比如国际首创由地球静止轨道、倾斜地球同步轨道、中圆地球轨道3种轨道卫星构建的混合星座;国际首创导航定位、短报文通信、差分增强融合技术体制;提供多频点导航信号和短报文通信特色服务。

  北斗将如何改变我们的生活?

  北斗不止高大上,也很接地气,它也是我们生活的好帮手。

  比如在车联网上,北斗可以解决车辆安全情况报告,减少空载率。在船联网上,可以实现应急救援、灾情预报、天气预报。在物联网上,实现了产品追溯、食品安全监管等。在人联网方面,可以帮助关爱、看护老人、小孩等等。

  发布会上,冉承其展示了自己佩戴的一块北斗时空手表。“这块手表看似简单,却可以直接接收北斗卫星导航信号,时间精度非常高,可以达到50纳秒,应该是世界上精度最高的手表。它还可以定位、导航,还有计步器等其他功能,产品目前已进入市场。”冉承其说。

  冉承其介绍,北斗系统已在高精度应用行业占领了中国主流市场。去年北斗高精度板卡超过了12万片,天线是50万支,分别占国内30%和90%的市场。 今年一季度,在中国境内出货的智能手机,使用北斗芯片的超过30%。

  海上应用也是北斗的最重要方向之一。北斗系统可以快速进行位置报告,同时具备短报文服务,这在移动通信不健全、不发达的地区,优势特别明显。 目前中国已经在沿海的4万多条渔船上都装了北斗的应用终端,可以跟手机进行并网运行,大大解决渔民海上通信的需要。

  中国北斗将成“世界北斗”

  中国卫星导航系统最早发展于上世纪70年代,当时被命名为“灯塔”计划,不过该计划由于受到当时技术和资金的限制,最后被迫搁置。

  白皮书提到,20世纪后期,中国开始探索适合国情的卫星导航系统发展道路,逐步形成了三步走发展战略:2000年年底,建成北斗一号系统,向中国提供服务;2012年年底,建成北斗二号系统,向亚太地区提供服务; 计划在2020年前后,建成北斗全球系统,向全球提供服务。

  “我们与美国的GPS、俄罗斯的格洛纳斯、欧洲的伽利略都开展了系统间的深度合作。与美合作已经完成了政府间的两次会谈,签订了政府间合作会谈的协议和声明。”冉承其说,中俄关于北斗和格洛纳斯系统的合作,在中俄***定期会晤框架下,专门成立了中俄北斗和格洛纳斯系统重大项目合作委员会,在项目委员会的机制下,双方进行了多次磋商,签署了相应的联合声明和应用合作协议。北斗和伽利略合作已经完成了相应的频率协调,正在开始建立双方政府层面的合作机制建设。

  “在多边合作方面,我们积极参与联合国等相关组织。比如,在联合国框架下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国际委员会,中国是原始成员国,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另外,我国也积极参与国际电信联盟等组织。”冉承其说。

  “据初步统计,北斗的产品、带北斗功能的产品,已输送到全世界30多个国家。技术合作还要比这更多一些。”冉承其说,北斗系统需要改进的地方有3点:首先,要加快建设,尽早实现全球覆盖;其次,在系统建设中,要进一步追求高可靠、连续、稳定运行;第三,在终端应用产品的开发利用上,要继续加大力度,推动形成完整的产业链。


 (综合经济日报、新华社、经济之声、中国青年报、第一财经日报等整理)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

×
20
完善资料,
赚取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