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中航智幸运地搭上了“军民融合”的政策便车,也将民营企业的优势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在这种竞争性市场结构中,民营企业会不断促进创新,降低成本,使企业在获得利润,在市场中生存下来。
中航智跻身军工 或引领无人机迈出“经济寒冬”
整个2016年,无人机行业不可避免的陷入了“经济寒冬”,多家企业出现了资金短缺、业务缩水、大幅裁员等窘境。然而此前并未引起媒体过多关注的一家企业--中航智,却宣称成交额将超过去年的3.2亿元,实现稳增。
自2012年底注册公司,今年“经济寒冬”中航智度过了创业的第五个冬天了。在这五年里,随着业务范围和员工规模的不断扩大,管理团队把2500平米的地方简单地划分成若干个办公区,行政、涉密、会议、研发、销售、车间等,一起身,能望见整个公司。
突破阻碍,跨过“民参军”多重门槛
在没有任何背景的情况下,中航智创始人田刚印竟决定参与国防建设。要知道,民营企业要想在国防科技工业有一席之地,除了要有和国有军工单位同台竞争的能力,还要迈过多重门槛。
近年来,为了能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多项“民参军”鼓励政策陆续出台,尤其是军民融合“十三五”规划出台后,国家进一步鼓励民营军工企业发挥资本优势进入资本市场,深化了技术、产品和资本的“民参军”。
但是,军方和国防工业主管部门为保证军工产品质量、进度等,为企业设置了一定的要求和门槛,进入军工需要具备一定的资质,其中必须具备的四个资质是:
1、国军标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简称:国军标认证
2、武器装备科研生产单位保密资质认证,简称:保密认证
3、武器装备科研生产许可证认证,简称:许可证认证
4、装备承制单位资格名录认证,简称:名录认证
详细内容可点击《想民参军,军工企业资质认证你了解多少?》
如此一来,四证齐全的民营无人机企业较少,更别提后面还有一系列的问题等着企业去攻克。除了准入门槛高外,中航智销售经理郑金健讲述了民营企业“参军”的各种障碍:
比如,信息渠道不畅。首先我们对于部队的大门在哪可能都不知道,好不容易找到了门道,对于军品科研生产及国防需求了解又是一道坎,在缺乏渠道和方式的条件下,民企掌握“参军”所需的精准信息就比较难。
其次还有人才的问题。受过去军民科技分割的影响,民企缺乏军品市场的应有牵引,对军品技术需求不能准确掌握,特别是进军高新技术领域相关专业技术人才缺乏,以至于一些军品无法承接生产。
面对种种难题,中航智创始团队只做了一件事:做好产品,蓄势待发。正是应了那句话,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
2013年5月,中航智公司参加了北京科技博览会,将已研发成功并首飞的TD220无人直升机作为主打产品对公众展示,这是国内仅有的几款大型无人直升机之一,也是唯一由民营企业独立研发的产品。在展会上,中航智董事长田刚印与部队首长交流了40多分钟,超过了原定的10分钟,并留下这样一句:这小家伙不简单,有真东西。
两个月后,中航智受邀参与部队急需的装备研制。同年11月份,受命在西部某演练基地做展示汇报。郑金健回忆说,这是最快乐的一段时光,由于当时机组人员都不会开车,我和副总王俊轮流开,从北京到目的地,一共开了2天半才到。TD220不负众望,在西部恶劣的情况下,安稳起降,空中悬停,高速盘旋上升,创造了部队的三个第一,并临危受命,携带从未适配过的设备进行实战演练,首演圆满成功。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