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携设备
电子发烧友早八点讯:年复一年,科技盛事CES如约而至。倘若回首过去两三年里CES最夺目的品类,以智能手表为代表的可穿戴设备一定高票当选,尤其在一众中小玩家集体涌入的2014年,智能手表的未来在科技巨头,创业者,资本与媒体的合力围拢之下被寄予厚望。然而,市场冷遇似乎在2016下半年忽如一夜:Moto宣布暂时离开智能手表战场;Pebble被Fitbit收入麾下。
前段时间,Gartner调查了9500名智能手表消费者,得出结果是,智能手表的弃置率为30%。而更多分析报告指出,在大概三个月的蜜月期之后,用户对智能手表尝鲜的喜悦就会锐减,不少人甚至将它放进储物柜。
嗯,在关于智能手表是否生长在人类“科技进化树主干”的讨论上,用户需求是横亘其中的关键。但在供给一端, 回眸 20 16 年整个智能可穿戴设备市场,多数玩家在并未解决实际需求的情况下“早产”向市场,也许是其境遇冷淡的最大原因 ——看看虚拟现实便知,技术的单点突破从来都与整个系统的繁荣息息相关。
所以不少业内人士预测,2017年,无论产业链还是应用生态,都将以更快的速度发生改变,这种改变或许能将智能手表的消费人群从尝鲜者向普通大众过渡。就拿今年CES来说,在智能手表参展商里最惹眼的产品应该算是三星Gear S3,虽在德国柏林IFA科技展上就已发布,但在今年CES上,关于它的讨论仍在继续,更大原因或许是,它看起来正在重新审视这个市场,让智能手表这个品类从“概念属性”尽快落地。
拆解Gear S3的产品和应用逻辑,在一定程度上或许能让2017年可穿戴的市场走向逐渐明朗。
时至今日,无需赘言,没人会怀疑“用户体验”之于智能手表发展的决定性因素,而体验包含三个维度:匹配用户需求的应用,硬件,以及设计感。
先来看应用。不少行业报告都指向一点:无论数据监测还是计步,智能手表的基础功能都有些“隔靴抓痒”,无法满足这个日趋丰满的移动时代,就像知科技作家罗伯特·斯考伯在《即将到来的场景时代》中所言:移动设备,大数据,传感器,社交网络与定位系统,这“五力”的组合才是移动时代最本质的体现,这意味着智能手表要与更多本地应用相结合。
于是我们看到Gear S3能支持大量本地APP应用,例如与“车来了”展开的合作,后者是目前国内实时公交应用的领头羊,Gear S3用户可自动定位当前所在站点,选择所需线路后快速获取车辆实时位置及到站时间等信息,让用户不再盲目等待,将不确定性的上下班之旅做到可控,缓解候车时的焦虑与不安全感。事实上,由于使用场景上的天然契合,公共出行类产品与智能穿戴设备的结合,或将是未来公共出行类产品最重要的发展方向之一。
此外,Gear S3也支持更多已“深嵌”到中国用户生活流程中的应用,譬如外出驾车时,可以用“百度地图”查询路线并导航;消费购物时用支付宝;健身时用“蜻蜓FM”听喜欢的节目;闲来无事时用“今日头条”打发时光;出国旅行时用“有道翻译官”随时进行语音翻译……丰富的本地应用基本涵盖了用户全方面的场景需求,且许多应用要比手机用起来更为便捷。
最近一个例子来自今年CES,三星刚刚宣布,他们与近年来颇受年轻人喜爱的运动品牌Under Armour(安德玛)建立合作关系,将自身的移动技术与Under Armour(安德玛)的健身专长进行融合。Under Armour(安德玛)将为三星Gear S2和Gear S3手表打造四款具有针对性的健身与健康APP,在方便健身爱好者访问安德玛数字社区的同时,还能为其带来无缝式、便捷性的运动体验。可以预见,无论是为了跟踪营养摄入,日常锻炼,跑步路线,还是为了寻找一个数字化的私人教练来增加健身动力,此次联合都有助于用户实时查看个人健身目标的实现情况。
声明:电子发烧友网转载作品均尽可能注明出处,该作品所有人的一切权利均不因本站转载而转移。作者如不同意转载,即请通知本站予以删除或改正。转载的作品可能在标题或内容上或许有所改动。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