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R/无人机/可穿戴等十项科技推动物联网时代开启

物联网

776人已加入

描述

  科技的发展让我们能够重新构造及定义出新的生活理念。GfK选出了将在近期内对人们的生活产生重大影响的十项科技发展,我们相信这些技术在未来会极大地影响品牌厂商,商业模式及“Connected Consumers”,推动物联网时代的进一步开启。

  无处不在的数据分析

  

  本文中的每一项科技趋势都与数据有关,一些技术更是直接源于数据分析。越来越多的企业在利用从他们客户那里收集到的大数据更好的了解客户需求,并且优化产品使其能更好的服务客户。这就是无处不在的数据分析,它更看重数据的质量,而非数量。将数据最大化的转变为有价值的创新,利用数据洞悉市场,以此为基础做出明智的商业判断。

  如果关注数据质量,将收集到的所有信息进行筛选就变得至关重要。例如后文中会提到的人工智能,其需要迅速的完成一系列动作:数据收集,分析,并且瞬间作出判断采取行动。严格来讲,对数据质量的关注需要嵌入到数据采集的过程中。

  在这样的数据分析背后我们也要关注消费者信息的私密性。GfK2015年进行的针对全球20个地区的消费者研究结果表明,全世界消费者都在担心他们的数据是怎样被收集,售卖和利用的。全球16%的用户表示“个人信息被非法利用”是人们最在意的三件事情之一(2013年此比例为13%)。由于市场的不同,担心的程度也不同,但我们也相信消费者并没有清晰的意识到大量有关于他们的数据正在被用于市场分析,同时他们也没有意识到这其中的巨大价值,所以各行业需要谨慎的使用及分析这些数据。

  虚拟现实(VR)

  

  2016年,从行业到消费者,从硬件到软件,关于虚拟现实,一切都处在被普及教育的阶段。随着三大巨头接连推出消费级产品,且“售罄”之讯频传,虚拟现实作为最受关注的新智能领域迅速席卷全球。全球VR头显市场规模预计在2020年会达到28亿美元, 其中供游戏者使用的VR头显设备占据多数份额。

  中国市场2016年全年零售量会达到300万台左右,从GfK监测的VR头显在线市场来看,从2016年1月到4月,VR头显零售量几乎翻了20倍,虚拟现实硬件产品正在经历一场初期爆发式的增长。但目前依然是以VR盒子为主。整体来看,中国的VR市场现在还处于野蛮生长的阶段,无论是从硬件还是内容都处在非常初期的阶段,商业模式也还在进一步挖掘,VR时代真正的到来还需要打通硬件、内容以及标准等 VR 死穴,想要解决这些问题,并非一朝一夕的事情。但VR应用的前景大家有目共睹,相信在未来VR应用会逐步向直播,旅游培训、医疗、装修、房地产、教育等领域渗透。

  人工智能(AI)

  

  人工智能最终是重现一遍人类思考的过程。作为一个人工制造的机器,终极形态的AI将拥有与我们相同的智力水平:学习,推理,使用语言,构想原始创意。然而只是拥有学习能力的AI就已经快速的渗透到我们的生活中了。亚马逊利用AI技术向消费者们推荐产品,Netflix用它推荐电影。Facebook和Twitter用它选择推送的内容。Siri,GoogleNow,Cortana还有最近的AmazonEcho都在运用AI技术向客户提供语音控制服务。

  语音识别是目前人工智能中落地较早,目前投入及研发的核心领域之一。基于人工智能,各个厂商可发挥的空间很大,不一样的应用及方向才是真正有趣的地方。2016年,AI助理的发展或许会超越智能手机的发展。人工智能是一块有待探索与开发的市场,这块市场拥有多种可能性。

  可穿戴产品

  

  智能手表、健康监测手环、相机、GPS定位设备及心率监测设备进入主流市场还需多久?尽管万众瞩目的GoogleGlass及AppleWatch的发布已经俘获了消费者的想象力,但只有少数消费者接纳了这些设备。中国可穿戴市场2016年销量预计达3160万台,环比2015年上涨32%,但其中以价格较低的手环产品占据市场的大多数,整体市场销量持续上升的同时增速减缓,市场经过了2015年跳跃式发展后开始进入一个更趋理性的阶段。

  如果可穿戴产品想要吸引更多的消费者,我们认为有以下四点需要注意:

  1.与物联网的融合

  把可穿戴设备和现有的个人科技生态相融合将会成为扩大市场的基础性举措。随着消费者与智能家居、智能汽车间的联结不断被建立,这种融合将会变得更加重要,消费者将会利用智能穿戴设备来操控家居及汽车,正如同智能手机所做的一样。

