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MacBook Pro对比微软Surface Book 谁能获得最强本本殊荣

便携设备

121人已加入

描述

  就在微软发布Surface Book i7笔记本之后不久,苹果也推出了2016款MacBook Pro。微软Surface Book i7此次更新了i7处理器版本,可以说性能上有了一次全面的提升,相对比苹果发布新款MacBook Pro,根据消息称MacBook Pro相对于第一代又是里程碑式的更新,加入全新Touch Bar触摸按键和Touch ID指纹识别功能,处理器与显示、摄像等配置也有了进一步提升。那么相对于苹果和微软这两款最新的旗舰笔记本来说,究竟哪一个会比较好呢?

  设计

  微软并没有对Surface Book i7的设计进行任何改动,基本上延续了之前的风格。不过考虑到Surface Book本身的设计就极具创新,因此没有变化也成为了情理之中的事情。

  这就意味着Surface Book i7同样拥有美铝合金的机身、卷曲的分离式铰链设计,而这样的铰链设计也增加了Surface Book i7的厚度和重量。现在Surface Book i7的重量为1.65千克,比同为13英寸的新MacBook Pro要重了不少。

  相比之下,苹果在新MacBook Pro的重量上降低了一大截,仅有1.36千克,比微软Surface Book i7轻了很多。同时新MacBook Pro也采用了全新的设计,除了全金属机身之外,厚度仅有14.9毫米,而这要比22.8毫米厚的Surface Book i7轻薄很多,当然视觉冲击力也更强。

  其实,Surface Book i7要比新MacBook Pro厚的主要原因就是它采用了屏幕与键盘的分离设计,因此包括铰链、键盘的等部分都导致了机身变厚。而新MacBook Pro很薄也得益于它没有配备触控屏幕以及顶级的i7处理器。简单地说,Surface Book i7要比MacBook Pro更厚、更沉,但是同样也很优雅。

  屏幕

  我们在这里比较的是相同的13英寸级别,Surface Book i7的13.5英寸要比MacBook Pro的13.3英寸略大,同时Surface Book i7的像素更高,达到了惊人的3000×2000像素,相比之下,13英寸新MacBook Pro的分辨率之后2560×1600像素。

  从显示效果来看,Surface Book i7的屏幕Adobe RGB色域覆盖率达到了67.6%,对比度为1750:1,而这个表现均要高于MacBook Pro,后者的两个参数分别为60%和1000:1,而具体的效果目前还无法通过世界对比得出。

  亮度方面,苹果表示新MacBook Pro要比之前的产品提高了67%,同时色域也提高了67%。目前暂时还无法对实际表现进行测试,但是可以肯定的确还有不小的提升。

  当然,其它屏幕功能方面,Surface Book i7还支持触控操作以及Surface Pen触控笔,未来还将支持Surface Dial,因此这些功能都是MacBook Pro无法提供的。

  性能和连接性

  两款笔记本都提供了高端游戏性能的版本,但是都仅限于高配版本,要花更多的钱才行。

  入门级的Surface Book i7配备了英特尔四核i7处理器和8GB运行内存,同时配备了NVIDIA GeForce GTX 965M独立显卡,显卡内置在了键盘中,支持1.9亿次浮点运算能力。这就意味着当你把Surface Book i7的屏幕和键盘连接到一起时,可以胜任相当强度的运算能力。

  而入门级的MacBook Pro也提供了英特尔i5处理器,高配版采用的是i7处理器。而i5和i7版本都是双核配置,也是Skylake架构,因此与Surface Book处于同一水平。运行内存方面,提供了8GB和16GB两种版本。

  13.3英寸的MacBook Pro只配备了英特尔Iris集成显卡,拥有64MB的eDRAM,因此如果你想要与Surface Book i7一样的独立显卡,那么就必须要选择15英寸的MacBook Pro了。

  性能方面,似乎是Surface Book i7优势更明显,当然这个前提是二者都是13英寸的版本进行对比。

  接口方面,Surface Book i7配备了两个全尺寸USB 3.0接口、读卡器。而MacBook Pro则配备了四个USB-C标准的Thunderbolt 3接口,同时兼容Thunderbolt、USB、DisplayPort、HDMI、VGI和充电等所有功能。

  不过这意味着如果想要使用自己的USB接口配件在MacBook Pro上,就得额外购买适配器了。

  系统

  没错,两款产品都搭载了最新版本的系统,MacBook Pro是macOS Sierra,而Surface Book i7则是Windows 10。这是两种完全不同的系统,并且都已经刚刚更新了最新版本。二者都有自己的应用商店,都非常好。

