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想亏损--教父柳传志埋下联想未来“三地雷”?

数字家庭

1人已加入

描述

  柳传志是一个让人肃然起敬的企业家。他白手起家, 1984 年创办联想; 1996 年 3 月,率先发动 PC 价格战,战胜全部竞争对手,获得中国 PC 冠军,一直保持至今。 2004 年收购美国 IBM PC 业务,在 PC 和笔记本领域做到了世界第一。

  柳传志把企业做到全国数一数二,全球都有名有份,无论从哪个角度,都足以载入中国商业史册了。

  但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作为创始人,柳传志的过或许是不经意的,但同样那样明显。

  研究其过,并非否定他,而是总结其不足之处,供其继任者避免重蹈覆辙,或向其他企业经营管理者提供借鉴。我国改革开放后崛起的那批企业,目前正处在一个交接班的节点上,如何选出一个合适的接班人,做好权力交接,将企业带进一个新的发展里程,是一个不能回避的课题。

  在改革开放后成长起来的第一批企业家中,柳传志堪与任正非,张瑞敏比肩而立。他们带领企业从弱到强,从小到大。但与任正非、张瑞敏相比,柳传志着实还差了点什么,总有美中不足之感。

  任正非和张瑞敏,既是行动的巨人,更是思想的巨人。他们不仅把企业做大做强了,而且留下众多企业管理哲学。其思想除了影响自己的企业,更在影响一个又一个创业者、管理者的思维和行动,发挥着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影响和作用。在这一点上,柳传志显然要弱势。

  据联想发布的截至 2016 年 3 月 31 日的财年报告,联想集团收入为 449 亿美元,同比减少 3% ;净亏损 1.28 亿美元,是 7 年以来首次亏损。陷入这种亏损窘境,从表面看,是杨元庆能力不足。实际上,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柳传志或许也难辞其绺。

  笔者认为,柳传志至少给联想埋下了三大“地雷”,影响着联想今天,也给联想未来发展留下隐患。

  地雷一:

  重营销、轻科技的底子

  IT 是一个以科技创新引领发展的行业,变化之快可以用日新月异来形容。如果没有创新作为支撑,企业没落就是一种必然。 IBM 、惠普的没落,根源就在这里。苹果的崛起和屹立不倒,也在这里。

  作为 IT 行业的一个举足轻重的企业,联想没能意识到科研创新的重要性。业内都知道,联想是一个轻科技,重营销的企业。

  这种弊端的形成有其深刻的历史原因。 20 万元起家的联想,在 1990 年左右迎来高速发展期,其对资金渴求强烈,柳传志既要搞好内部管理,又要费尽心思找到更多资金,以满足企业生存。

  利润成为当时联想发展的唯一动力。把产品卖出去,把钱收回来,联想才能活下来。所以,营销的重要性,对联想来说不言而喻。

  但后来联想家大业大了,也没把这种发展特质扭转过来,为什么?

  一是企业发展的惯性使然,重营销、轻科技,已经成为联想的一种氛围和文化。在联想考核业绩,提拔干部,营销岗都是近水楼台先得月。目前联想高管,包括杨元庆在内,基于营销系统出身的居多。

  二是一把手意识。这与柳传志创办联想前的亲身经历密切相关。 1966 年柳传志毕业于西北电讯工程学院。先后供职于国防科工委十院四所和中科院计算技术研究所,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照理,这种工作经历应为他后来将科研创新作为联想发展重点提供了可能,但事实恰好相反。在科研上,柳传志是能人,先后得过好几个奖,可是这些奖项都没能转化为生产力。这段经历对柳传志经营联想,起到了强烈的心理暗示作用,让柳传志坚信:科研技术实力再强,不如卖东西管用,特别是联想在做得风生水起之后,他更加坚定了自己的判断。

  IT 是世界上技术发展最快的行业之一,兴靠科技创新,衰也是因为科技创新。在这个领域的龙头企业,做不到技术领先,那就是严重“空心化”的企业。苹果是兴的例子, IBM 、惠普是衰的例子。

