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狼环伺腹背受敌 我国机器人产业如何破风前行

机器人

524人已加入

描述

面对我国机器人的巨大需求,外资企业却先于本土企业在市场中遥遥领先。面对这不尽如人意的发展现状,我国机器人企业何时才能打破外资垄断,突破短板取得长足发展?

在劳动力成本上升、制造业升级要求趋于强烈和机器人价格下降等因素的综合作用下,我国市场对机器人的需求正快速上升。然而,面对我国机器人的巨大需求,外资企业却先于本土企业在市场中遥遥领先。那么,我国机器人产业发展状况又如何呢?

我国机器人产业发展现状

从行业发展看,我国机器人核心零部件尚未实现自主化生产,大多应用在搬运、上下料等低端领域,而汽车、电子制造等高端领域则被外资企业垄断。

从区域发展看,机器人产业园区布局缺乏差异化。目前,我国大部分机器人产业园内的企业数量较少、规模不大,大多数企业是初次投资,产业发展雷同,产品同质化严重,在全球差异化竞争中处于劣势,容易错失发展的良机。

从发展环境看,科研体系、融资环境、人才保障等有待改善。我国机器人研发投入增幅逐年加大,但是我国的有效专利很难转化为发明专利。科研成果作为研究学者评奖评职称的重要指标,并不以产业化为主要导向。

从资金渠道上看,除了政府资金支持外,很多机器人企业的上市融资以概念炒作为主,融资资金并未用于实际研发与生产。

从人才体系上看,我国工业机器人应用人才缺乏,企业、高校相关技术应用人才培养体系未有效建立,缺乏跨界的复合人才成为制约我国机器人产业差异化发展的瓶颈。

制约机器人破除瓶颈的主要因素

首先,掌握机器人的核心技术需要长期的积累与沉淀,但目前国内的研发还处于零散、分隔和不连续状态,且基本上局限于实验室。

其次,有影响力、有研发能力的国企、央企不积极介入,它们目前仍然趋于合资或者购买进口产品,对自主研发的热情不高,这就导致机器人市场严重缺乏本土产品。

再次,关税政策限制。机器人整机进口为零关税,而零部件进口却要缴纳关税,这对国内企业尤其整机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不利,不利于机器人的进口替代。

最后,国内发展机器人产业注重引进外资,但事实表明,“市场换技术”并未奏效,相反,外资已经完成了对通用机器人技术路线的锁定,我国企业被迫处于被动的跟踪模仿阶段。

我国机器人产业任重而道远

面对这不尽如人意的发展现状,我国机器人企业该如何突破短板取得长足发展?

面对我国机器人产业被外企所垄断的严峻局面,业内相关人士提出的对策是我国企业应迅速占据低端细分市场。目前国外机器人公司的注意力多集中在传统高端市场(汽车制造、电子产品加工等),暂时无暇顾及低端和新兴的市场,这是本土企业错位竞争的机会。一旦传统高端市场增长放缓,跨国企业转而寻找新增长点,连这种机会都有可能失去。所以,我国企业必须抓紧时间占据低端市场。

此外,面对我国机器人市场被外企垄断的局面,不少业内人士都将其归咎于核心零部件缺失。但事实真的如此吗?

一个完整的机器人,是综合计算机、控制论、机构学、信息和传感技术、人工智能、仿生学等多学科而形成的高新技术,其中包含了力感知、控制器、伺服电机、减速机、机器视觉、核心算法、工艺技术等诸多因素,将国内外机器人品牌产生的差距完全归结于核心零部件的问题,似乎不太合理。

国内企业发展起步晚、对机器人的认知不全、在应用方面仍有一定的局限等问题都是当前国产机器人市场存在的问题,单单说是核心材料的问题,是不全面的,这些问题一定是环环相扣的。

但随着中国制造2025的深入推进,通过打造数字化工厂实现智能制造,成为不少企业转型升级的目标和方向,这为国内机器人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应用市场,也将刺激更多的国内厂商或提高技术研发水平,或参与国外机器人厂商的并购重组,最终助力国产机器人跻身世界一流水平行列。我们有理由相信,外企垄断机器人市场这一现象不会持续太久,随着国内机器人厂商不断学习提高,未来国产机器人将逐步打破国际技术垄断。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

×
20
完善资料,
赚取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