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电子
未来汽车向着智能化、轻量化、电动化、共享化的方向发展已经是行业共识,然而汽车无人驾驶真的会那么快到来吗?中国能否在智能驾驶领域取得领先地位?在11月15日举行的“2016中国汽车产业青年领军者峰会”上,这一议题再次被放大,整车以及零部件企业对此的观点是,智能化是趋势,然而无人驾驶阶段并不会很快到来。与会嘉宾围绕无人驾驶这个具体命题分别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嘉宾从左至右分别为:吉利新能源汽车销售公司执行总经理李岩松、梅赛德斯奔驰技术集团中国区总经理江崇龙、云度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营销公司总经理林密、青岛特来电新能源有限公司常务副总裁郭永光、采埃孚(中国)投资有限公司新能源驱动总监朱朝宏。沙龙由CCTV news主持人田薇主持。
江崇龙:无人驾驶既有技术问题又有需求问题
对无人驾驶技术,我不认同我们的技术已经成熟在到短时间内实现无人驾驶。从技术上讲,有很多领域值得整个汽车行业和互联网企业共同努力。无人驾驶是一个综合体系,目前很多创新都在车本身,比如让车更智能,与外界更互联等,但事实上实现无人驾驶还取决于很多基础设施的改造。因为未来不单单是车本身实现智能,车与车之间实现互联,车跟城市的基础设施、红绿灯系统、道路管理系统互联,甚至车还要和行人互联,从技术层面讲,包括整个体系化的改造和提升,我觉得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另一方面,我们还要考虑大家对无人驾驶的需求是否真的迫切?如果车实现无人驾驶了,那小轿车就等同于小型化的大巴,这是大家对车的追求和期望吗?因为车的另外一个属性,是很多人喜欢开车的感觉,我觉得这种需求在未来很多年还是会继续保留下来。
李岩松:无人驾驶可能导致汽车制造厂商倒闭
无人驾驶实现的话,汽车制造厂商绝大部分就都倒闭了。以吉利和沃尔沃为例,我们实际上已经做了大量的投入和研究,但是实现无人驾驶,大规模普及可能需要五年、十年甚至五十年,这都不好说。从新能源车的角度来说,更多的意义可能在于激发前沿技术的探索,而部分技术已经能应用在今天的车上,像吉利十几万块钱的车,标配已经不错了,包括比亚迪的智能化在中低端的轿车上已经实现了,这就是对产业的带动、技术的带动。
林密:无人驾驶一定是在电动车的基础上实现
李总刚才的观点,有一个点很重要,就是无人驾驶真的跑满大街,很多汽车厂商就倒闭了,因为中国不需要那么多车,每年也不需要那么多新增车辆,车辆本身的利用率会被无限的放大。这种情况下,中国并不需要这么大的汽车保有量来实现大家的出行需求。但我个人从不敢小看新技术普及的速度,我记得特别深的就是当年做数码相机的时候,在传统的显象管彩电向平板电视转变的过程中,有多少企业小看了发展和演变的过程,从而遭遇灭顶之灾。
对于无人驾驶我的看法有三点:第一,无人驾驶技术会走在前面,但是可应用的环境可能需要慢慢的跟上,因此它有分两步走的问题。
第二,无人驾驶其实是一种选项而不是一种必需,也就是我的车可能会有无人驾驶功能,至于我应不应用,是否启动它,这是另一回事,这个可能回答了江总相对比较爱开车的人的问题。
第三,我认为无人驾驶必须达到一个基础才会往上走,也就是说准无人驾驶系统,驾驶辅助系统。第二我认为无人驾驶一定是在电动车的基础上进一步实现的。
当真正实现从能源、石油转换成电能,电动车才能真正实现包括成本在内的节省,同时无人驾驶汽车可以自动开到相应的地方去充电,因此我认为整个商业模式是基于电动车的,所以无人驾驶的前一步一定是电动车的普及。
郭永光:企业要认清自身在无人驾驶技术推进中的定位和作用
刚才都是传统汽车厂家的观点,我认为关于智能化驾驶的技术发展应该多问像谷歌、苹果这样的公司。我个人对无人驾驶技术的到来还是充满了比较乐观的态度,并且来临的速度会更快,因为无人驾驶是趋势。当全球的技术聚焦于一个产业的时候,这种技术的推动力度之大、速度之快,有时候超出我们想象,这是第一点。
第二,作为充电基础设施厂商,我们要扮演什么角色?实际上特来电是智能化、电动化汽车产业基础设施的布局者。借助电动汽车智能化发展,我们将考虑做能源的替换或者是能源的管理系统,这个说起来相对复杂,但可以肯定的是,电动汽车的智能化不仅改变出行问题,而且将改变全球的能源结构。
举个例子,我们和加拿大的一家科研机构有一个关于城市如何迎接智能化电动汽车发展场景的模拟。我们设计了一个场景,当自动驾驶到来,小区的固定车位有可能就不存在了,智能电动车只需要上下班接送人,之后集中到某个地点进行无线充电。充电站利用太阳能进行发电,晚上将电动汽车充满电,白天电动汽车到了企事业单位、园区之后,通过电动汽车的系统来平衡整个电网的能效的负荷。从大的意义上讲,这种方式的全球能源的革命,我们努力的方向这也是。
朱朝宏:在无人驾驶技术上中西方没有差距
我们是新能源电驱动的企业,和无人驾驶有点关系多少,我举两个例子谈一下我感受到的自动驾驶目前的地位和人们的反响。
我最近听说欧洲和德国一个研究无人驾驶的公司因为一个法律问题暂停推进。这个问题就是,当无人驾驶汽车遇到险情的时候,一边是墙,一边是人,这个程序保护车还是人?这个问题至今为止尚未解决,只有问题解决了项目才能继续进行。我想说明的就是新兴技术不仅依赖企业技术,也依赖社会、政策、政治等,尽管技术是首当其冲的问题。在技术上,中国和西方没有差距,大家都处在思索和观望的阶段,30乃至50年以后真的是无人驾驶的时代吗?我个人持观望态度。
另外还要考虑,在社会背景下让人们如何接受无人驾驶,摆在面前的一个事实就是,人们可以接受有人驾驶的事故伤亡率,却无法接受无人驾驶的事故率和伤亡率,尽管它比传统驾驶要低。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