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工业设备上云产业调研报告:谁在乘“云”而上?

电子说

1.3w人已加入

描述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工业设备作为工业企业生产的关键核心要素之一,是推动企业发展的首要条件。随着新型工业化的持续深入推进,工业设备上云作为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的先导性应用,成为推动工业高质量发展的具象化表现。

工业设备上云通过加快设备数字化、网络化改造升级,将其接入工业互联网平台,基于平台开展工业设备数据的全面采集、汇聚、分析,实现设备间互通、状态监测、预测预警、性能优化和能力交易。通过推动设备上云,可以实现资源汇聚集成和优化配置,有效带动工业互联网平台规模化应用。

当前,我国综合型、特色型、专业型的多层次工业互联网平台体系基本形成,工业互联网进入规模化应用推广的关键阶段。但工业设备上云率偏低成为阻碍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和工业互联网规模化应用的关键因素之一。为了解当前工业设备上云基本情况,加快推动基础条件好、需求明确、优化空间大的工业设备加速上云进程,助推企业驶向“云”端快车,“工业互联网世界”调研组首次面向工业设备上云领域开展产业调研工作,调研在企业自主申报、材料搜集、线上访谈的基础上,从技术创新、服务能力、应用水平、安全能力等多维度考察,分析研究现阶段我国工业设备上云总体情况、存在问题,以及下一步发展方向,基于调研分析,形成2024工业设备上云产业调研报告

现状:工业设备上云“纵深面广”

近年来,从国家到地方都高度重视工业设备上云工作,发布多项政策文件推动工业设备上云。“十四五”期间,工信部实施工业设备上云“领跑者”计划部署了“四类十重点”工业设备上云工作;河北、山东、北京、广东、四川、福建等地方均提出加快工业设备上云的主要举措和具体目标。《“十四五”国家信息化规划》明确提出,到2025年企业工业设备上云率达到30%。2024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我国工业设备上云已进入快速发展期。

调研发现,现阶段工业设备上云呈现以下四个特点:

一是工业领域大规模设备更新拓展了工业设备上云的需求空间,对设备上云的效率和成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2024年国务院印发《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为推动各类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提供了根本指引。据测算,我国工业设备存量资产净值约为28万亿元,占全社会设备存量资产净值的70%以上,其中,电子、电器机械、汽车、石化化工、有色等行业正成为本轮设备更新的重点。当前,31个省(区、市)印发了本地区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实施方案,多个省(区、市)已明确推动工业领域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的要求、任务与举措。相比于高昂的设备采购和维护成本,设备上云具有轻量化、灵活高效、安全稳定等天然优势,是助力工业领域设备更新改造和数字技术推广应用的最有效途径之一。

二是企业上云由简单应用环节逐步深入到复杂多样工业设备和业务关键核心系统环节。从工信部公布的数据来看,截至2023年我国重点工业企业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已达到80.1%;2021年工业企业经营管理数字化普及率为70.9%。与之相对应的是,2023年我国工业企业关键工序数控化率为62.9%,全国企业工业设备上云率仅为21.2%。从这几个数据可以看出,研发设计类、经营管理类应用上云用云较为“轻松”,关键工序数控类和工业设备上云用云较为“困难”。现阶段,工业数字化转型聚焦流程复杂、设备和系统多样的生产设备和控制系统,国家和地方对工业数字化转型设定的目标来看,都强调提高关键工序数控化率和企业工业设备上云率这一数据,当前和未来工业上云的重点,正加速从ERP、CRM等经营管理类应用“上云用云”转向兼具MES、PLM、SCADA、CAM等核心生产设备控制系统及其关联设备“上云用云”,这些设备和系统上云是实现工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

三是工业设备上云由汽车制造、电力、交通运输等自动化程度较高的设备向化工冶炼、仪器仪表及其他高端装备和设备上云迈进。电力、交通运输设备自动化、数字化发展程度较高,工业设备上云领先于其他行业。当前,国家电网已构建了一个贯穿供电、输电、配电、用电等全环节的电力物联网生态系统,成功集成了多样化的边缘感知设备。与此同时,智慧交通领域的感知网络正加速健全,智能网联汽车及车路协同基础设施的部署与应用步伐显著加快。现阶段,化工、冶炼等传统重工业领域正深入推进绿色低碳化与数字化转型,展现出强劲的发展态势。与此同时,高端装备、精密仪器仪表等行业正经历着显著的智能化升级,性能与效率均得到大幅提升。推动这些关键领域的设备接入云端,不仅成为当前工业飞跃发展的迫切需求,更是未来工业全面实现“云上运营、云上创新”的核心战略方向。

