芯闻早报:明年国产闪存芯片将亮相 苹果下周发布MacBook

半导体新闻

65人已加入

描述

  今日芯闻早报:2017年中国将推自主生产3D NAND闪存 32层堆栈;2035年无人驾驶汽车将占全球汽车销量的四分之一;标准型DRAM市场供不应求;SK海力士与美史丹佛大学携手研发类人脑半导体元件;Misfit推Phase智能手表与Apple Watch竞争;深圳VR产业发展领跑全国;苹果发布邀请函,下周将发布新款MacBook;OPPO R9s发布,双核对焦提升拍照性能。

  早报时间

  | 半导体

  1、2017年中国将推自主生产3D NAND闪存 32层堆栈

  今年7月份的时候,紫光公司收购了新芯科技公司多数股份,成立了武汉长江存储科技有限公司(简称TRST),紫光公司控股一半多,董事长赵伟国也将担任长江科技公司的董事长,这个项目就变成了紫光公司主导了——当初收购美光的梦想无法实现,收购西数硬盘的事也黄了,不过紫光现在总算可以正式进军存储芯片领域了。

  Digitimes援引业界消息称,长江存储公司最快2017年底正式推出3D NAND闪存,32层堆栈结构,也就是说明年我们就有可能看到真正国产的闪存芯片了。

  新芯科技现在主要生产NOR闪存,而NAND闪存比NOR闪存技术难度要高,他们的技术来源是飞索半导体(Spansion)公司。考虑到与三星、Hynix、东芝、美光、Intel等公司的技术差距,国产3D NAND闪存32层堆栈的起点不低了,这几家公司研发多年,第一代3D闪存也不过是24层堆栈,32层堆栈的还算是主流,不过等到明年的时候,48层甚至64层堆栈的3D闪存恐怕也早就问世了。

macbook

  根据之前的报道,新芯科技预计2018年推出48层堆栈的3D闪存,那时候虽然还是追不上最顶级的水平,不过差距应该会缩小很多,国产3D闪存还有追赶的机会。

  2、2035年无人驾驶汽车将占全球汽车销量的四分之一

  10月19日消息,英特尔在北京举办了关于无人驾驶领域的媒体分享沙龙。英特尔中国区总裁杨旭等出席了沙龙,并在会上对无人驾驶的未来进行了演讲与讨论。英特尔中国研究院院长宋继强表示英特尔有着提供端到端服务的独有优势。

  杨旭在沙龙上指出,无人驾驶市场正在快速增长。调查显示,到了2035年,无人驾驶汽车将占全球汽车销量的四分之一。而随着万物智能互联的迭代创新,杨旭认为未来将迎来数据的大爆发。当收集到这些数据后,需要通过云端数据中心等存储、处理、分析再及时反馈到设备端,这种快速的内存密集型的计算对处理器有着更高的运算要求。杨旭认为,英特尔能够凭借领先的计算技术为无人驾驶提供从车到数据中心的支持。

  除了大数据挖掘、处理增值能力外,高速网络传输等都是无人驾驶能实现的关键。庞大的数据量双向运输也需要网络带宽的支持。而英特尔要做的是具体到端到端的服务支持,杨旭透露英特尔正在与业界厂商进行合作,研发针对5G的解决方案。

  宋继强则探讨了无人驾驶背后的机器学习技术。无人驾驶由人工智能代替决策,一定程度上减少人为车祸的可能。宋继强认为,这背后需要对大规模的数据进行运算,进行分析和建模,从而创建出深度学习模型,才能让汽车能制定决策。宋继强表示要保证安全不仅是要从大数据中进行分析建模,更要从小数据、边界安全事件中建立其它框架。

  无人驾驶领域将是英特尔未来专注点吗?我们不得而知。但此前,英特尔已陆续收购了计算机视觉技术开发企业Itseez,半导体相关企业Yogitech等,并与宝马等车企达成了合作,拟为无人驾驶的实现建立了全方面的生态系统布局支持。