  或许联想拥趸并不想我指责联想,他们想为联想辨护,说联想是一个中国企业,发展历史不长,成绩已经相当不易了。但作为一个中国人,我希望联想更卓越,就像华为一样。华为也是一个中国企业,他们几乎是同一时期发展起来的。任正非与柳传志有着类似经历。但华为把科研创新的基础夯实了,才脱颖而出,具备世界一流竞争力。

  科研创新是花钱的部门,得大量投入。华为在科研创新上不惜一掷千金的。这也是华为科研创新成果丰硕的原因。在科研投入上,联想不到华为的十分之一。不是联想没钱。联想先是买 IBM ,后是买摩托罗拉,投入都是天文数字。 2014 年买摩托罗拉手机部门花了 29 亿美元。买这些企业,联想的一个重要考量,就是他们的技术专利。但联想买这些企业时,他们已在走下坡路,其技术已经落伍,价值和作用已经不大了。买下他们,不能让联想实现技术领先的愿望。

  要扭转联想重营销,轻科技之风,或许不能一蹴而就,也不能凭借一己之力。但确实关系到联想生死存亡。

  地雷二:

  产业融合比较牵强

  联想是做传统互联网硬件起家,把 PC 和笔记本的销售做到了极致。在传统产业布局上,联想无可挑剔。 PC 和笔记本的融合无话可说。这也是联想较为强势的两个业务单元。

  但在从传统互联网向移动互联网快速转化过程中,联想是起了个大早,赶了个晚集。其在传统互联网领域的优势并没有延续到移动互联网中来。在苹果 iPhone 面世后,联想触动极大,并于 2011 年推出了乐 Phone ,也曾风糜过一阵子,甚至短暂获得过手机领域中国市场份额第一。但后来一泻千里,相继被小米,华为, OPPO , VIVO 超越。联想想迎头赶上,并且走了捷径, 2014 年花 29 亿美元收购了摩托罗拉。当时笔者曾撰文指出,没落的摩托罗拉是已经成为一种负资产。从这两年来看,摩托罗拉确实没有给联想带来任何经营的有利之处。

  尽管购买摩托罗拉是杨元庆作出的决定,但笔者可以肯定,这种重大并购,杨元庆是绕不开柳传志的,是肯定得到了柳传志的支持和赞同的。所以,这个责任不应让杨元庆一个人来承担。

  现在做企业,都在讲生态,讲产业链。换句话来说,就是产业融合和延伸。联想在互联网领域做得不错,但在移动互联网领域做得如何,大家都有目共睹,不用我来细致描述。从业绩上来看,收购摩托罗拉,对联想手机业务没有丝毫帮助,反而是拖累。截至今年 3 月底,联想的移动业务收入 97.79 亿美元,按年增加 7% ;但扣除会计等其他费用,移动业务税前经营亏损 4.69 亿美元。上一财年,移动业务就亏损 3.7 亿美元。如果说当时是由于收购摩托罗拉需要大批资金使然,但经过一年,联想移动业务非但不见起色,税前亏损反而扩大了 26.7%

  在向移动互联网转型过程中,联想是一再错失机会。这或许与其传统互联网业务做得过于强大有关,一直沿袭的是用互联网思维来做移动互联网。与互联网相比,移动互联网是一个更为系统化、生态化的工程。苹果强,除了产品给用户的体验外,还有应用系统,讲究软硬件的紧密融合。现在做得好一点的,都在不断强化软硬件的相互渗透。乐视和小米是一个典型例子。华为手机端上的应用,也在不断丰富化,差异化。这些是他们迅速崛起的重要原因之一。

