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杰出的电子工程师需要经历些什么?你准备好了吗?

通信人物

1人已加入

描述

  跨入了21世纪,电子产业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技术的进步和思维的更新带来了很多新形态的产品和市场。也推动了新形态产品的发展,从而催生了数家新巨头。例如无人机、可穿戴设备的诞生,带来了新的体验,也带来了新的挑战。

  

  以无人机为例,这是一个涉及电调、飞控、图传和续航等多个领域的复杂系统,非一般的工程师和元器件能够满足这种严格的需求。尤其对于正在发展半导体和智能制造,但是基础相对薄弱的中国来说,这是一座亟待征服的“大山”;这对中国工程师来说,也是一座需要跨越的“高峰”。

  为此,中国教育部除了从自身大学生教育方面做改革以外,还通过加深与国际先进半导体公司的合作,共同培养新一代的中国工程师,来自德国的半导体巨擘英飞凌就是其中的先进代表。

  参加竞赛是提高技术水平的一种方式

  众所周知,德国是一个拥有浓厚工程师文化的国家,他们工程师严谨的治学态度得到了全球的认可,这些工程师掌握的扎实技术让他们可以持续开发出极具创新性的产品。他们是怎么培养这些能力的呢?

  

  从左至右分别是英飞凌电源管理及多元化市场系统应用推广市场部全球负责人Rosina Kreutzer;英飞凌电源管理与多元化市场分销市场部全球高级总监Kate Pritchard;教育部高等学校电气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冯仁斌教授;英飞凌电源管理及多元化市场全球分销市场部经理Tim Hu;英飞凌大学计划部经理周皓。

  在问到这个问题的时候,英飞凌电源管理及多元化市场系统应用推广市场部全球负责人Rosina Kreutzer告诉半导体行业观察记者:“我认为参加竞赛是提高工程师技术水平的一种重要方式”。

  Rosina表示,参加竞赛类的活动,对于初级工程师来说非常有帮助,因为通过竞赛不但可以去了解半导体公司,了解行业的上游,了解更多行业方面的信息,了解行业动向,还能对相关公司的产品和技术有深入的了解,为以后的发展做好准备。另外,在竞赛过程中,参赛者可以通过不断表现自己,有可能获得企业的认可,这对自己的职业生涯来说,也是一个很好的帮助。

  为了帮助中国工程师成长,英飞凌也在今年举办了很多竞赛,在今年专门围绕热门的无人机领域举办一场无人机设计大赛,帮助提升中国无人机未来开发主力的“硬实力。”

  

  英飞凌无人机大赛决赛团队合影

  英飞凌方面表示,这是英飞凌与中国大学合作中近期比较重要的一个议题。

  因为英飞凌本身拥有丰富的MCU、马达驱动、传感器、24Ghz雷达,MOSFET产品,在这些方面的技术积累让他们对无人机的电调、飞控等多方面拥有先天的优势,因此他们在今年一月开始筹办一个无人机大赛,帮助锻炼中国无人机方面的人才。

  根据英飞凌的Tim(英飞凌电源管理及多元化市场全球分销市场部经理)介绍,这次大赛是面向所有中国大学生的,所有在校大学生都可以参加,因此吸引了全国206支队伍参加,100支入围奖项角逐,最后有十支队伍进入总决赛,并在最后阶段分出了胜负。

  

  获奖团队合影

  Tim告诉半导体行业观察的记者,最后获得一等奖的是来自南航的一个团队,他们做了一个跟随拍摄无人机;而二等奖则有两个:

  一个是厦门大学的学生打造的森林救灾系统,可以做到定高定速飞行,可以借助其算法,通过红外,传感来确定森林的着火地区,找到火源。

  另一个则是上海海事大学学生的项目,学生们做了一个汽车泊车引导系统。这个系统通过无人机去检测哪个地方有空的泊车位,然后通过他们的中央控制系统发个信息给无人机,引导汽车到空白车位。

