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电子巨头纷纷布局无线充电,未来前景有这几大预测

电池充电/放电

161人已加入

描述

  从2015年开始,各消费电子巨头纷纷推出具有无线充电功能的产品:包括苹果推出apple watch、三星推出gear watch、S6/S6 edge、S7/S7 edge等,我们判断后续会持续推出更多的配备无线充电功能的消费电子产品。

  国际A品牌已推出可实现无线充电功能手表,技术已较为成熟,且据产业调研显 示,我们认为明年其进一步推广至手机是大概率事件。

  

  国际A品牌与某初创公司合作实现远距离无线充电,该公司可通过在设备里安装 一枚芯片来实现无线充电,最远可达15英尺(大约4.57米)。

  该公司表示将在2016年或17年将该技术商业化,因此极有可能应用于明年推出的手机新产品。

  该品牌作为引领手机潮流的风向标,若成功推出无线充电功能手机,相信无线充 电技术将会成为主流充电技术,有望大规模推广应用。

  充电技术

  玻璃外壳或将是无线充电功能伏笔

  金属对场有屏蔽和吸收作用,若手机使用金属后壳,无线充电效率极低,用户体 验极差。据产业链调研,国际A客户明年部分型号新手机或将使用玻璃外壳,我们 认为这有可能是配备无线充电功能的伏笔。

  玻璃将是以智能手机、汽车为代表的智能硬件的重大创新方向。玻璃未来有望和无线充电、快速充电、指纹识别等结合起来,进一步提升智能硬件的 创新。

  

  Dell推出无线充电板及笔记本

  在CES大展2016上,戴尔发布了旗下首款无线显示器,底座还内置了一块无线充 电板,支持Qi和PMA两种无线充电标准,可为支持这两种标准的手机无线充电。

  在台北国际电脑展上,戴尔推出无线充电版Win10笔记本。

  不同于当前无线充电 技术需将设备对准充电器相应位置,戴尔所用技术可精准构建一个安全磁场区域, 只要设备在该区域即可完成充电,磁场还能穿透木料、大理石等材料,充电功率 可达到30W,支持Qi和PMA两种无线充电标准。

  无线充电市场规模预测——智能手机

  我们预计2016年智能手机出货量为15.88亿部,预计到2020年出货量可达20亿部。

  以单个无线充电模组20—40元计算,若渗透率达到50%,仅智能手机无线充电市场规模即可达到300亿元。

  充电技术

  充电技术

  电动车——无线充电下一片蓝海

  除消费电子之外,新能源汽车是无线充电应用的另一广阔市场。

  无线充电安全性高、受天气影响小、节省道路空间,因此和充电桩相比更适宜运用 于电动汽车;同时充电站、充电桩等设备的建设速度也难以跟上电动汽车增长速度, 成为制约电动汽车发展瓶颈,因此无线充电将对电动汽车推广起到重要促进作用。

  2016年5月,SAE发布电动汽车无线充电方面的第一个行业标准—混插式以及全电 动汽车无线充电技术标准。

  充电技术

  特斯拉推出免插式无线充电

  特斯拉、宝马、奔驰、奥迪等传统汽车厂商都已经开始布局电动车无线充电系统。

  特斯拉今年4月份起开始发售无线充电装置“免插式充电”,可适用于全部特斯拉 品牌车型。

  通过和美国Evatran公司进行合作,利用电磁感应技术,可在10cm距离实 现7.2kw的充电功率,预计售价2000美元左右。

  从充电效果来看,该系统充电一小时即可行驶32公里,对不同型号汽车充满电需8—12小时不等。

  充电技术

  无线充电市场规模预测——电动车

  根据政府对新能源汽车发展的目标,到2020年,我国纯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 力汽车生产能力达200万辆、累计产销量超过500万辆。