  3、标准型DRAM市场供不应求 涨价到年底

  虽然英特尔对第4季电脑市场看法较为保守,但标准型DRAM市场仍是供不应求,4Gb DDR3/DDR4原厂颗粒现货价持续飙涨,10月以来平均涨幅已达15%左右,第3季以来累计涨幅已达45~50%。由于三大DRAM厂明年上半年之前并无新增产能开出,业界不仅乐观看待DRAM价格将续涨到年底,明年第1季前缺货问题亦难获得纾解。

  标准型DRAM晶片持续飙涨,模组价格涨幅更大,10月以来4GB DDR3/DDR4模组价格涨幅已逾两成,对威刚(3260)及创见(2451)等模组厂来说,第4季营收及获利将较第3季大幅成长。而标准型DRAM带动利基型及伺服器DRAM同步上涨,南亚科(2408)、华邦电(2344)对第4季营运乐观,产能几乎已被客户包下。

  包括三星、SK海力士、美光等三大DRAM厂今年上半年将主要产能移转生产Mobile DRAM,导致下半年标准型DRAM供不应求,价格也一路飙涨不回头。

  根据集邦科技及模组厂提供报价,8Gb DDR4原厂颗粒现货均价昨日已涨至4.78美元,10月以来涨幅达10.4%,第3季以来涨幅达31.7%,改写今年新高价。

  主流的4Gb DDR4原厂颗粒现货均价昨日涨至2.48美元,10月以来涨幅达14.3%,第3季以来涨幅达49.4%。4Gb DDR3原厂颗粒现货价涨势同样强劲,昨日平均报价已达2.42美元,10月以来涨幅达16.3%,第3季以来涨幅达46.7%,两种规格DRAM价格已创1年多来新高。

  下半年个人电脑市场虽然需求仍然平淡,但销售情况已明显优于上半年,由于英特尔及超微均推出新一代处理器,ODM/OEM厂及主机板厂手中库存水位又过低,随着需求持续回温,自然带动DRAM价格走高,其中又以DRAM模组价格涨幅最大,7月初4GB DDR3/DDR4模组价格约介于13~14美元,但10月以来价格已涨至20美元以上,累计涨幅高达5~6成。

macbook

  由供给端来看,虽然三大DRAM厂下半年的20奈米制程良率趋于稳定,不过因为没有新增产能开出,且在明年中之前,三大DRAM厂也没有新建生产线可以开出新产能,加上20奈米及更先进的1x/1y奈米的制程进入量产后,对现有产能会造成产能自然减损问题,同一条生产线的投片量至少缩水两成左右。因此,模组业者普遍认为DRAM供不应求情况将延续到明年第1季,价格也会持续看涨。

  4、SK海力士与美史丹佛大学携手研发类人脑半导体元件

  据韩国经济报导,日前SK海力士与美国史丹佛大学签约,将合作研发利用铁电材料(Ferroelectrics)的人工神经网路半导体元件(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 Devices)。这项研究计划的参与单位还包括半导体设备业者科林研发(Lam Research)及材料业者慧盛材料(Versum Materials),目标研发出类人脑芯片(Neuromorphic chip)。

  SK海力士表示,目前电脑运算得依序经由资料输入、中央处理器(CPU)、存储器、资料输出的过程,成为拖累巨量资料运算时间的主因。若能采用类人脑芯片,在电脑运算就能像人类的脑神经一样同时多方演算,加快资讯处理速度,也可提高巨量资料的应对能力。

  类人脑芯片是可模仿人脑思考过程,以人工神经网路半导体元件为基础的半导体,适合在巨量资料时代处理庞大的非制式化文字、声音及影像,同时也能弥补过度使用硬件设备导致速度变慢与过于耗电的问题。