  2.设计和材质

  外形设计已经成为可穿戴产品跟上时代潮流的一大绊脚石。一些时尚品牌在看准这一商机的同时也意识到它们在可穿戴设备的研发中缺乏技术沉淀,于是这些品牌都选择与技术厂商进行合作。例如,高端手表厂商Fossil和TAGHeuer都与英特尔、谷歌这类企业合作来开发智能设备。穿戴设备在外观上的下一发展方向便是量身定制的服饰和医疗设备。新一代的可穿戴产品一定需要融合电子科技以及传统穿戴类产品时尚的外观。

  3.精准有效的信息收集

  提高数据的准确性和解读能力是可穿戴厂商正在解决的另一大问题。随着传感技术的提高,可穿戴设备输出的数据会更加可靠、准确。这些信息会越来越多地被储存到云端并借由云端主动为消费者提供相关性强且可控诉的信息。

  4.引人注目的新案例

  我们认为特色鲜明的产品会逐渐与消费者建立特有联系,例如,心律可以代替手写密码打开车门或调节室内温度。通过这种方式,市面上大量设备与每个消费者自身特点的结合就实现了。

  视频消费

  

  视频消费的发展速度比之前任何人预期的还要快,并且线上已经成了人们观看视频的主要渠道,从社交媒体上的短片到视频网站的电影服务和套餐服务甚至到最近大火的视频直播,消费者似乎可以在任何时间在任何平台看到想看的视频内容,事实上,有人预言到2019,百分之八十的互联网流量消费将来自于视频观看。

  鉴于如此大量的视频内容被消费,了解受众行为也变得尤为重要:哪些人在消费,在哪里消费,用哪些设备,怎样才能让他们获得更好的体验。

  从事品牌营销的人们不仅需要迎合新的机遇来优化他们的广告与市场的组合,而且需要利用它们给消费者提供相关的信息,如果他们不把视频产业看作与消费者沟通的重要的一环的话,他们的对手也会的。而且随着投入到这个领域的玩家越来越多,从内容的生产者和发布者到各大品牌、厂商,互相合作会成为一种需求,只有通过这样多方之间的信息互换才能够释放更大的能量

  无人机

  

  据GfK中国估算,2014 年中国航拍消费级无人机市场为近6亿人民币,到2018年将激增到60亿人民币。而民用无人机市场更是有望在未来10年形成千亿级规模,未来发展空间广阔。

  无人机并不算是新产品。无人机在航拍,地形测绘,商业运输以及救援部署,甚至在自动机械化生产上,都可以起到作用,无人机技术在诸多领域所能发挥的用途正在被进一步挖掘出来并且会在降低商业成本,提高商业效率方面起到很好的催化作用,但是在实现这样的美好愿景之前依然有很长的路要走。

  目前无人机依然面对诸多阻碍,如缺乏“感知-避障”技术,载物重量上的限制,没有夜视功能以及电池续航时间有限等。利用无人机来实现货物运输上成本的降低也是它在商用领域较受人们所关注的方面,但是其面临的技术及政策阻碍也是尤为明显的。随着新玩家进入市场及政府对无人机管理的相关政策更加完善与规范,这些阻碍将被逐渐被突破,无人机技术及行业的发展将变得越来越成熟。

  移动支付

  

  全球移动支付市场比较复杂。目前传统的支付方式在许多成熟市场中都有着强大的根基,无法轻易撼动。相反,一些非洲市场和亚洲发展中国家市场则直接迈入了移动支付时代。在这样一个碎片化的环境中,对于品牌、制造商和零售商来说,理解移动支付当下的全球格局以及它的演变趋势至关重要。

  在中国,阿里巴巴、腾讯等第三方玩家已经率先鼓励联网用户通过手机在实体店或网店进行支付。小米,OPPO,魅族旗下具备支付功能的手机的使用也意味着在这一市场中,移动支付不仅存在,而且触手可及。而那些被认为将第一时间接受新兴技术的市场则呈现出与上述地区的截然不同的局面。例如,在英国与美国,仅仅有一小部分高端手机支持“tap and pay”,而且这正是Visa,谷歌,苹果和三星重点投资所在。有近一半的消费者(49%)认为移动支付只是一个“噱头”,品牌商们需要破除消费者的这一认知。

  尽管移动支付市场已经至少被我们谈论了十年,但目前这一市场确实只是处于兴起阶段。当前,一些市场仍需提高消费者对于移动支付的认知度,而对于另一些市场而言,我们要做的则是减少移动支付的使用壁垒。