四是创新驱动发展,多省份探索工业设备上云差异化发展路径。工业设备上云作为推动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的关键环节。全国各地纷纷出台创新举措,探索差异化路径。河北省按照“1+21”工业互联网平台体系规划,多措并举,推动本地工业互联网平台规模化发展和普及应用,积极开展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诊断评估,推出一批“小快轻准”的数字化解决方案和产品,激发企业上云主动性。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12月底,河北省企业工业设备上云率达到24.8%,比全国平均水平高3.6个百分点,居全国第一;山东省围绕高能耗、新能源等设备“上云用云”,基于不同的工业设备和生产场景提出11大重点工程,明确每一类工业设备上云的方向、举措和目标,推动全省工业设备“智”改升级和工业发展降本提质增效取得实质性进展。目前,全国各地在推动工业设备上云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创新做法。

从调研分析来看,工业设备上云是一项涉及网络层、平台层、应用层多方力量的系统工程,推进工业设备上云,从微观层面来看,可实现工业设备数据互通互联,对工业设备远程监控和远程维护以及数据的实时监控与分析。从宏观层面来看,能够实现工业企业全流程形成以数据驱动为支撑的智能化生产制造、上下游供应链和业务的网络化协同,有助于提升整个产业链的效率和竞争力,促进制造业向高端化、智能化方向发展。工业设备上云能够显著提升设备运行效率和综合管控能力,是当前推动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的关键环节。总的来看,现阶段,我国工业设备上云呈现出向更加纵深、更加全面的方向转变的发展特征。

问题:制约因素复杂多样

在数字化转型的浪潮中,工业设备上云已成为推动我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然而,尽管各地政府、企业和服务商纷纷发力,我国工业设备上云仍面临诸多难题和挑战。调研组在调研时发现,技术标准差异、成本投入回报周期长、数据安全风险、缺乏统一标准规范等问题是阻碍工业设备上云的关键因素。
 

一是技术难题:设备互联互通难,数据采集与处理复杂。

工业设备种类繁多,新老设备混杂,不同设备之间的通信协议和数据格式差异巨大,这给设备互联互通带来了巨大挑战。一方面,老旧设备往往不支持现代通信协议,需要进行改造或替换,这增加了企业上云的成本和难度;另一方面,即使设备支持通信协议,由于厂商之间的技术壁垒和利益关系,设备数据的采集和共享也面临诸多障碍。此外,工业设备产生的数据量庞大且复杂,如何高效、准确地采集、传输和处理这些数据也是一大难题。目前,许多企业缺乏专业的数据处理和分析能力,无法充分挖掘设备数据的价值,导致上云效果大打折扣。

二是成本难题:初期投入大,长期回报不确定。

工业设备上云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物联网系统中运行大量传感器和网络、存储、服务器等设备都是企业需要负担的成本。对于许多中小企业而言,是一笔不小的开支。同时,由于上云效果受多种因素影响,企业往往难以准确评估上云的长期回报,导致对上云持观望态度。

三是安全难题:数据泄露风险高,安全防护能力不足。

工业设备上云后,设备数据将直接暴露在网络环境中,网络和数据安全风险激增。由于工业设备往往涉及企业的核心生产数据和商业秘密,一旦数据泄露将给企业带来巨大损失。然而,目前许多企业还缺乏可行的安全解决方案有效防御和解除攻击,影响企业的生产工作和商业业务往来,威胁企业生产和经营安全。

四是标准与规范难题:缺乏统一标准,市场混乱。

目前,我国工业设备上云领域缺乏统一的标准和规范,导致市场混乱、产品参差不齐。不同服务商提供的解决方案在功能、性能、价格等方面存在巨大差异,企业在选择时往往难以做出决策。此外,由于缺乏统一标准,企业在不同服务商之间迁移数据时也存在诸多障碍。调研发现,尽量我国工业设备上云仍面临诸多难题和挑战。我国已针对这些难题通过加强技术创新、降低成本投入、提高安全防护能力、推动标准制定等手段措施推动工业设备上云进程。目前,?政府通过提供政策、?资金引导,?形成产业合力,推进工业设备上云。?行业龙头企业可以联合各领域的专业软件开发商、?服务商,?共同建设工业互联网新生态。?同时,?技术解决方案如操作系统和工业协议解析的进步也是关键。?例如,?华为等企业正在通过打造面向端侧的HarmonyOS和数字基础设施侧的

欧拉操作系统

,?以及解决工业协议解析问题,?来推动工业设备的上云进程。通过调研分析发现,?尽管现阶段工业设备面临诸多挑战,?但通过技术创新和产业合作,?可以有效提升工业设备的上云率和联网率,?推动制造业的数字化转型。工业设备上云不是企业的“单打独斗”,需要政府、服务商、平台运营商和工业企业等多方主体的协同合作。

未来: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落脚点”