  若能持续研发人工神经网路半导体元件与类人脑芯片,最终将可望研发出同时具备存储器功能及系统半导体演算能力的新概念运算系统。

  类人脑芯片的研发关键在铁电材料,这项物质在不通电时仍能维持电偶极化(Polarization)状态,因此能辨识资料的基本构造0与1。

  SK海力士未来技术研究院长洪性柱表示,透过与史丹佛大学及相关业者的共同研发,元件、制程、设备、材料、设计等部分都将以最专业的方式进行,加速发展人工神经网路半导体元件的目标指日可待。

  史丹佛大学教授西义雄表示,看好这项共同研究的前景,也期盼研究能成为开启人工智能时代的契机。

  | 可穿戴

  Misfit推Phase智能手表与Apple Watch竞争

  Misfit正在推进其可穿戴产品线与苹果手表竞争,并已推出了最新的Phase智能手表,它使用小型彩色显示屏,并且可以通过按钮控制音乐,用手机拍照,或在演示文稿中推进幻灯片。与Misfit其它产品类似,Misfit Phase自动更新时间,具有六个月的电池寿命,以及高达50米的防水性。

  Misfit Phase支持触觉反馈,并且有小色彩窗口作为通知和反馈的用户界面。用户可以收到活动通知,闹钟,通知数据,文本,通话,应用通知和移动提醒等等。Misfit Phase智能手表主体采用抛光不锈钢,由铝护罩固定。Misfit Phase智能手表允许用户使用任何20mm表带。(包括Misfit设计的表带)。

  | VR、AR

  深圳VR产业发展领跑全国

  目前全国约有300家企业致力于发展虚拟现实产业,其中约三分之一的VR企业落户在深圳。记者从日前举行的京东众筹与移动VR产业联盟沟通会获悉,深圳VR产业全国领跑,并且正在与教育、医疗、旅游等越来越多的传统产业进行融合。

  深圳VR产业链的辐射和输出能力是全国乃至全球性的。睿悦信息CEO赖俊菘称,公司总部在南京的他,每个月约有四分之一的时间待在深圳,因为“这里拥有全国相对来说最成熟的VR产业链,全球绝大部分VR移动端的设备产自深圳。”

  目前VR产业正处于上升期,而在深圳发展的VR产业具有其得天独厚的优势,除了已经开始产业化的游戏领域外,未来VR对旅游、军事、医疗、教育等传统行业的应用前景不可估量。

  不过,VR产业仍在起步阶段,挑战与机遇并存。赖俊菘建议虚拟现实产业应尽快建立标准体系,规范市场并对硬件设备标准提出严格要求,以此推动VR产业的良性发展。

  | 智能硬件

  1、苹果发布邀请函 下周将发布新款MacBook

  北京时间10月20日凌晨消息,今日苹果向媒体公开邀请涵,确定将于美国当地时间10月27日上午10点(北京时间10月28日凌晨1点)正式召开发布会,活动届时将在加州库比蒂诺(Cupertino)总部举行。

  本次邀请函的主元素是Hello,又见面了!
 

  Mac系列电脑将是主角

  苹果Mac系列电脑将会是本次发布会的重头戏,苹果已经很长时间没有为它的Mac系列电脑做出重大的改变了,上月苹果发布MacOS Sierra系统时,并未推出任何相关的电脑产品。在苹果看来,选择眼下时间推出新款Mac电脑,正好使新品赶上完整的假期购物季。

  外观四年未变

  外观到了必须革新的时候

  MacBook Pro和MacBook Air一直处在常规升级的状态,MacBook Pro笔记本的外观一直沿用2012年六月WWDC大会发布的Retina MacBook Pro,仅仅是在硬件上升级。

  被期待更久的还有MacBook Air,楔形机身同样沿用多年,在苹果发布12寸MacBook之后,MacBook Air的处境更加尴尬。

  据外媒报道,苹果将终止11英寸MacBook Air销售,这可能意味着苹果将削减12英寸MacBook和13英寸MacBook Air产品售价。不管怎样,本次发布会也是决定MacBook Air命运的时候,或是革新或是就此退出历史舞台。

