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品牌迈向高端 浙江制造上演“互联网+”大戏

人工智能

629人已加入

描述

  连续两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后,浙江大地上演绎了许多惊艳的“互联网+”故事。11月16日,第三届世界互联网大会继续在乌镇上演着这一年之间酝酿好的“互联网+”大戏。

  据《钱江晚报》报道,截止2015年,浙江全省制造业企业达到25万家,如果算上制造业的个体工商户,总量达到104万家,立全国塔尖。这意味着,以平均计算,10余万平方公里的浙江地域内,企业密度高达10家/平方公里,浙江成为了我国名副其实的制造大省。

  

  立足品牌迈向高端 浙江制造上演“互联网+”大戏

  2014年,浙江省坚持市场化运作和政府引导推动相结合,打造全国首个区域型公共品牌,即以“区域品牌、先进标准、市场认证、国际认同”为核心,以“标准+认证”为手段,集质量、技术、服务、信誉为一体的“浙江制造”。

  

  “互联网+”

  11月16日,在第三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上,******在开幕式上通过视频发表讲话。他指出:“互联网是我们这个时代最具发展活力的领域。互联网快速发展,给人类生产生活带来深刻变化,也给人类社会带来一系列新机遇新挑战”。习主席的讲话,深刻洞察了互联网时代发展大势,而他强调的“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的道理,对于“浙江制造”如何在互联网时代坚守阵地的同时进行战略升级而言,具有借鉴意义。

  “浙江制造”原有数百个成熟的制造业产业集群星罗棋布,成为中国制造版图上不可忽视的一块。在两届举世瞩目的世界互联网大会举办后,全国“互联网+”最火热的地区当属浙江。因而,“浙江制造”由传统向智能制造的转变大势所趋。

  事实上,随着“中国制造2025”战略的稳步推行,中国制造业要同时完成“工业3.0”和“工业4.0”的“弯道超车式”发展。浙江制造业作为中国电子信息产业主力军,“互联网”为其带来无限机遇,同时提出了巨大的考验。

  为应对考验,迎接机遇,浙江省在主攻智能制造过程中,未雨绸缪地找准了“机器换人”这个撬动点。在2012年年末,浙江省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浙江将加快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全面推进“机器换人”。

  而在大刀阔斧推行的“机器换人”战略的四年后,一大批自动化水平高的制造车间甚至“无人车间”、工业机器人样板企业在浙江落地开花,全省工业自动化、数字化、网络化、绿色化制造水平得到不断地提高。2016年前三季度,浙江全省以“机器换人”为主的工业技术改造投资同比增长7.8%,高出工业投资增速2.3个百分点。

  此前,在《国家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建设指南》发布之时,工信部副部长辛国斌指出:“智能制造,标准先行”。9月末,在余杭举办的2016中国(杭州)智能制造大会上,为破解我国智能制造评价办法的缺失,为推动浙江省智能制造的发展,《智能制造评价办法(浙江省2016年版)》正式发布。这足以证明,“浙江制造”向“浙江智造”迈进的路程中,浙江省十分重视理论标准的重要性。

  其实,以理论为先导,标准为戒尺的“浙江制造”,其标准体系应用了A B的模式,整体体现浙江制造“好企业”和“好产品”的区域品牌建设理念。资料显示,A标准即《“浙江制造”评价规范》标准,对“浙江制造”品牌企业提出“品质卓越、自主创新、产业协同、社会责任”的特性要求。B系列标准代表的是“浙江制造”个性产品的综合要求,集中呈现了“浙江制造”产品标准“精心设计、精良选材、精工制造、精准服务”的内涵。

  此外,11月15日,为加速制造业与互联网的融合,解决智能制造面临的标识、数据采集、数据处理与传输、数据存储等问题,浙江省成立了“中国电信(浙江)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创新中心”、“省级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创新中心”和“宁波市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创新中心”。

  总体而言,“互联网+”行动和“中国制造2025”稳步推行的今天,“浙江制造”融合“互联网+”的大戏已经给人们带来不少惊喜,而第三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后,“互联网+”必然成为其新的标签。正因如此,“浙江制造”未来的前景更加值得畅想。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

×
20
完善资料,
赚取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