  智能汽车

  

  随着物联网技术的越发成熟,智能汽车也将应运而生。许多豪华轿车已经配备了大显示屏,并且车载大屏也会继续成为趋势,在2016年底或2017年初,为前排乘客设计的额外显示器也将出现在高档汽车中。为了让乘客更好的体验“增强现实(AR)”技术,一些OEMs甚至想要把显示屏幕延伸到整个挡风玻璃或者侧窗。屏显技术的进步为那些企图走到传统汽车供应商前头去的电子消费厂商和初创企业们打开了大门。

  过去,受到物联技术的限制, OEMs很难找到一个正确的商业模式,但是现在,机会来了。通过了解细分市场消费者的需求和喜好,量身开发车载app和配套服务从而获取相应的报酬成为可能。比如沃尔沃的移动车载信息系统-随车管家-在提供手机app远程控制车内的气温系统并预热汽车功能之后,其在北欧国家的用户渗透率从原来的5%~10%大幅提升。当下是OEM厂商有效地利用智能手机中的App来调整自己的产品,用以扩大市场影响力的最好时机,所以深入的了解客户至关重要,并且找到一个有创新精神的合作伙伴,设计、开发出令客户满意,满足他们需求的app或者功能也显得尤为重要。

  3D打印

  

  3D打印机的销量目前还比较小。但是,随着更多的厂商加入到该领域以及消费者的认知度逐渐提高,这种情况在明年应该可以得到改变。拿德国为例,根据我们最新的数据监测报告,3D打印机的销量在去年增长了71%,而且需求还在进一步扩大。我们的数据表明,消费者认为3D打印技术极具吸引力,3D打印在最有可能影响他们生活的科技中排名第三。这比智能汽车,云计算,可穿戴设备还有物联网的排名都要靠前。这表明这项新技术的知识普及在全球已经非常高了。

  价格一直是新兴科技难以普及的主要障碍。但是,随着成本的下降,价格也将不再是阻碍,3D打印技术的优势会变得越加明显和突出:更低的装配成本,减少浪费,极低的运输和配送费用和更快的新产品上市速度。最终,一个真正高效的供应链会带来全球市场的发展。

  3D打印拥有作为一个行业颠覆者的潜能,生产商和设计者为了避免最新的产品被剽窃,甚至未经授权就在市场上销售,应该及时注册商标,申请专利和版权来保护他们的知识产权。这也许意味着产品本身的价值已经开始向设计背后的思想和理念发生转移。

  智能家居

  

  一股智能家居的“淘金热”正在各领域中展开,传统厂家、互联网公司、国际技术提供商及零售商等各种组织都在寻求最大程度地参与到未来家居领域中来。根据GfK针对全球7国消费者所作的研究表明:绝大多数消费者(90%)知道智能家居,50%的消费者认为智能家居能改变他们的生活,78%的消费者同意这是一个具有吸引力理念。

  然而,对厂商来说,目前的挑战是消费者对智能家居及它的能力仍然知之甚少,只有10%的消费者回答“了解很多”。对智能家居发展潜力的不了解意味着目前的应用还很零散。目前消费者只考虑购买个别智能家居设备来满足一项特定需求,但是当消费者思考智能家居能为他们带来什么的时候,他们的期待往往很高。消费者希望智能家居产品和服务之间能够无缝连接。很多人希望一家供应商能提供所有的智能家居产品和服务,并且愿意为实现该功能购买一款App。

  目前智能家居想要获得成功的关键是让消费者能明白智能家居技术是如何提升他们的生活品质,并且提供参与度高且有效的用户体验。现在需要行业协作和消费者教育来驱动需求,并推动智能家居从厂商领导发展向消费者需求主导发展的创新转变。行业相关参与者需要合作并组建不同以往的合作关系。这会确保不同的设备和服务能在后台彼此连接来满足对便捷的需求。只有满足了这一点,智能家居的真正价值才能得以体现。

  根据GfK中国对家电智能化研究,中国家电产品智能化应用发展速度位于世界前列,但目前也处于厂商、零售商等供给方主导的阶段,还处于智能连接、手机远程控制等初级智能向更高级智能功能探索和尝试阶段;由于没有统一标准,各家都在尝试建立自己的“开放”智能系统,进行智能家居方面的布局,也在积极尝试不同层面的合作包括商业模式创新尝试;中国庞大的用户基础和互联网业态演变将为智能家居的发展和创新提供良好的土壤,预计智能家居未来将会催生类似BAT级别的新企业。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

×
20
完善资料,
赚取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