  OLED触控条和Touch ID

  外观方面,新一代MacBook Pro除了将采用全新、超薄设计的之外,最引人关注的恐怕将是传闻多时的OLED功能触控按键取代目前的功能键。这种方式在笔记本领域并不新鲜,很多厂商都已经使用。悬念是苹果是要用它取代目前的功能键区,还是屏幕上方的状态栏。

  另外,Touch ID指纹识别装置也将出现在新笔记本上。苹果不是第一家把指纹识别放在电脑上的公司,但Touch ID的识别速度和安全性都已经在iPhone上得到了充分验证。

  此外,MacBook Pro也将取消USB-A插口设计,与时俱进的采用USB-C插口。熟悉好用的MagSafe磁吸式充电口能否保留或是被新的设计取代也是个悬念。

  目前大多数笔记本都搭载了触控屏幕,这次新MacBook Pro能否搭载触控屏同样值得关注。

  配置全面升级第七代酷睿

  除了OLED 触控条和Touch ID指纹识别,苹果MacBook还将全面升级到英特尔第七代酷睿处理器,不同于苹果的iPhone、iPad可以使用自家的A系列处理器,苹果电脑产品线中CPU和GPU还得依赖别人,据传15寸MacBook Pro高配版还将加入AMD的“Polaris”显卡。

  值得一提的是,微软将在10月26日发布全新的Surface系列产品,届时全新的Surface与苹果Mac的对抗也很有看点。

  2、OPPO R9s发布 双核对焦提升拍照性能

  10月19日晚间,OPPO在上海正式发布了R9s系列手机,这款产品在两个星期之前就已经就曝光,最早在电视台公布了广告尽管只是一闪而过依然被大家发现,之后官方微博陆陆续续公布了一些产品特点和技术细节,就连发布会邀请函上都是一枚索尼IMX398传感器,彰显了这款手机重视拍照。

  OPPO今年第二季度销量攀升,根据多家数据调查公司的统计在第二季度该公司手机出货量已经成为全国第二,相比之前有了大幅度提升,成为2016年最具成长力的品牌。这其中最R9占比最多,最受市场认可,因此下一代R9s成为关注的焦点。

  R9手机曾经主打自拍,针对前置摄像头优化,从用户需求出发设计硬件。R9s系列手机继续提升拍照实力,根据现场介绍截止到今年九月份,OPPO已经在拍照领域申请了多打1116项专利,其中防抖、美颜、摄像头等领域就有289项核心专利。

  R9s采用1600万像素摄像头,来自索尼与他们合作的IMX398传感器。最大光圈达到了F1.7,相比普通的F2.2光圈进光量提升了60%。使用了6P镜头和人工蓝宝石镜片。国内首创了双核对焦模式,双核对焦的对焦像素是由两个完整的像素组成,而普通PDAF对焦像素则是由遮蔽了1/2面积的2个像素组成。如果觉得理解有点抽象,不妨将两种对焦方式看作人眼视物。双核对焦就像是双眼视物,普通PDAF相位对焦则是单独用左右眼进行视物。这就意味着单个对焦像素进光量提升了100%,对焦的精准度和速度也会有所提升。相比三星使用的双核对焦技术有相似之处,不过在保证速度的同时分出一部分像素保证光的捕捉,同时保证画质。

  此外,在300多个不同场景下进行色彩优化,让手机能够在不同环境拍照的时候对景、物、人自动调整色彩、亮度、饱和度以及对比度等等。前置摄像头也得到了同步升级,针对人像进行了提升,皮肤更细腻色彩更明快。

  早报由超能网、工商时报、网易科技、Digitimes、中关村在线、广州日报、新浪科技、TechWeb综合报道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

×
20
完善资料,
赚取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