  若充电设施与电动汽车按1:2的比例建设,无线充电技术渗透率为50%,按安装一套无线充电装置一万元计 算,预计2020年仅我国无线充电的市场规模将达到百亿规模。

  充电技术

  无线充电——效率、成本等瓶颈 持续突破迎来行业爆发期

  无线充电——去尽繁杂,回归极简

  无线充电是指运用无线电能传输技术,以磁场传送能量,从而不需要使用电线连 接,摆脱了线缆对用户使用体验的束缚。

  无线充电技术具有方便、安全、空间利用率高等特点,能够解决智能手机续航时 间短以及电动汽车充电桩短缺的问题,因此是未来充电技术升级的必然方向。

  无线充电技术主要分为四种技术实现方式:磁感应、磁共振、电场耦合和微波无线传输技术,其中磁感应和磁共振技术是目前的主流技术。

  充电技术

  无线充电—效率、成本等瓶颈持续突破

  无线充电技术在过去之所以推广低于预期,主要在于存在充电效率低、成本高、 充电距离短、标准混乱等问题,而现在这些瓶颈已经持续被突破,无线充电技术 将迎来黄金爆发期。

  目前无线充电技术在5W、9W功率水平已较为成熟,而15W产品也已发布Qi标准, 相信也会逐步推出成熟产品;充电效率则已可达90%,具备大规模商用基础。

  成本方面,无线充电模组价格已经从刚推出时的几百元下降至几十元,5W无线 充电单模装置成本已降至2.2美元左右。

  过去无线充电技术有三大标准组织,分别为A4WP、WPC的Qi标准以及PMA,三 大标准都有自己的优势和短板,对于大品牌商来说,考虑到产品的兼容性,难以 在自己的产品线中大规模普及某一标准产品,而在2015年A4WP和PMA的合并在一 定程度上缓解了标准混乱的问题。

  无线充电技术刚推出时充电距离较短,限制了使用体验,而现在远距离无线充电 技术的突破有望引爆大规模商业化推广,目前已可实现8.5-10m远距离无线充电。

  远距离无线充电技术突破带来商业化拐点

  随着远距离无线充电技术的成熟,未来无线充电技术将得到更为广泛的应用。索尼公司研发的Xperia无线充电技术充电转换效率能够达到62%,输入功率达到45W,能够提供2.8米的无线充电距离。Ossia公司研发推出的Cota无线充电器可以实现10m距离全方向传输的无线充电。

  华盛顿大学研发出全新的Passive WiFi技术,可以通过反向WiFi技术实现高效无线 充电,该技术已开始进行商业化应用尝试。

  

  无线充电产业链

  无线充电产业链包括芯片、传输、电感、模组,其中芯片、电感以及传输是整个 无线充电产品中最为关键的三大零部件,技术含量和产品附加值都相对较高,相比 之下模组环节技术含量相对较低,国内相关企业能够迅速切入。

  芯片——技术壁垒高,国产厂商短期难以进入

  芯片是无线充电整个产业链技术壁垒最高的环节。

  无线充电模组中的芯片分为发射和接收芯片两类。

  发射芯片可以将输入电源转化 为无线电信号,从而能够实现电能的传送。

  而接受芯片具有身份识别功能,能够 对接收终端的身份进行识别,从而完成充电过程。

  目前电源芯片领域的核心技术 专利由国外企业垄断,对产品精度及稳定性等特性有较高要求,国内企业在短时 间难以切入。

  传输——国内企业有望切入的高附加值环节

  传输模组由防磁片与铜质线圈组成,占整个无线充电模组总成本约40%。

  其中防 磁片的功能为防止电磁干扰,线圈负责产生和接收电源,同样分发送端和接收 端。

  传输模组直接影响无线充电的效率,是产业链中比较重要的环节,毛利率通常较 高,国内厂商包括信维通信等企业具备一定的实力和机会切入这一环节。

  根据IHS预计,2015年无线充电技术传输模组环节市场规模为6.8亿美元(42.23亿人 民币),防磁片占据70%的成本,线圈的市场总值高达12.67亿人民币。

  

  电感——国内磁性材料巨头开始进入

  电感磁材的选择直接决定了无线充电系统的功率和转化效率。目前常见的磁材可 分为锰锌及镍锌两类,前者相对磁导率较高,相对电阻率低,而后者相反。

  对于 高功率的无线充电线圈,应选择磁导率较低、电阻率高的磁材。

  目前在磁性材料领域,国际巨头TDK、村田等占据技术优势,但国内厂商包括 横店东磁、信维通信、天通股份等也已开始进入这一领域。

  

  模组——国内厂商最易切入的产业链环节

  无线充电模块的模组封装制造环节由于与其它中高端消费电子器件模组的分装制 造工艺差别很小,因此技术壁垒最低,最易于国内厂商切入。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

×
20
完善资料,
赚取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