企业上云是推进新型工业化的关键环节,是加快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的有效途径。通过调研发现,企业上云形式主要包括工业设备上云、计算存储上云、平台系统上云、业务应用上云和生产资源上云五类。工业设备上云是最难实现的一种上云形式。
 

《“十四五”国家信息化规划》将企业工业设备上云率确定为“十四五”信息化发展,并明确提出2025年,企业工业设备上云率要达到30%的目标。企业工业设备上云率是企业工业设备连接工业互联网平台的情况,也是衡量一个地区或国家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程度的重要指标。调研分析发现,指标的高低,不仅反映了企业在数字化转型方面的情况、投入和成效,也反映了该地区或国家制造业的整体竞争力和发展潜力。数据显示,2022年至2023年,全国企业工业设备上云率同比增长3.5个百分点,达到21.2%,距离2025年的30%还有9个百分点,随着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的深入,这一目标如期完成不成问题。

当前,工业设备上云已成为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实现智能制造的关键路径。这一趋势不仅加速了生产方式的变革,为企业带来了效率提升、成本降低、决策优化、商业模式创新等多重益处。调研发现,未来,工业设备上云将在以下几方面着力:

一是持续加大政策引导扶持力度,营造良好的上云用云氛围。政府作为产业发展的重要推手,其政策导向对于工业设备上云的普及和深化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未来,政府应继续加大政策扶持力度,通过税收优惠、资金补贴、专项基金等多种方式,降低企业上云成本,激发企业上云用云的积极性。积极引导数字化服务商面向中小企业推出云制造平台和云服务平台,支持中小企业设备上云和业务系统向云端迁移,帮助中小企业从云上获取资源和应用服务,满足中小企业业务系统云化需求。此外,政府还应积极搭建公共服务平台,促进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交流合作,形成协同创新的良好生态。

二是紧抓设备更新契机,以新焕新推动上云深入发展。在智能制造的浪潮中,设备更新换代成为企业转型升级的必然选择。工业设备上云正是借助这一契机,推动传统设备向智能化、网络化方向演进。通过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的深度融合,老旧设备能够焕发新生,实现远程监控、故障预警、预测性维护等功能,大幅提升设备运行效率和可靠性。同时,新购设备直接集成云服务接口,实现从生产到管理、从数据收集到分析决策的全链条智能化,为企业构建更加灵活、高效的生产体系。

三是打造“样板工程”,以点带面引导更多工业设备上云。总的来看,工业数字化转型尚处于发展初级,工业设备向云端迁移是一个逐步推进的过程。围绕关键行业和典型场景,优先推动自动化水平高、数字化转型需求迫切的设备接入云端,通过打造一批行业影响力大、带动作用强的工业云平台、智能工厂和设备上云样板工程,展示上云带来的实际成效和价值,为其他企业提供可借鉴的经验和模式,“以点带面”引导更多工业企业设备上云。发挥赋能先锋、标杆企业的“领头羊”作用。同时,总结这些标杆案例中设备成功上云的经验和做法,并针对不同行业和场景进一步完善设备上云的相关标准,以此规范化工业企业的上云过程。

四是强化安全防护,构建可信上云环境。安全是工业设备上云不可忽视的问题。随着设备接入网络的增多,数据泄露、网络攻击等风险也随之增加。因此,加强安全防护成为工业设备上云的重要前提。未来,应建立健全工业设备安全防护体系,包括设备端的安全加固、网络传输的加密保护、云端数据的安全存储与访问控制等。同时,加强对工业设备安全漏洞的监测与修复能力,提升应急响应速度。此外,还应加强行业自律和监管力度,推动形成安全可信的上云环境。

工业设备上云被视为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的“最初一公里”,它为企业后续的数字化转型奠定了数据基础和技术基础,是企业迈出转型的第一步或早期的重要行动之一。但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多个方面和环节,不同企业、不同行业、不同地区的数字化转型路径和重点可能有所不同,推进工业设备上云应分行业、分场景、分情况选择上云用云路径。

《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指出,加快新一代信息技术全方位全链条普及应用,发展工业互联网,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这为以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为手段的工业设备上云发展指明方向。

随着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工业互联网规模化应用和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将持续深入,在新型工业化的大背景,工业设备上云将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活力,推动工业向更高层次、更宽领域、更深程度发展。

——长期致力于工业物联网平台及工业APP的研发和服务,工业物联网技术业界领先。全力打造自动数据采集获取技术+数据分析价值挖掘技术两个核心技术,基于“平台+APPS”的产品架构思想。从数字化底座、到智能化生产、再到生产环境的智能化,形成了完整的“中服云”数智化产品品牌。致力于业务层和物理层的深度融合,从根本上解决智能化的核心问题。

审核编辑 黄宇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

×
20
完善资料,
赚取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