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人机增长也“闹心” 反无人机设备乘势而起

军用/航空电子

370人已加入

描述

  这两年,众多企业竞相涉足无人机行业,诸如大疆、零度、百度、腾讯、小米、京东等等都想分得一杯羹。无论是在军事、政治,还是商业、农业、休闲等领域,无人机应用都呈现出了爆炸式成长。无人机的爆发式增长,同时也带动了反无人机市场的崛起。各类反无人机设备乘势而起令人并不省心。

无人机增长也“闹心” 反无人机设备乘势而起
  2015年全球无人机大约销售58.7万架,其中军用无人机约占3%,民用无人机占97%。民用无人机销量中,专业级无人机销量约17.1万架,消费级无人机销量约39.9万架。据长江证券预测,到2020年大众消费类无人机市场空间260亿元;专业发烧类市场空间40亿元;行业应用类市场空间815亿元,总体上2020年行业产值将超过千亿。千亿级的市场怎么不让众多企业心向往之?
  
  无人机市场已经有不少专业人士和媒体研究过了,那我们今天就不凑这个热闹了,我们来说说一个和无人机“相爱相杀”的市场——反无人机市场。
  
  “闹心”的无人机
  
  关于无人机美妙而又充满想象力的市场前景,已经被人们反复提及了无数次。然而真的是这样吗?无人机的全民普及真的是指日可待吗?接下来让我们来看点闹心的。
  
  据媒体报道,2016年5月28日傍晚,因为航班起降空域有无人机在活动,成都双流国际机场东跑道被迫停航关闭达1小时20分钟,直接导致55个进出港航班延误。
  
  2016年9月,美国联邦航空管理局局长表示,他们平均每天都要收到将近2000个新的无人机注册申请。自从1月份联邦航空管理局的新无人机法规开始实施以来,已经有约50万无人机申请注册了。同时,联邦航空管理局每个月他们还会收到超过100起无人机出现在机场等禁飞区的报告。
  
  更闹心的是,配备摄像头的无人机经常被用来偷偷摸摸地窥探他人隐私,甚至有厉害的黑客可以易如反掌的把无人机飞到私人领地,然后它可以把任何无线传感器带到你的电脑旁边,简直让人人自危。无人机带来的更敏感的问题是被***利用。***利用无人机往一些地方运毒品、运炸弹等等,还可以设想他们可以用无人机从事恐怖活动,想想都让人毛骨悚然。
  
  怎么解决这些“闹心”的无人机?
  
  解决这个问题,无非两种方法。一是政府管理手段,一是技术手段。我们先来说说政府监管。
  
  2016年9月21日中国民用航空局空管行业管理办公室出台的《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系统空中交通管理办法》中规定:无人机飞行必须在机场净空保护区以外;无人机起飞重量小于或等于7千克;无人机必须在昼间飞行;飞行速度不大于120千米/小时;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应符合适航管理相关要求;驾驶员符合相关资质要求;在进行飞行前驾驶员应完成对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系统的检查;不得对飞行活动以外的其他方面造成影响,包括地面人员、设施、环境安全和社会治安等。
  
  看到了吧,就目前的监管政策,如果没有相应的技术手段和设备,顶多就是能管管无人机“滥飞”的现象。所以说政府监管并不是那么靠得住,更何况政府监管一直有2个天然不可克服的bug:一个是政府监管一般来说只能管君子,难以管小人;第二个问题就是政府政策的出台有着不可避免的滞后性,政府政策的效力和严肃性决定,它不能迅速地应对无人机这种日新月异的事物。
  
  那么治理这些“闹心”的无人机的重任就有一大半落到了技术手段——也就是“反无人机”的身上。作为无人机的衍生市场,大家也没薄待了反无人机市场。反无人机技术方面有声波干扰、信号干扰、黑客技术、激光炮、夺取无线电控制等等不一而足。全球各地各种反无人机企业和反无人机技术如雨后春笋一般。业界比较有名的诸如DroneShield、Battelle等等,最近海康也掺了一脚,发布了自己最新的反无人机产品。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

×
20
完善资料,
赚取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