  在Windows 10中我们有Cortana语音助手,可以通过语音命令进行声音搜索、快速浏览文件和创建文档等。如果你是Windows Phone用户,那么还可以与智能手机跨平台使用。

  当然,在macOS Sierra也同样内置了Siri语音助手,不过目前来看集成度还不算太高,暂时并没有传统的Spotlight搜索好用。

  Windows系统对触控屏有着更好的优化,在平板模式和笔记本模式下可以进行转换,当然,暂时也算不上完美。

  而macOS很好,前提是你得有一部分iPhone。通过跨平台的操作体验,我们可以将iPad或iPhone上的书签同步到MacBook Pro中的Safari浏览器中。而Windows 10目前还没有如此无缝的跨平台功能,不过本质上如果想要从智能手机中转移数据到笔记本,方法也很多。

  不过要说整个生态系统的构建上,不同的用户有着不同的理解。通常来说,MacBook Pro与Surface Book i7之间系统的选择与优劣,完全是以个人喜好和使用习惯为准。

  新的Surface Book i7是否会遭遇之前的系统错误与故障蓝屏,目前还不太确定。不过微软一定会通过系统更新进行修复,因此Windows 10和macOS Sierra在可靠性上也都非常好。

  输入方式

  抛开系统和屏幕不谈的话,两种设备在输入方式上也有很大的不同。苹果在新MacBook Pro上带来了全新形式的Touch Bar,而这改变了我们之前使用笔记本的方式,从某种程度上来说,Touch Bar要比微软更具有创新性,通过键盘顶部的触控栏实现更多的操作。

  苹果在2016款MacBook Pro上用一个OLED材质的触控条取代了全来的物理功能按键,而根据不同的应用和界面,Touch Bar可以显示不同的控制内容。文档编辑时,它可以显示输入建议、浏览网页时可以显示收藏夹和标签预览、在进行图片编辑时,又可以成为各种工具的快捷控制栏。而未来还将有更多不同的使用方法。

  未来第三方App也将整合Touch Bar的功能,开发者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定制。更重要的是,在Touch Bar的右侧电源键,苹果还整合了Touch ID指纹识别功能。没错,未来在MacBook Pro上用户进行身份验证和在线支付,都可以通过指纹完成了。

  相反,Surface Book i7并没有指纹识别,但是却支持虹膜扫描。当然,Surface Book i7对触控屏幕的支持要比苹果的Touch Bar拥有更大的自由度,我们可以像使用平板一样使用Surface Book i7。

  因此虽然二者的输入方式有很大区别,但是显然微软的更灵活,甚至还包括了Surface Pen触控笔,可以任意进行涂鸦和绘图。当然在基本模式下,也可以是用触控屏幕和Surface Pen,但还是会有些摇晃。

  还有一种输入方式就是触控板,新MacBook Pro的触控板进一步增大的面积,并且使用了苹果最新的Force Touch技术,可以带来更精确的触觉反馈。虽然不是什么新技术,但是已经有了不少提升。

  存储空间

  新MacBook Pro和Surface Book i7都提供了256GB/512GB/1TB三种容量,而15英寸的MacBook Pro甚至还拥有2TB的超大容量SSD,这让高端用户非常满意。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苹果在新MacBook Pro上取消了读卡器的设计,这可能会惹恼一些摄影师。

  总结

  在我们真正直接将两款笔记本放到一起对比之前,谁也无法真正说出哪个更好一些。毕竟这两款产品都代表了目前市面上最高的笔记本产品水准,Surface Book i7可以看成是Surface Book的升级版,而MacBook Pro则带来了更轻更薄的新设计。

  至于Touch Bar会是一种革命性的输入方式创新吗?目前来看也许Touch Bar只是一种增强,但不会改变我们使用笔记本的方式。当然,Surface Book i7的触控屏也只在平板模式下才能发挥作用。

  Surface Book i7凭借可拆卸显示屏和藏在键盘中的独立显卡,在显示性能上要比13.3英寸的MacBook Pro高出一大截。而对于设计师来说,但还是新MacBook Pro更具有吸引力。毕竟从品牌价值上来说,苹果也要比微软具有天生的优势。

  不过对于商务用户来说,Surface Book i7明显更适合一些,这是一款间距移动便携、性能和设计的Windows系统代表产品。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

×
20
完善资料,
赚取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