  在问到对于这些获奖项目和参赛项目的评价。

  从德国英飞凌总部过来的分销市场部全球高级总监Kate Pritchard女士直接用了“Amazing”,“impressive”这些词来回答。

  她表示,她没想到中国大学生在无人机方面的研究那么深入,创意又那么抢眼。她特意指出,一等奖的开发者在整个系统里面用到了英飞凌包括主控、飞控、电调和传感器各种产品,例如用24Ghz雷达来避障,因为团队在几天内就把24Ghz用到实际避障中,这让他们对中国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开发的水平倍感惊讶。

  决赛现场的飞行演示

  正是这种表现,让英飞凌方面改变了奖励。本来说会带一个人去英飞凌总部做实习,现在他们将会带上第一名团队四个人一起去德国实习。

  这就回应了Rosina在前面提到的竞赛的好处。

  教育部高等学校电气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冯仁斌教授也表示,英飞凌的这次大赛,带来了三点重要的搭建:

  一是给学生搭建了一个学习的平台,这个光靠学校是不能完备的;

  二是搭建了一个学生展现的舞台,可以让他们学以致用,有展现的机会;

  三是搭建了学校了解企业的合作桥梁,为共同培养人才做了一个榜样;

  杰出工程师的养成还需要这些辅助

  虽然说竞赛有利于工程师动手验证自己的能力,但是前期的知识积累才是根本,但还是那句话,这光靠学校的那些陈旧的教材是与社会脱节的,那么就需要吸收一些新知识,这就需要建立一个供给渠道。根据英飞凌大学计划经理Maggie介绍,他们从2003年开始,就推行大学生计划,与高校一起合作培养满足企业需求的人才。当中包括了:

  第一, 与清华大学共同发起的“未来汽车兴趣团队”创新项目。英飞凌借助产品,工程师技术支持和公司资金资助等方式,和清华大学合作,推动清华大学学生在汽车电子方面技术的积累。帮助这些未来的工程师储备技术,未来工作的时候也可得心应手。

  第二, 英飞凌会在大学举办培训。通过邀请资深的工程师到大学里面做演讲,给学生和教师培训最新的技术和发展趋势,让他们能够接触到课本以外的新技术。尤其是在教师方面的培训,可以覆盖到更多的学生,这样带来的正向影响是不可预估的。

  除了企业方面的帮助以外,中国大学教育本身正在推行的“卓越工程师计划”和“工程教育认证”,对于出色的工程师养成也是有所帮助的。

  外界的帮助给你提供了条件,自身的努力才是前提。

  Rosina告诉半导体行业观察的记者,如果想成为一个出色的工程师,那么就要注重实习。她强调学生一定要去实习,因为实习对个人提升非常有帮助。她指出,实习生本身对技术的实际应用不是很了解,但去企业学习之后,很容易获得相关知识。

  她继续说,尤其是对中国的学生来说,有机会的话,一定要到国外见识一下,和先进企业的接触给他们带来的知识结构水平和技术见解是受益匪浅的。

  Kate也赞同这种观点。她表示,要见识到全球化的趋势,中国工程师一定要走出去,况且对这些不同文化层的接触,带给自己的提升是无法衡量的。

  Kate还表示,一个工程师一定要有激情,如果没有激情,数十年的工程师生涯会是非常痛苦,如果你有了激情,不但能做得更加好,而回报也是更加惊人的。她以英飞凌为例,根据她介绍,英飞凌资深工程师的工资较之一般的管理者会高很多。

  以上种种现状说明,和中国第一代工程师相比,现在的中国工程师无论从培养还是硬件水平方面都有了很高的提升。现在的工程师如何才能站在英飞凌这类半导体企业的肩膀上,望得更远,那就需要付出自己的兴趣与激情了。

  未来的杰出工程师,你准备好了吗?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

×
20
完善资料,
赚取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