  联想产业融合这步棋没走好,与柳传志的谋篇布局不无关系。在柳传志时代,他十分注重的或许只有两块:一是 PC ,二是笔记本。这两个产品在联想内部的融合上是做得不错的。所以,销售业绩也不错,品牌也不错。也就是说在互联网时代,联想的产业融合做到了相辅相成。柳传志对产业融合的目光,或许就停留在这一块上,没有更进一层,预见性地布局移动互联网时代。即使收购 IBM 笔记本业务,联想也没有做到最好。作为一个笔记本品牌, IBM 在全球市场的影响力不可替代。但很遗憾,联想收购后,这个牌子现在在市场上基本上消失了,联想只拥有其子品牌 think pad 。这个品牌比起 IBM 来,地位和作用是不可同日而语的。

  其实,联想对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并没惊慌失措,猝不及防。在苹果推出 iPhone 之后,联想推出了乐 phone 。但联想在 PC 端和笔记本的长处,并没很好地整合到移动互联网终端,即手机和平板上来——当然,联想在传统硬件上都做不好,在手机应用上要有所作为,那就更难了——联想做手机逃不出过于熟悉的 PC 业务套路的掣肘。

  或许看起来,这其中有很多是杨元庆时代的事情。但不可否认,联想产业融合这一步,其实应该提前布局;况且杨元庆背后站着的就是柳传志。

  地雷三:

  接班人不给力

  从盈利 64 亿元到亏损 9.92 亿港元,这是怎样的一种跨度?

  前面那个数字是柳传志的业绩,后面这个数字是杨元庆的业绩。

  不知道面对这样一种业绩对比,柳传志是什么心情,杨元庆是什么心情。

  作为一个旁观者,笔者只想问一句:当初柳传志选择杨元庆,是否合适?

  在柳传志选择接班人时,并非只有华山一条路;杨元庆、郭为、朱立南,赵令欢,其中他最中意的是杨元庆和郭为,在两者之间他曾举棋不定。

  但私人交情成为柳传志作出选择的决定因素。柳传志曾说:“杨元庆像我。”据说 20 多年前柳传志给杨元庆写了一封“肉麻情书”。在“情书”里,他这样形容选择接班人的条件:选择接班人就犹如找女朋友,既要选择长得漂亮的,也要选择爱自己的,如果对方漂亮,但不足够爱自己,又有何用?

  这封信看似无厘头,却透露出柳传志的真实想法:一、接班人一定要有能力,二、接班人一定要能继承创始人的理念和想法。从中可以看出,忠诚和传承是第一位的,能力是第二位的。杨元庆在这方面结合得最好,理所当然成为柳传志的接班人。

  2004 年,柳传志把摊子交杨元庆,退居二线。但在这段时间,联想经营每况愈下, 2009 年柳传志实在看不下去,不得不重出江湖,重振联想雄风。 2011 年柳传志再度见好就收,把联想交给杨元庆。

  其实,这作法等于对选择杨元庆做出了一个矫正,也表达了自己的不满。但柳传志并没有作出彻底改正——或许他没有勇气对杨元庆作出全盘否定,才让这种错误延续,让联想亏损困局重演。

  其实,实力强弱都是“一把手”工程。选择接班人关系到企业的生死存亡。相比于联想困局,郭为掌舵的神州数码控股有限公司业绩表现良好,在 2015 年全年持续经营业务经营溢利约港币 6.81 亿元,较上财年同期增长 22.37% 。朱立南掌舵的联想控股业绩更是出彩,其中天使投资、风险投资和私募股权在内的财务投资期内盈利大增 1.2 倍至 41.27 亿元。

  现在联想走滑坡路,大家都把矛头指向杨元庆,称其很难胜任联想舵手这个位置。可杨元庆是柳传志钦定的。如果柳传志仍在位,联想不会有今天;如果柳传志交接班时选对人,联想也不会有今天。

  2009 年联想亏损,柳传志重出江湖。现在联想又面临那种窘境,柳传志能否再次重出江湖,让人期待。但既然现在柳传志年纪大了,既然交班给了杨元庆,杨元庆就要像一句歌词唱的那样“人总要学着自己长大”,总不能在前辈荫庇下走一辈子。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

×
20
完善资料,
赚取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